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重新划定了国界,许多国家通过谈判和外交手段解决了领土争端。

然而,中国作为二战战胜国,我们在战争结束后并未收复外东北、外西北以及外蒙,这是为何?

在深入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国际政治因素。1955年联合国大会,蒙古申请加入联合国,蒋介石坚决投出了反对票



1953年,在国民党“七大”上,蒋介石宣布不承认外蒙古独立,并就此作出沉痛检讨:“承认外蒙独立的决策,虽然是中央正式通过一致赞成的,但我本人仍愿负其全责。但我在当时,对外蒙问题唯有如此决策,或有确保战果,争取建国的机会。这是我的责任,亦是我的罪愆。”


1913年左右的库伦(今乌兰巴托)甘丹寺



作为地理名词的“蒙古”是个复杂的区域,历史上几经变迁。相对于内蒙古而言,“外蒙古”指蒙古高原北部,既包括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全境,还涵盖了俄罗斯境内的唐努乌梁海地区、贝加尔湖与额尔古纳河附近地带,以及哈萨克斯坦东北部的科布多地区。这片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曾经都是中国领土。

1660年,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在噶尔丹率领下进攻外蒙,外蒙地区的宗教领袖库伦活佛哲布尊丹巴决定归附清王朝。其实,当时他还可以选择依靠沙俄的力量,不过库伦活佛显然不喜欢俄国人,他说:“俄罗斯持教不同,必以我为异类,宜投中国兴黄教之地。”于是,在中俄两国争夺外蒙古的第一场暗战中,沙皇郁闷地落败。



然而,农历辛亥年的炮声终结了这一切。大清帝国土崩瓦解,沙皇再次想起了外蒙古这块肥肉。1911年底,沙俄鼓动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们宣布独立,军队包围了库伦的蒙古办事大臣衙门,中国官员被驱逐。1913年,袁世凯的北洋政府与沙俄当局签订了《中俄声明》,规定中俄两国承认外蒙古自治,中国不得在外蒙古派驻官员、军队,不得移民。外蒙古名为“自治”,实际是在沙俄势力的控制下。第二场暗战,中国输了。

然而情况很快逆转。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把俄国的皇帝也给打倒了。新上台的政府宣布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是对于外蒙古问题,苏俄声明:“外蒙古是一个自由的国家。”意思是外蒙古仍然应该独立。

这个意思在外蒙古当局看来却是不妙的信号,他们慌忙致电北京,表示不要“自治”,要求恢复前清旧制。因为外蒙古“自治”一直依赖沙俄援助,俄国人突然放手不管了,外蒙当局无法维稳。



此时的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高兴地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废除1913年的《中俄声明》和1915年的《中俄蒙协约》,把外蒙古接收回来。1919年11月,“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在库伦成立,徐树铮率兵驻防外蒙。孙中山发电报庆贺:“徐(树铮)收回蒙古,功实过于傅介子、陈汤,公论自不可没!”

好景不长,过了没几个月,段祺瑞政府下台,徐树铮被通缉,中国军队撤出库伦,外蒙局势再陷动荡。1921年3月19日,牧民出身的苏黑巴托尔和乔巴山领导蒙古人民党,组建了“蒙古临时人民政府”,宣布独立,并同蒙古上层王公势力展开激战。为了取胜,临时政府向苏联求助,5月,苏联红军入蒙参战,7月占领库伦,迫使蒙古王公与蒙古人民党共同成立“蒙古人民革命政府”。

中国政府不承认外蒙古“独立”,但国内军阀混战,谁都顾不上管边界领土问题。等到抗战爆发,大半个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举国抗击的头号侵略者是日本,外蒙古更成了被“遗忘”的土地。从上世纪二十年代一直到四十年代,外蒙古成为事实上的苏联卫星国。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雅尔塔三巨头私分外蒙,迫使国民政府坐到谈判桌前,和苏联商议解决外蒙问题的,还是国民党自身——1941年苏联和日本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规定,苏联承认“满洲国”,日本承认“蒙古国”,两块中国领土成为苏日友好的交换条件。这一消息激怒了中国民众,蒋介石必须面对汹涌的舆论浪潮,他授意国民政府外长王世杰发布声明:“《苏日中立条约》对于中国绝对无效。”

但是当二战临近尾声,决定远东战局的关键一步棋,落在了斯大林手中。苏联是否参加对日作战,是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重要议题。斯大林提出“维持外蒙古现状”,也就是继续由苏联控制外蒙,丘吉尔和罗斯福都没有异议。尽管这是一场没有人代表中国参加、却又涉及中国利益的会议,在美、英、苏三巨头看来,事情就算定了。

剩下的只是以何种形式通知中国政府——罗斯福显然不太好意思直说,他回到华盛顿之后对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表示,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提出了维持外蒙古现状的要求——意思是,俄国人想要外蒙古,你们看着办吧。

蒋介石还没来得及抗议,罗斯福说完这句话后,不到两个月就死了。继任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1945年6月9日,他在白宫当面告诉国民政府外长宋子文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明确表示:“一旦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那么美国政府对于《雅尔塔协定》不能不给予支持。”



宋子文非常震惊:“中国政府绝对不同意苏联控制中国东北。”与此同时,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在重庆见到了蒋介石,也提出了苏联对于外蒙古和大连、旅顺等港口的要求。蒋介石认为,如果苏联出兵东北,中国可以为苏联提供满洲铁路和港口的使用权,但外蒙古问题还需再议。



谁去跟斯大林“再议”呢?1945年6月30日,一架飞机从重庆直飞莫斯科,机上的人除了宋子文、胡世泽、沈鸿烈、钱昌照等国民政府外交事务专家,还有一个与苏联关系格外密切的人——蒋经国,他在苏联留学生活十二年,还娶了个俄国姑娘为妻。论私交,蒋家和斯大林的关系还不错。

国民政府代表团在莫斯科机场受到热烈欢迎,蒋经国此时的身份是“首席翻译”,在日后写下的回忆录里,他记述了这次莫斯科谈判的生动细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