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车的新顶配:宁德时代的电池,Momenta 的智能辅助驾驶,
作者|王彬
如果说 2023 年的上海车展,外资车企的高管们还是在亦步亦趋地学习中国智能电动车——宝马集团和大众集团包机拉来了整个管理层,奔驰据称也从德国带了近 300 人的团队参展,日本车企的员工跪在地上拿着皮尺量车……中国智能电动车首次站到台前。
那么 2025 年的上海车展,外资及合资品牌们则开始全面拥抱中国智能电动车。无论是 BBA 等豪华品牌,还是南北大众、通用别克、一汽丰田、本田中国等品牌的展台上,主角已经全部变成了智能电动汽车。不少媒体评价称,传统车企已经吹响了智能化全面反攻的号角,势要与新势力一争高下。
无一例外,这些传统车企展台上,全都出现了中国本土供应商的身影,涵盖从产品定义到智能化升级的方方面面。
仅以本田中国为例。本次上海车展,本田中国带来旗下纯电动品牌“烨”第二款车型 GT 全球首秀的同时,也宣布与三家中国本土企业 Momenta、DeepSeek 以及宁德时代携手,将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事实上,不仅是本田中国,整个上海车展上 Momenta、DeepSeek 以及宁德时代几乎都快成了传统车企们的标配,分别对应着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以及电池等三个智能电动车的核心环节。
媒体评价称,Momenta、DeepSeek 及宁德时代已经成为新能源车下半场新的“智电三巨头”。以“智电三巨头”为代表的中国智能电动车解决方案正在成为全球标准,帮助传统巨头补足智能化短板。
“智电三巨头”成最大公约数
“智电三巨头”在上海车展上的出现频率如此之高,以至于你几乎在任何一家车企的展台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在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智能化竞争中,“智电三巨头”已经成为了车企们的最大公约数。
宁德时代已经不用过多介绍。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已经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绕不开的话题。去年的动力电池市场,宁德时代依然稳居全球第一,是全球唯一一家动力电池装车量突破 300Gwh 的厂家。
今年的上海车展,宁德时代带来了包括钠新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等新品亮相。曾毓群还在车展期间到访多家车企展台,向车企负责人介绍宁德时代新品电池。
DeepSeek 虽然没有正式参加上海车展,但它仍然密集出现在车企发布会的 PPT 上。年初 DeepSeek 爆火之后,就有近 20 家车企宣布接入 DeepSeek,一度掀起一波 DeepSeek 上车潮。
上海车展上,这一数量有增无减。宝马集团 CEO 齐普策称,宝马拟在年内为中国市场新车型接入 DeepSeek 的 AI 能力。而包括比亚迪、吉利、广汽、奇瑞、长城等自主品牌车企已经率先实现了 DeepSeek 上车,将 DeepSeek 深度融合进智能座舱之中。
Momenta 今年是首次参加上海车展,但一亮相就吸引了全场目光。在上海车展期间,Momenta 一口气宣布了与通用别克、一汽丰田、本田中国、凯迪拉克、上汽大众、上汽奥迪以及智己汽车七大品牌达成进一步战略合作。
Momenta 全球合作伙伴LOGO墙
这还只是 Momenta 车企朋友圈中的一小部分。目前,Momenta 累计合作量产车型已超 130 款,全球已有超 15 家车企或 Tier 1 与 Momenta 建立合作,涵盖从丰田、日产、本田等日系三巨头,德系大众、奥迪、奔驰,美系通用乃至比亚迪、一汽、上汽、广汽、奇瑞等本土车企。
汽车行业调研机构佐思汽研统计,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0 月期间,Momenta 在国内高阶驾驶辅助市场市占率达 60.1%,稳居国内第一。上海车展期间,Momenta CEO 曹旭东不无自豪地表示,Momenta 已经成为全球品牌的共同选择。
“智电三巨头”中,宁德时代凭借的是长期积累的市场优势与技术实力,DeepSeek 更多依靠的是开源与算法优势,但 Momenta 为什么能够从智驾红海中杀出,成为中外车企品牌们的共同选择?
Momenta为什么成为全球车企的共同选择?
很长一段时间内,Momenta 并不是自动驾驶市场上最热门的那家公司。
在它成立的 2016 年,正值自动驾驶概念兴起,一大波瞄准 L4 级别无人驾驶的公司纷纷成立。行业初期,同行们纷纷选择押注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一开始就落地 Robotaxi,对标当时的明星公司 Waymo。
但 Momenta 却显得有些务实。虽然他们的目标也是实现全无人驾驶,但他们选择先走通 L2 级别智能辅助驾驶的量产,先帮助车企让更多汽车用上智能辅助驾驶。
曹旭东认为,如果不做量产,根本无法实现完全无人驾驶。“完全无人驾驶就是要解决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的长尾问题,你永远不可能靠 1000 辆车实现全无人驾驶。”他在上海车展期间重申了这一观点,认为要实现无人驾驶,必须攻克数百万个长尾问题,且必须要积累至少 1000 亿公里的数据。
他将这一战略归纳为“一个飞轮两条腿”。简单来说,“一个飞轮”指的是数据飞轮,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两条腿”指的则是智能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 Robotaxi 共同发力,已经量产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够输出源源不断的数据流,而自动驾驶 Robotaxi 则可以反馈给量产产品技术流。二者基于统一的传感器平台,两条腿相互协同,数据打通,能够形成高效协同。
“一个飞轮两条腿”产品战略
基于“一个飞轮两条腿”的战略方向,Momenta 行业首创了数据驱动的飞轮。这是一个完全由数据驱动的飞轮,量产车合作落地提供海量数据,高效自动迭代的工具链则可以低成本梳理海量数据,最后通过全流程数据驱动的算法实现低成本、高速的系统迭代,完成闭环。
时间能够证明一切。Momenta 实现了诸多行业首发技术,行业首个全流程数据驱动飞轮、行业首个量产基于深度学习的规划与决策能力、首个量产模仿学习的一段式端到端飞轮大模型,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持续领跑行业。
Momenta 的量产落地速度也越来越快。Momenta 在 2022 年实现首款量产车型的落地,第一个 10 万辆车搭载花了两年时间,但第二个 10 万辆搭载只用了半年时间,第三个 10 万辆预计只需要不到 3 个月。
体现在落地车型数量上,2022 年仅有一款车,2023 年达到 8 款,2024 年达到 26 款。截至今年 4 月,Momental 累计定点车型超过 130 款,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之中。
“根本原因还是做得早。”曹旭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Momenta 在端到端量产做得快,仍然是基于他们的技术先发优势。
“这背后还是人才积累、研发体系的积累。方向正确但成功路径可能万里挑一,如果之前没有积累,很难找到正确的路径。”曹旭东说。
曹旭东在上海车展上透露,今年下半年他们将推出基于强化学习的一段式端到端 Momenta R6 飞轮大模型。据其介绍,R6 飞轮大模型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探索新的驾驶行为,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自我快速成长,让驾驶在安全、安心的能力上,有机会超过人甚至大幅度超过人。
在 L2 级别量产落地全面开花同时,Momenta 的另一条腿 Robotaxi 也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进入试运营阶段。
和市面上现有的多数 Robotaxi 解决方案不同,Momenta 推出的是行业首个前装量产的 Robotaxi 方案,这意味着 Robotaxi 可以实现与量产车辆的硬件共用,包括车辆、传感器、域控等均使用量产方案,大幅降低单车成本。
这也可以看作是 Momenta 务实的表现之一。“我们跟行业不一样,(我们)会复用量产车传感器和域控去做 Robotaxi,毛利是正的。我们不会烧钱扩规模去做 demo,讲故事,我们希望在赚钱的情况下扩规模。”曹旭东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面向全球,三个“十年”打造最安全的智能驾驶
上海车展期间,曹旭东很忙。倒不是因为他要准备 Momenta 的发布会,而是他要不断在众多车企的发布会上穿梭。
前一刻,他还在别克品牌日上与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一起揭幕新车,马上就又到了奥迪展台上做智能辅助驾驶的演讲,Honda 本田在车展上大谈发力智能化,也要专门提及合作方 Momenta CEO 曹旭东也来到了现场。
放在过去,很难想象在这些传统外资车企巨头们发布会上,一家中国初创企业会成为其中最重要的合作方。
传统车企规模庞大、决策流程长,他们在面对智能化浪潮前更加谨慎,对安全性也更加看重。尤其是对于奥迪、奔驰、凯迪拉克这样的传统豪华品牌,安全更是放在第一位。
曹旭东此前接受 36 氪采访时也对外透露,敲开传统车企的大门十分不易。“中国车企敲门要敲 3 年,国际车企敲门要敲 5 年以上,真正量产时间可能需要 8 年。”
但为什么在短短几年时间内,Momenta 仍然能够接连拿下从本土到德系品牌、从日系到美系的诸多传统巨头青睐?
行业对于 Momenta 的技术实力认可是第一位。在上海车展发布会上,曹旭东对外表示,Momenta 始终坚持实用主义,他们不惧怕智能辅助驾驶中的长尾问题,在复杂避让、ETC 通行、车位到车位、多把掉头以及桥墩绕障等复杂高难度场景下仍能保持优秀表现。
以“绕行场景”为例,面对诸如在积水坑中避让对向大车、连续绕行小狗、石块及其他道路弱势交通参与者、夜间避让倒下树木等人类驾驶员很难预见的极限场景,Momenta 智能辅助驾驶都能应对自如。
通用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何思文(Steve Hill)说,他们从 2021 年起就与 Momenta 合作,双方合力打造的智驾系统经历了最为错综复杂的城市道路场景考验,将辅助驾驶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
通用与 Momenta 的合作不局限在中国市场,凯迪拉克最新的全球车型 VISTIQ 同样与 Momenta 深度合作,将率先采用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
事实上,凭借“无图”技术,Momenta 的智能辅助驾驶不仅能实现全国都能开,还率先实现了“全球都能开”,成功落地到欧洲、澳新、中东、日本等海外市场。曹旭东表示,Momenta 是中国首家将同一套技术方案成功落地到全球的智能驾驶公司。
曹旭东诠释品牌使命与愿景
安全则是众多车企选择 Momenta 最关键的原因。去年,Momenta 把工服口号换成了“十年挽救百万生命”。这是他们成立之初就确定的品牌愿景,分别是“十年,挽救百万生命”“十年,解放百分百时间”以及“十年,物流出行效率翻倍”。“智驾最核心的价值还是安全。”曹旭东说。
去年底,Momenta 自研自动驾驶中间件 OBF-CM 通过国际知名检测认证机构德国 TÜV 莱茵的 ISO 26262 ASIL D 功能安全产品认证。这是国内首家在该功能上获得 TÜV 莱茵最高等级功能安全产品认证的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
对安全的注重,或许也是 Momenta 的 Robotaxi 直至今年下半年才终于落地的原因。曹旭东在上海车展上说,Robotaxi 规模化推广的核心挑战就是安全标准。
他们认为,在少量车队运营时,Robotaxi 只需达到与人类驾驶同等的安全水平就可赢得信任,但当车队规模扩展至 1 万辆乃至 100 万辆时,安全门槛将攀升至人类驾驶的千倍、万倍,才可以继续让用户放心使用。
他们有信心能够达到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