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开打20多天后,美方不得不承认,特朗普之前真的没有料到,中国敢跟美国这么打。
《纽约时报》当地时间4月23日刊文指出,特朗普此前对内对外曾一度气焰嚣张,不仅针对中国等贸易伙伴加征高额关税,还扬言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然而,在收到沃尔玛等美国大型零售商有关进口商品价格飙升以及货架空空如也的警告后,特朗普政府承认,对华征收145%的关税是“不可持续的”。而在目睹美股市场哀鸿遍野后,特朗普则撤回对鲍威尔的威胁,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暗示,他正寻找避免与中国加剧贸易战的“出路”。
报道称,特朗普在和现实做较量时,生动展现了采取最强硬路线所需要付出的政治经济代价。
他在4月初悍然发动这场贸易战,幻想着能回到一个更简单的时代,只需要施加“惩罚性关税”,就能迫使全球企业迁移到美国建厂。
可到了4月末,他却发现,现代供应链世界远比其预想的要更复杂,且关税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也远未可知。
特别是在一通色厉内荏的对华讹诈后,《纽约时报》发现特朗普先“眨眼”了,报道援引一些特朗普政府官员私下表述称,他们承认未能准确预测中方反应,鉴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规模巨大,特朗普似乎原以为中国会是首批“请求(关税)豁免”的国家之一。
报道形容,对于特朗普而言,他想象中的“中方来电”并未到来,而他又不愿意首先拨通电话,这堪称是一种“绝望”的表现。
美国好像终于意识到了,中方不会轻易让步。而接下来,他还应该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除非美国先让步,否则中方不会主动后退。
透过现象看本质。特朗普对中国的误判,背后其实是整个特朗普执政团队,乃至大部分美国政治精英对中国的误判。而这种误判不仅来自美国对中国的无知,也来自美国人长久以来的骄傲自大。
如今,特朗普蛮干快3个月了,抡出了他的三板斧。但他似乎已经留下了第一个烂尾楼,也就是俄乌和谈。关税也有成为烂尾楼的不祥征兆,他现在是后退了一步与各国谈,注定每一个协议的达成都更艰难。他的原有计划已经被冲开一个大口子,他在各个方向都“退而求其次”大概已经是大概率事件。
特朗普现在是十个手指头压着十个跳蚤,疲态渐显。
历史上的情况总是这样:野心太大,目标太高,结果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特朗普团队很可能将重蹈历史覆辙,他们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