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晚间,央视主持人撒贝宁与张舒越现身长沙四方坪夜市,为《城市风华录》节目录制外景片段。这场看似寻常的综艺拍摄,却在社交媒体引发持续热议,全网相关话题阅读量24小时内突破3亿次。据现场目击者拍摄画面显示,撒贝宁团队不仅品尝了李记飞饼、长沙口味虾等地道美食,更以逐桌访谈形式收集市民的夜宵推荐,这种沉浸式体验让节目录制过程本身成为了城市文化的生动展演。
作为中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消费市场,长沙夜市经济早已突破单纯餐饮范畴,演变为承载城市性格的文化符号。四方坪夜市日均客流量常年保持在5万人次以上,超过80%的商户经营年限超过十年,形成了独特的社区商业生态。此次节目组重点拍摄的长沙口味虾,其制作工艺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均销量可达1.2吨。这种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消费完美融合的商业模式,正是长沙夜经济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关键。
从文化传播角度看,央视团队的拍摄视角凸显了夜市作为城市文化载体的多重价值。撒贝宁在臭豆腐摊位前与市民的即兴互动,无意间展现了长沙方言的独特韵味;对紫苏桃子姜制作工艺的镜头特写,则揭开了传统药膳智慧在现代饮食中的创新应用。这种通过媒体镜头实现的二次传播,使地方特色美食突破了地域限制,转化为可感知、可分享的文化符号。数据显示,节目拍摄期间,"长沙夜宵必点清单"在抖音平台的搜索量激增420%,茶颜悦色、辣椒炒肉等关联词条同步登上热搜。
夜市经济的蓬勃发展,本质上反映了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长沙市自2020年起实施的"夜经济2.0"升级计划,通过规范经营区域、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优化交通接驳等举措,既保留了夜市特有的市井气息,又提升了消费体验的舒适度。此次央视节目的取景选择,客观上成为对城市治理成效的第三方检验——节目组在四方坪夜市连续拍摄6小时未发生秩序混乱,周边停车场周转率保持在85%以上的高效状态,这些细节印证了规范化管理对传统业态的赋能作用。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长沙夜市现象提供了宝贵的样本经验。它证明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不必拘泥于博物馆式的静态保护,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活态传承。当撒贝宁举起那碗被市民极力推荐的米粉时,镜头里升腾的热气不仅包裹着湘菜的麻辣鲜香,更氤氲着城市治理者平衡文化传承与商业开发的智慧。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发展模式,或许正是中国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留住乡愁、守住特色的关键密码。
参考资料:
1. 撒贝宁夜市互动视频片段(来源:政法频道新闻素材)
2. 四方坪夜市客流数据(来源:长沙市商务局2024年度报告)
3. 长沙口味虾非遗申报材料(来源:湖南省文化厅公示文件)
4. 抖音平台搜索数据(来源:巨量算数数据中心)
5. 夜经济升级计划文件(来源:长沙市人民政府官网)
声明:本文内容均为本作者原创,但文章中有部分图片(除特别标明外),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