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印巴之间产生摩擦,情况非常危险,甚至就连莫迪也中断了访问紧急回到国内,只是没有想到,印巴两军连夜交火,摩擦再次升级,全面战争或许会爆发。

只是没有想到,在形势如此紧张的情况下,特朗普却突然站队,让印巴之间的阴霾加重,事情到底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呢?



恐袭发生后,印度迅速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指责其支持跨境恐怖主义。尽管尚无组织宣称负责,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便宣布暂停执行《印度河河水条约》。这份1960年由世界银行斡旋签署的条约,规定印度河及其支流的80%水量归巴基斯坦使用。



如今印度单方面断水,相当于掐住了巴基斯坦的咽喉,该国70%的农田依赖印度河水灌溉,首都伊斯兰堡的饮用水也来自这条河流。

印度此举可谓精准打击,巴农业部长公开警告称若断水持续三个月,小麦产量将暴跌40%。但对于莫迪政府而言,这不仅是报复,更是转移国内矛盾的绝佳机会。



2025年印度失业率仍高达8.3%,印度制造计划进展缓慢,此时对外展示强硬姿态,既能迎合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又能掩盖经济治理的窘境。

除断水外,印度还祭出一系列外交组合拳,关闭印巴边境最大的阿塔里检查站、取消巴基斯坦公民的免签待遇、驱逐巴驻印军事顾问。这些措施看似强硬,实则暴露出印度对巴情报能力的忌惮,巴方军事顾问常被印方怀疑为“间谍网络的核心”。



有趣的是,印度特别强调“持免签签证的巴公民须48小时内离境”,莫迪的强硬姿态与其国内政治密不可分,近年来,他力推“印度制造”与经济改革,但疫情后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



通过对外展示“反恐硬汉”形象,既能转移民众不满,又能巩固民族主义支持者。不过,这种未审先判的策略也引发质疑,国际社会普遍呼吁等待调查结果,印度却已单方面切断合作。

不过在4月26日的最新消息上能看到,克什米尔地区恐袭事件的两名嫌疑人,已经被抓捕,不过两国之间的形势仍然不容小觑。



恐袭发生次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全力支持印度,并赞扬莫迪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这一表态被外界视为美国在印巴争端中明确选边站。



自2017年将“印太战略”写入国家安全报告以来,美国始终将印度视为制衡中国的关键棋子。数据显示,2024年美印军火交易额达180亿美元,包括F-21战斗机和“海上卫士”无人机。

但特朗普的支持绝非单纯“挺印”,其女婿库什纳同期正在迪拜洽谈石油项目,而印巴冲突升级可能导致国际油价波动,这对持有大量能源股票的特朗普家族而言,或许是笔“意外之财”。



有趣的是,美国副总统万斯此前刚结束访印行程,他因访问后频发国际事件被戏称为“扫把星”,美国支持印度的动机并不单纯。



一方面,印度是“印太战略”的关键棋子,制衡中国的重要伙伴,另一方面,印巴冲突升级将牵制中国在东海、南海的战略布局。



纵观历史,美国在印巴间始终扮演“离岸平衡手”角色,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期间,尼克松派航母威胁印度,却暗中默许现孟加拉国独立。



2019年印巴空战后,特朗普一边调解冲突,一边向印度出售阿帕奇直升机。这种“两头通吃”的策略,本质是维持南亚可控混乱以牵制中国。



但特朗普的“力挺”也暗藏风险,乌克兰危机已证明,美国对盟友的支持常伴随反复无常。印度若过度依赖美国,可能重蹈被当枪使的覆辙。

面对印度的施压,巴基斯坦态度同样强硬。巴国防部长阿西夫称称若水源被断,将被迫采取一切手段反击。

4月24日,双方在夜间发生交火情况虽未波及平民,但紧张态势已逼近临界点,甚至巴基斯坦方面也发出警告,可能会爆发“全面战争”,两国出现摩擦之后,莫迪甚至中断访问回到国内坐镇。

更危险的是,两国均为拥核国家,印度拥有约160枚核弹头,巴基斯坦则超过170枚,国际社会对局势深感忧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袭击平民不可接受,欧盟呼吁双方克制,中国则表态支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历史经验表明,第三方斡旋是避免战争的关键,2001年印巴边境百万大军对峙时,正是美国介入调停才避免全面冲突。如今,谁能扮演“灭火者”角色?答案或许仍藏在东亚某大国的外交策略中。

中巴经济走廊85%的陆路运输需经过巴控克什米尔,任何战火都可能危及这条价值620亿美元的经济动脉。中国外交部表态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但同时强调反对将反恐问题政治化,这被解读为对印度“未审先判”的委婉批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动用沉默权,既未支持印度提出的制裁巴基斯坦草案,也未反对美英的调停提议。这种战略性模糊背后,是避免卷入南亚泥潭的深谋远虑。

莫迪的强硬、特朗普的拱火、巴基斯坦的绝地反击,构成了南亚危机的三重奏。但战争的代价双方都难以承受,印度若陷入长期冲突,其经济转型计划将彻底泡汤,巴基斯坦一旦失去水源,粮食危机可能引发内部动荡。

这场危机本质上是恐怖主义的胜利,袭击者通过挑动国家矛盾,实现了破坏地区稳定的目的。要打破僵局,印巴必须回到反恐合作的轨道,共享情报、联合调查、严惩真凶。

至于美国,与其煽风点火,不如多想想如何避免核战阴云笼罩全球。毕竟,在核武器的阴影下,没有赢家,只有灰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