亚太日报 彭子佳
2025 年 4 月 25 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罗马出席教皇方济各葬礼期间宣称,俄罗斯与乌克兰已 “非常接近达成协议”,这一表态距其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举行的三小时闭门会谈仅过去 12 小时。这场被白宫称为 “历史性突破” 的谈判,实则暴露出美国外交战略的深层矛盾 —— 在推动乌克兰领土让步的同时,试图通过稀土资源协议捆绑地缘利益,而俄乌双方的立场鸿沟仍未弥合。
维特科夫此次访俄是其 2025 年第四次赴莫斯科,车队引发的交通瘫痪折射出美方对谈判的迫切性。根据俄方披露,会谈聚焦 “恢复俄乌直接对话的可能性”,但乌克兰全程未获邀参与。这种 “代理人谈判” 模式遭到国际法专家质疑——绕过冲突方直接谈判,违反《联合国宪章》第 33 条关于争端当事方参与的原则。
更具争议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和平计划核心条款已被路透社曝光:美国拟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 “法律主权”,并默许其控制 2022 年以来占领的乌克兰领土,同时要求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这种 “以领土换和平” 的方案,与欧盟坚持的 “领土完整优先” 原则形成尖锐对立——法国总统府明确表示,欧洲 “强烈诉求” 乌克兰恢复 1991 年边界。
特朗普在会谈期间多次提及的稀土协议,成为其施压乌克兰的重要筹码。这份原定于 2025 年 2 月签署的矿产协议,要求乌克兰向美国开放其锂、稀土等战略资源开采权,以换取军事援助。但泽连斯基政府因担忧经济主权丧失而拖延签署,特朗普对此公开指责:“至少晚了三周,必须立即解决。” 这种将资源利益与地缘政治挂钩的做法,被《金融时报》称为 “新殖民主义式交易”。
克里米亚半岛成为谈判的核心死结。特朗普在《时代》杂志采访中直言:“克里米亚将留在俄罗斯”,这一表态打破了美国自 2014 年以来的 “不承认” 政策。然而,泽连斯基在基辅记者会上强硬回应:“乌克兰宪法禁止承认领土割让,这是底线。” 这种立场冲突在停火问题上尤为明显——乌克兰要求 “全面无条件停火” 作为谈判前提,而俄罗斯坚持以承认领土现状为基础。
尽管特朗普宣称 “接近协议”,但战场数据揭示出截然不同的图景。俄罗斯目前控制乌克兰 19.7% 的领土,包括整个卢甘斯克和部分顿涅茨克,而乌军在春季反攻中仅收复不足 3% 的失地。这种军事僵局迫使泽连斯基陷入两难:一方面承认 “没有足够武器收复克里米亚”,另一方面又需维持 “领土完整” 的政治正确。
在维特科夫与普京会谈前夕,一名俄罗斯高级将领在俄罗斯首都发生的汽车炸弹袭击中丧生。克里姆林宫指责乌克兰应对此事件负责。基辅方面尚未发表评论。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