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记者称,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与中国就此类协议的谈判尚未开始。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早就指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脱钩断链只会孤立自己。对于美国发动的关税战,中方的态度很明确:我们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一边说要同中方达成协议,一边不断搞极限施压,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根据《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披露,特朗普政府内部正在讨论将对华关税从145%降至50%-65%区间,但这一调整并非无条件让步,美方希望中国配合其“友岸外包”战略,减少对越南、墨西哥等第三国中企投资的审查,以帮助美国企业转移产业链。这些条件的本质,是将关税调整包装成“交易筹码”,试图迫使中国在关键领域作出结构性让步。正如美国财长贝森特所言:“降税不是单方面馈赠,而是谈判进程的入场券。”




特朗普(资料图)

随着关税战持续,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正为高关税“买单”——从超市日用品涨价到制造业成本飙升,民怨逐渐沸腾。耶鲁大学研究显示,美国家庭因关税年均损失1300-5400美元;而针头等医疗用品税率飙升至245%,直接加剧了美国医疗系统成本压力。此外,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期公开表态“关税不可持续”,暗示白宫内部对关税战的质疑声升温。这些因素叠加,使得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通过“澄清245%”释放缓和信号,避免国内经济矛盾和社会不满进一步激化。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4月19日报道,特朗普在经济问题上的支持率创下总统生涯新低。有49%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未来一年的经济将恶化。44%的受访者认可特朗普的处理方式,51%的受访者表示反对。在经济问题方面,特朗普的支持率为43%,反对率为55%。选民对解决通胀等经济问题的诉求是特朗普获胜的关键。如今基本盘不稳,特朗普焉能不慌。




针对特朗普的抗议活动(资料图)

在这敏感时刻,据日本《每日新闻》20日报道,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将于4月22日至24日访问中国。这是自去年11月齐藤就任公明党党首以来,首次访问中国。对于上述消息,在4月22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回应外媒记者“中方对此次访问有何期待?希望取得哪些成果?”的提问时表示,中方欢迎齐藤铁夫党首率领日本公明党代表团访华。关于此次访问的有关具体情况,请向主管部门进行了解。

除此之外,据CGTN记者团消息,4月22日晚,还有两国总统乘机抵达北京。4月22日晚,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乘飞机抵达北京。应中国国家领导人邀请,阿利耶夫于4月22日至24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此外,肯尼亚共和国总统威廉·鲁托乘飞机抵达北京。应中国国家领导人邀请,鲁托于4月22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这场外交“三重奏”与白宫释放的“降税橄榄枝”形成鲜明对比,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的行程单上,6月开工的里罗尼-马拉巴高速公路项目尤为关键。这条由中国承建的170公里道路,将用人民币结算工程款,直接绕过美元体系。肯尼亚总统鲁托的随行名单里,农业部长带着咖啡农直销方案。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的访华更具象征意义,他带着首相石破茂的亲笔信,却在东京机场坦言:“美国关税战让日本经济受伤,我们必须寻找新出路。”




汽车海上货运(资料图)

而在不久前,中国国家领导人还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中西两国领导人强调,中西要做支持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的积极力量,维护自由贸易和全球经济秩序稳定。

这段时间,多国领导人接连访华,密集的会谈会见中,“合作”是重要的关键词,体现出各方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深化协作、共迎挑战的积极态度。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共同为世界发展繁荣注入更多信心和动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