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纽约时报》报道,在加沙地带的冲突中,以色列正借助人工智能工具来打击哈马斯领导层,并搜寻被关押在隧道内的人质。



报道开篇便提及2023年10月底的一场空袭。当时,以军的目标是哈马斯中央贾巴利亚营指挥官易卜拉欣·比亚里。以军利用一款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音频工具,追踪到比亚里打电话的地点,从而精准定位并将其锁定。随后,以军发动空袭,摧毁了比亚里所在的建筑。



以军称,该建筑下方是哈马斯隧道网络,空袭目标正是这个位于人口密集难民营下方的隧道综合体。不过,这场空袭也造成数十名平民死亡,目前军方正在对这一事件展开调查。



应用广泛,技术合作显威力除了定位哈马斯领导人,以色列在冲突中还广泛运用了多种AI技术。

  • 面部识别辨身份:以军利用面部识别技术,能够识别部分被遮挡或受伤的人员面部特征,进而确定目标身份。
  • 生成目标清单:通过AI分析,以军可以制定潜在目标清单,为军事行动提供依据。
  • 聊天机器人筛信息:以军打造了一款阿拉伯语聊天机器人,用于扫描和分析短信、社交媒体内容,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这些AI技术大多由以色列军事情报局8200部队与“The Studio”合作开发。“The Studio”的成员是来自各大科技巨头的预备役人员,他们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以军的AI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搜寻被哈马斯关押在加沙隧道内的人质方面,以军同样用到了定位比亚里的同款音频工具。据两名以色列军官透露,随着时间推移,该工具的性能不断提升,能够更精准地定位人员位置,为搜寻人质行动提供了重要帮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