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俄乌战争什么时候能停呢?
特朗普上台前曾说有能力24小时结束战争,结果调停了3个月,俄乌都没真正意义上的停火。
这不,在23日,俄乌双方和美欧己方要在伦敦进行新一轮的会谈。
这场会谈各方都寄予厚望,希望能实现突破,至少明显上是这样,至于暗地里各方还是希望完成自身的利益要求。
据媒体报道,特朗普关于俄乌会谈的提议已经出来了。但就这个提议,乌克兰可谓大输特输,普京赢麻了。
那么特朗普的提议是啥呢?
特朗普没耐心了
据媒体报道,特朗普抛出的提议,其内容之直接和倾斜令人侧目。
方案核心是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控制,默认俄方对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与扎波罗热四州的实控状态,同时承诺乌克兰不加入北约。
相较之下,乌克兰所能获得的回报则非常模糊:所谓“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语焉不详,援助计划缺乏具体数额或执行机制,连最基本的美国军事参与也未被写入。
泽连斯基领导的政府对此方案态度鲜明。他在伦敦会议前明确表示,乌克兰不会接受任何关于割让领土的安排。
克里米亚是乌克兰不可剥夺的一部分,这不仅是情感问题,更是宪法底线。
一旦突破,就意味着国家主权彻底沦陷。
但现实却无比残酷。
战场态势趋于不利,西方援助显露疲态,尤其是美国方面在军事和财政支持上摇摆不定。
泽连斯基深知,若无法在伦敦取得欧洲支持,将极大削弱乌克兰在外交与战场上的双重筹码。
就在泽连斯基被迫以更坚决的姿态维护乌方立场时,特朗普则显得愈发强势。
他希望以最短时间内达成协议,从而兑现自己的竞选承诺。
在特朗普的思维中,停火等于成果,妥协不算失败。
他公开宣称,“不达成协议,美国就退出调解”。
这并不是谈判策略,而是彻头彻尾的压迫战术。对乌克兰来说,若拒绝接受美方方案,就等同于失去最重要的战略支持者。
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则展示出罕见的“合作”姿态。
他提出了“冻结战线、不再推进四州完全占领”的提议。
虽然这是局部让步,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更像是一种策略性姿态,目的在于诱使西方默认现状,进而实现“事实占领合法化”。
尤其是在特朗普的提案中,这种“默认控制”已经被事实纳入美方承认范围之内,这正是普京苦心经营所要换来的“政治胜利”。
并且对于这一点,一向力挺乌克兰的欧洲态度似乎也有点转向了。
欧洲很重要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特使维特科夫原计划出席伦敦会谈,但最后一刻更改行程转向莫斯科,会晤普京。
国务卿鲁比奥和法德外长也取消了前往伦敦的计划,进一步削弱了乌方在会谈中的信心。
这些信号叠加在一起,不禁让人怀疑,伦敦会议是否真的还以“多方协调”为目标,还是已悄然变成了“多方施压乌克兰”的悲剧。
实际上,欧洲方面的态度略显分裂。
法国与英国在公开场合表示继续支持乌克兰,强调“不能因战争久拖就牺牲主权换和平”。
但德国等国家态度更为谨慎,担忧战争长期化影响本国经济与地区稳定。泽连斯基深知,若无欧洲持续发声,乌克兰将被瓜分。
因此,他不断推动与英法德沟通,希望通过构建“志愿联盟”来获得更强有力的防务保障。
然而战场形势并不乐观。尽管俄罗斯在东线战场推进缓慢,但却持续不断,尤其在顿涅茨克方向已掌控多个据点。
而乌军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意志,而是物资。
美方至今未明确是否续批新一轮援助,而欧洲援助计划虽多,但交付周期长、武器种类不齐全,远水难解近渴。
乌克兰弹药库存吃紧,已成为战局能否继续坚持的生死线。
与此同时,普京大力扩军,征召16万新兵,显示俄方不但未打算收手,反而已为下一阶段作战做好准备。
而特朗普,尽管嘴上说着“我们希望和平”,实则却在执行一套“代价转嫁”逻辑。
他希望乌克兰妥协,以最快速度换来一纸停火协定,从而避免美国深陷消耗战。
但这种以牺牲盟友核心利益换成果的作法,正引发欧洲内部的强烈质疑。
如果特朗普真的推动乌克兰接受这一方案,那他将在欧洲留下极其不利的外交遗产:一个不再可靠的美国、一个将乌克兰推向被动的霸权国家。
对泽连斯基而言,这场会谈更像是一场被逼签约的局,他若拒绝,可能被美方孤立;
若接受,则恐在国内引发强烈反弹,政治地位动摇。
一旦乌克兰在此次会谈中被迫接受割让方案,西方将失去对抗俄罗斯的道义基础,而俄罗斯将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地缘目标。
这不是一场对等谈判,而是一场赤裸裸的博弈,胜者注定不是靠妥协赢来的,而是靠主动布局拿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