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真实事件为蓝本,对部分情节进行了适度的艺术润色,文中人名皆为化名。

1993 年深秋的清华园,银杏叶铺满主干道,将校园浸染成金色的海洋。林悦萱抱着厚重的《当代国际关系史》疾步穿过礼堂广场,发梢还沾着图书馆里未散的油墨气息。作为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生,她此刻满心都是即将到来的留学生联谊会演讲稿 —— 这场为迎接新一批留学生举办的活动,将是她第一次面向全校的公开演讲。



礼堂里人声鼎沸,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用带着不同口音的中文热烈交谈。林悦萱站在后台,指尖轻轻摩挲着演讲稿,试图平复紧张的心情。

就在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突然闯入她的视线。那是个肤色黝黑的男生,穿着深色的中山装,胸前别着清华大学的校徽,正和旁人愉快交流着。他的笑容格外灿烂,洁白的牙齿在灯光下格外醒目,整个人仿佛带着非洲草原的阳光气息,瞬间吸引了林悦萱的注意。



“下面有请林悦萱同学为我们带来演讲!” 主持人的声音响起,打断了林悦萱的思绪。她深吸一口气,走上讲台。聚光灯下,她的目光不经意间与台下那个非洲男生交汇。他微微前倾的身体,专注聆听的神情,让林悦萱原本有些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她开始从容地讲述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声音清亮而坚定,言语间满是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与理解。

演讲结束,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林悦萱收拾讲稿时,那个非洲男生已经快步走到台前。“你好,我叫卡莫,来自乌干达。你的演讲太棒了,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向往。” 他的中文虽然带着口音,但说得十分认真。林悦萱抬头,正对上他真诚的目光,那一刻,她突然觉得眼前这个笑容灿烂的男生,和她以往见过的人都不一样。

此后的日子里,校园里时常能看到两人的身影。卡莫常常带着林悦萱去学校后门的小店尝试非洲特色美食。周末的图书馆,卡莫总把笔记本摊得满满当当,遇到不会写的汉字就歪着脑袋问:“这个笔画,是先横还是先竖?” 他用不太标准的发音讲述非洲草原上追逐落日的羚羊群,讲部落篝火旁的歌谣……

每逢节假日,他们总背着便宜的双肩包,坐着拥挤的长途车去周边游玩。

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林悦萱逐渐被卡莫身上独特的魅力所折服。他没有精致的西装和昂贵的手表,运动鞋磨得发白还舍不得换,却会在下雨天把伞全倾向她这边;遇到流浪猫总要驻足投喂,打工挣的钱除了寄回家,还会攒着带她去吃新开的火锅店。这份简单、真诚与骨子里的生命力,像春日暖阳,不知不觉就焐热了林悦萱的心。

这天,他们相约去喝咖啡,林悦萱先到了一步,她坐在熟悉的角落,咖啡厅的玻璃映出她斑驳的倒影。她下意识地掏出手机,反复摩挲着那张合照 —— 照片中,卡莫笑出一口白牙,手臂自然搭在她肩头,身后是天坛祈年殿朱红的廊柱与湛蓝的天空。两人腕间的椰壳手链,是那次在南锣鼓巷的手作店里,花了整个下午亲手打磨编织的。甜蜜的回忆还未散去,闺蜜的消息突然跳出:"你真打算跟他结婚?听说非洲人那方面比较强……"

指甲掐进掌心的刺痛,瞬间将林悦萱拉回两年前的北京。那时的她,总被西装革履的前男友以爱之名,频繁提出“那方面”的要求。这不但使她身心俱疲,还严重地影响了她的学业。这种不堪重负的窒息感,最终让她痛下决心提出分手。

难道,这一次又会重蹈覆辙吗?

"悦悦?" 卡莫带着寒气的声音传来,高大的身影笼罩下来,黑色皮肤在暖黄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他怀里抱着特意绕道买的桂花乌龙,语气带着欣喜:"我跟房东谈妥了,下个月就能搬去有露台的公寓,你可以种喜欢的绣球。" 看着他眼中闪烁的期待,林悦萱心头一暖。

就在这时,邻桌突然传来压低的嗤笑。三个白领模样的女孩不时用余光打量着他们,"现在的小姑娘真开放"" 听说黑人‘那方面’很厉害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