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
实战引领
斗门大队绘制小型消防站执勤训练
独立化运行试点“蓝图”
为全面提升小型消防站"打早灭小"实战效能,斗门区消防救援大队立足辖区灾害风险特点和接处警实际,创新构建"分级分类、差异赋能"的小型消防站独立执勤训练体系,通过科学优化作战编成、创新训考机制,全面激活小型消防站战斗力生成新动能。
高位统筹强部署
支队灭火救援指挥部粟小飞代理部长带队深入大队召开专题研讨会,与大队主官、战训骨干及队站负责人集中研讨试点工作事宜。
建立机制
大队党委先后召开动员部署和推进会,建立"党委统揽、主官主抓、专班推进"工作机制,细化形成"站点分类、装备配置、训考体系"等12个模块20项具体任务清单。
分级定位赋战力
根据辖区半径、增援时效、灾情特点三大维度,将5个小型站精准划分为三类作战单元。
01
【一类独立攻坚站】
六乡、莲溪站
辐射半径>15公里区域,配备15人、2-3辆执勤消防车,构建30分钟独立作战体系,重点强化航空器、厂房、农村自建房、“九小场所”、山林火灾等复杂警情处置能力。
02
【二类快速反应站】
西埔站
10公里覆盖圈,配备12人、2辆执勤消防车,突出15分钟快速控火能力,重点加强厂房、居民住宅楼、城中村初期火灾控制能力。
03
【三类联合防治站】
马山、荔山站
配备9人、1辆执勤消防车,打造10分钟“小火快控圈”,重点提升农村、室外电气火灾先期处置效能。
实战导向定分工
创新"一站一策"作战编成模式
1
按辖区灾情结构和人员配备实际,明确3类小型消防站个人防护、侦检、警戒、破拆、救生、排烟照明、输转、通讯保障等10余类装备器材配备标准。
2
按照灾情种类和人、车、装配备实际,制定差异化初战编成,细化分工,确保初战质效。
创新训考提效能
构建"四维一体"训考体系
1
根据小型站类别和营区内外训练场地设施实际,制定个性化体能训练库。以“服务实战”为核心,明确小型站技能训练范围。坚持实战导向,围绕辖区灾情结构制定区别于消防救援站的实战性班组操法。
2
分区划定“片区责任人”明确“包干”区域
细化排查登记重点区域及部位,增强实战决策辅助性
实行"责任田"包干制,在常态化辖区熟悉的基础上,分区定向指定负责人开展专项熟悉,重点针对辖区城中村、农村区域水源道路、高风险场所、高危建筑体等开展细化排查登记。
同步开展村社区微型消防站执勤能力检查、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结合熟悉目标情况制定“最不利”预处置措施。
定期复盘总结机制
构建定期复盘总结机制,通过周度总结与月度复盘,在稳步推进试点工作的同时,及时查摆并改进独立化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与潜在问题,专项定人开展优化整改工作,确保试点工作完成完整闭环。
斗门大队将持续深化"分类建站、差异练兵",利用定期复盘总结机制,及时找准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盲点和不足,责任到人加强改进优化,充分利用大队战训骨干人才资源在作战编成、训练项目、岗位能力专项提升、防消联勤等板块持续发力,加快推进小型消防站履职能力提档升级。
来源丨斗门大队
审核丨叶正亨
出品丨珠海市消防救援支队全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丨zhuhaix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