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向合资到本地投产,从智能驾驶到大模型落地,零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赴国际赛道。在朱江明的构想中,这不仅是一场销量竞速,更是一次中国新能源车全面参与全球秩序重构的起跑

文|周忻儿 李皙寅

编辑 |李皙寅

“三年冲击全球新能源前五”“反向合资出海23国”……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现场,零跑汽车(09863.HK)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公布了一份雄心勃勃的全球化蓝图。

据易车提供的数据显示,零跑汽车2024年全年交付量为29.37万辆,同比增长102.2%,全球新能源品牌销量排名第11;第五名为德国大众,全球销量为45.43万辆;第九名为广汽埃安,全球销量为33.57万辆。

汽车工业是全球分工最紧密的产业之一。在关税壁垒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加速“走出去”几乎成为必然选择。

不过在朱江明看来,本地化并非权宜之计,而是零跑全球化战略的核心逻辑:只有深度融入当地市场,才能搭建起稳固的商业生态,赢得本地用户的信任与支持。

零跑正在选址,比如西班牙、马来西亚,预计2026年上半年,实现本地化生产。

“吸引年轻人”“全球化设计风格”“符合欧洲审美”,是朱江明提到的零跑产品的设计调性。

事实上,过去几年里,零跑也都是这么做的。

2024年5月14日,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联合成立“零跑国际”,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首个“反向合资”出海样本。这一合资公司由Stellantis控股51%,拥有大中华区以外市场的产品出口、销售,以及制造权利。

借助Stellantis集团在全球130个国家的成熟渠道,零跑得以快速触达上万家经销商网点。同时,通过轻资产模式,零跑以较低成本实现服务、物流、售后体系的全球搭建。

值得注意的是,零跑国际如果利用集团在海外市场的政策优势及市场认知,将能规避部分市场对中国电动车的政策风险。据悉,去年9月进军欧洲市场的零跑车型,仍以出口模式执行。

目前,零跑国际已进入欧洲、中东、亚太、南美等23个国际市场,建成550+家海外渠道,目标在2026年达到700家。截至2024年12月底,零跑在海外交付超1.3万辆,并目标在2025年完成超5万辆的海外销售业绩。

零跑汽车副总裁周颖表示,成熟市场用户普遍理性,看重实用性。零跑价格优势明显,正好满足他们的预期。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之一,零跑2024年全年营收321.6亿元,同比增长92%;交付量29.37万辆,同比翻倍。

这背后,离不开零跑对“核心技术全域自研”战略的长期坚守。自2015年创立以来,零跑实现了整车架构、智能座舱、动力电池等关键系统的自主掌控,核心零部件自研占比达65%。

全球化是方向,本地化是落点,这一点贯穿零跑汽车的战略设计。朱江明表示:“我们去看全球的十大车企,最终到任何一个稍微规模大一点、有销量的国家卖车的话,那也一定是走本地化的策略。”对他来说,中国车企要真正参与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本地化制造、本地化法规适配、本地化交付节奏,缺一不可。

在2023年,零跑共交付约14.4万辆新车,全年汽车毛利率为0.5%,首次实现毛利率转正。而到了2024年,全年交付近30万辆,毛利率达8.4%。面对2025年近乎翻倍的销量目标,朱江明表示,“零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上海车展零跑展台上展示的B01车型。图源:企业供图

以下为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及高级副总裁曹力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的访谈内容(有删改):


“保证头部,零跑还是有把握的”

问:今年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迅速,主要原因?

朱江明:今年销量增速快,主要是去年三、四季度的增长延续。二季度新车B10上市,在颜值和功能性上都很有竞争力,有望成为爆款。


问:2025年价格战硝烟依然弥漫,竞争显著加速,淘汰赛是不是更激烈了?

朱江明:2025年是新能源车的决赛阶段,将是新势力、中国传统车企、海外车企三者之间的正面对抗。红海竞争无可避免,零跑有信心完成目标。今年目标是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排名前九,三年进入前五,每年进步一点。


问:今年中国区建店进展如何?

曹力:目前全球网点约1500家,含海外500家。国内采用“1+N”模式,即每地设一个全功能4S店,配合商超店、卫星店等。接下来重点提升服务网点质量,打造服务新口碑。


海内外偏好有差异,中国新能源优势明显


问:今年海外销量目标?

朱江明:去年第四季度起步卖了1.3万辆,开了一个好头。今年零售端增长迅速,全年实现5-8万台值得期待。


问:怎么看待最近的国际贸易政策变化,零跑后续的全球化策略是怎样的?

朱江明:欧盟对中国越来越友好,政策也做了一些松动,哪怕以前没有很大的关税,车企也一定要走本地化的策略。因为只有那样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更加及时地供货以及有更大的成本优势,不需要解决运输的问题。从零跑的角度来说,我们还是要坚定地做全球化,并且做本地化的落地。


问:海外用户和国内用户有何不同?

曹力:欧洲用户偏好小车,更注重驾驶质感,不太在意后排舒适度。但中国新能源车的智能座舱、大屏、舒适配置对他们很有吸引力,是我们的竞争优势。

对于新鲜的事物、智能化的技术以及更好的设计,这些喜好还是比较有共性的。


问:欧洲工厂何时落地?

曹力:目前正在最终的选址决策阶段,西班牙是重点考虑对象,计划2026年年中实现落地。


海内外偏好有差异,中国新能源优势明显

问:智驾技术何时成熟?

朱江明:智驾(端到端辅助驾驶)整个技术成熟的加速度我认为会越来越快,我们认为在3到5年内L3的落地还是有可能的。


问:智能驾驶是否降温?零跑是否调整策略?

朱江明:我们认为端到端智能辅助驾驶绝对是未来方向。随着AI与算力进步,在不远的未来,它的稳定性、可靠性会越来越好,能够辅助人的驾驶能力也越来越强,最终真正实现无人驾驶,这是一个大的方向。

我们尤其重视安全,比如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EB)要做到行业领先。计划二季度实现点对点通勤,三到四季度全城辅助驾驶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责编 | 张生婷 题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