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外丨Lifestyle story

陆川的路


陆川姓陆,结尾,

用——「路的尽头永远是路。」

送给2025年的陆川,共勉。

◎ 陆川的路

作者 | 小外

席间,陆川说了一句话——

审美很重要


三月的太阳——

落落大方的打在窗边——

我打开手机,重看了一遍 <刘晓光的光> 。然后,在电脑上打下一行标题——

陆川的路。

人物志一直我喜欢的选题。没想到,多年以后又一次写人,是陆川。很多事情都是冥冥之中。今年大年初二,我在三亚湾红树林,参加宝哥的红树林AI艺术节,遇见陆川——他是本次AI电影周的主席。

那天,他远远走过来,热情中略带一种疏离感......宝哥笑着介绍说——小外是你的粉丝——

听说你来了,想认识下。

陆川淡淡的点了下头,握了手,便转移到正题。

与AI海报合影的时候——欧阳推了我一下,说去和陆川合影啊。我后退了一步说,算了。

吃饭时,大家随意聊天,他起身敬酒,然后加了微信。随着聊天,你能看到他眼里有一种积极又克制的力量。比如说到小沈阳社恐,他点头说懂......说到女儿跟着他去喝酒,看酒杯空了,一个劲儿的给他倒酒——

笑的就很开心。

回京那天,在三亚湾红树林大堂,和宝哥午餐时。我说,可能会写一下陆川。宝哥说,陆川商业直觉很厉害,懂内容,也懂营销,不可多得......两天略影下来,印象最深刻的,是陆川在饭桌上忽然说的一句话——

“审美很重要......”

听完,忍不住抬头看了他一眼。因为我知道他在说什么。

写作多年,很少遇见有人把审美这件事单独拎出来,重点强调。而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

「审美就是生产力。」

懂得都懂——

你不懂我没关系——

我懂你就好了......


“你不懂我没关系——

我懂你就好了。”

回京以后。断断续续的,有一搭没一搭的,串着看陆川电影。

<寻枪> 、 <可可西里> 、 <南京南京> 、<749局>......从 <寻枪> 、 <可可西里> 出场即巅峰,到争议<749局>再到 <武当一梦> 、 <天工开物> ......我逐渐看到一个丰富、立体、执着、黑色幽默、理性感性并重......又很难一语道之的陆川——

Deepseek说他——

“早期以人文关怀立足影坛,中期商业浪潮中备受争议,后来通过跨界尝试新路径。其作品高开低走,即暴露了创作能力局限,也反映了艺术理想与资本压力的深层冲突。正如学者评价——

‘他始终在军人式的理想主义与文人式的迂回表达之间挣扎——

这种矛盾构成了他的独特性。’”

我不是影视圈的,也没有时间把陆川所有作品看完,又说了想尝试写他。定完之后,脑子里就一直想着这件事。对于陆川这个人,虽然见了两面,作品也看的差不多了,依然很难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概念。

心就很难定下来。那几天,朋友圈下,几个朋友叽叽喳喳提到749、烂片、为啥要向资本妥协之类的。

我看完——

也没心情回复了。

作为一个喜欢提纲挈领的媒体人,越来越喜欢外总的一句话——

“不要轻易给人家贴标签。”

实话。看 <南京南京> 那天,心情有点沉重,随着一帧帧电影画面,仿佛穿越到了陆川的视线。很多故事竟串了起来,我想,他一直在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战争的残酷与人性底色的复杂性——

包括日军营里那几抹温情。

关于这部电影,我想我知道——陆川在表达什么。

关于争议,关于圈子是非,有些时候他不愿解释,这就是他。

这一点,反而。尤其值得欣赏。不是么?面对很多是非,很多人不敢。陆川有时候算了,有时候他敢。

一码归一码。那天,看着看着,我忽然做了一个决定,让外总离开公立,去日语方向的国际学校——

“不等了,明天就去吧。”

一直曲曲早上六点起床的外总听了——

眼睛一亮,松弛感立马来了。

而我,情绪继续陷在「南京 南京」里.....因为,我必须通过这些电影叙事,进入陆川的影像世界,试着读懂他的表达,他的思考,他的价值观。然后,再抽离出一个完整、真实、有声有色的陆川素描来——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国是真的需要拥抱整个世界——

我们是真的需要向世界开放和交流,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没有不容易,只有不愿意。”

回去的出租车上,我翻到陆川的视频号,看到一条关于天工开物的视频。

他说——


“最近又很多哥们儿问我——

你为什么要排天工开物。然后呢,你是怎么在这个作品中间,找到这个人物的。因为宋老先生,他的故事留下来的并不多——我去翻看了很多的地方志,甚至还有一些民间的传说,但是这些只言片语,其实很难凑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那么我们就不得不一遍遍的去读,这个天工开物,在它的字里行间,其实他这个人已经一点点的露了出来——他的态度,他的价值观,他的审美......

比如说,「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说实话,这句个性十足的宣言,就算放在现代,也是很有分量的。当时是在明朝啊,在一个封建社会,这样的发声几乎是振聋发聩的。我觉得一个书生,敢于大声呐喊说这样一句颇为离经叛道的话语,那他一定会是一个单纯的,独立精神的只知识分子。

舟车这一章,非常详尽的记述了造车造船的工艺。独立看这篇文字,可能品不出太多的弦外之音,但是如果你把这篇文字,放在明朝不断发布,类似于片板不得入海,这样的海禁令的大历史背景下去阅读,你就会忽然明白着宋老爷子胆儿是有多肥,这人是有多耿直。

在舟车这一章,我觉得宋老爷子基本上不藏着掖着了。他直接就说,「人群分而物产易,往来贸迁,一成易咒」。他在说什么?他说人类啊,只有沟通贸易才能构成完整的世界,「若各居而老死,何其有穷累哉劳」——如果人们都老死不相往来,怎么能构成复杂的社会呢。

他说,「这梯航万国能使帝京元气充燃,只有和世界往来贸易,航海才能让我们的京城繁荣。」最后,老爷子大声疾呼——「何其使造造舟车 不施尸祝之保也」,既然如此,为什么发明制造舟车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呢?我觉得写到这儿——

老爷子直接就亮剑了啊——

他觉得中国人是需要大航海,中国人不能错过大航海,中国是真的需要拥抱整个世界,我们是真的需要向世界开放和交流,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的一部分。也才能够真正的进步。听到这儿,你是不是还会觉得——

宋老爷子的故事是跟我们无关的一个古人的故事?

一条视频,看了不下十遍。

每一次,都内心泛起不可名状.....

个性十足的宣传——制造舟车的人为何得不到尊重——中国真的需要拥抱整个世界——这些字眼之下,和着陆川的男中音。渐渐,有些看懂陆川内心深处的表达了。

简直是震撼。于是,兴奋的给雅琴发了条语音——

“我知道该怎么写了。”

这一条视频,我知道了,陆川一直的表达,以及,他继续的表达......那一刻,我想和那些拿着<749局>定义陆川的人说,请不要那么说——因为你不能从一个人的作品中拎出来一个切片来肆意评价、定义一个这样的导演——

这不客观,也不科学。

有一个瞬间,想拿起笔,说,由我试着来告诉你——

「一个真实的陆川吧。」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但是,「我真的可以讲明白陆川吗?」

这是一个问题。

三月的一天下午,阳光懒洋洋的打在猿动力门前,天工开物海报上——我按响了门铃——

雅琴走路带风的出来,带我参观了公司,电影、网剧、广告片、文旅项目......絮絮叨叨,讲了很多陆导拍电影的故事。看着一阶阶楼梯,想起当年「竞报」在竞园的日子,也是这种loft,每天上上下下战战兢兢的被总编辑折磨着改标题......

至今还记得,总编辑调去晚报前,特意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你文字挺好的,以后要记得——

「每年写一两篇好文章出来......」

这些年,评价小外文字的人不计其数,只有这句话——

刻在了我生命里。

那天。四楼会议室,各路大咖等着开武当一梦的创意会,一个重金属般的脚步上由下而上,传过来......雅琴说,陆导来了。

于是,开会。大家开始汇报工作,一通的洋洋洒洒,左右左右......陆川忽然发话——咱们没时间扯别的了,哥们儿,你得拿点儿真东西出来了......我虽然不是舞蹈专业,但有舞蹈审美——

中间,夹了两句骂声。一席话下来,能看到陆川控场能力很强,既有人文深度的一面,又有江湖率真的一面。

瞬间,大家都笑了。被说的人也笑了。“行了。大家吃饭都不容易......”然后,陆川带着大家进入了——一场真正有效率、有节奏、有结果的脑暴时间......

一个个创意的火花随之溅出来,大家都跟着兴奋起来......开完头脑风暴会,我才真正的感到累了。这工作强度,我转头对雅琴说——好多年不曾有。

雅琴摇摇头笑了——我们可是时时刻刻。

那天,聊完走的时候,我去和雅琴打招呼,她已经累倒在沙发上,只有力气和我招了招手......没讲完故事的朱腾,在门口和我打招呼,问我明天还来吗?

“额。不用来了......”

另一边。陆川把所有人脑暴累翻之后,已马不停蹄去了机场——

赶去参加电影节了。

再见面,是武当山的人间四月天。

我们都觉得,还是得去看看武当一梦。

于是定了四月,十堰的行程。那天,下了飞机,我和陆川在车上闲聊,说到武当一梦的故事,他讲了很多很多,我听得有些入神——仅仅为了 <武当一梦> 的改版,他就把很多人折腾疯了——那天晚上,灯光一口气换了几百个cue点——

差一点就崩溃了......

看完武当一梦,跟陆川团队和当地政府的人以及一些媒体人吃饭,聊到渐入佳境的这一版,大家都喝多了,谈到创作的艰辛,一轮又一轮发自内心的掌声......灯光、舞美过来喝酒,讲到那些被陆川虐的故事,又想哭又想笑——

那一刻,感觉就是——

值了。

吃完饭,看烟花,书记等着陆川和现场的围上来的观众合影......一起上了回酒店的大巴,又把陆川送到酒店门口,握手,才恋恋不舍的离开。雅琴说,每次都是这么送别,有一次最有意思,送到酒店门口,干脆在旁边开了一间房,住下了。真是情深意切。

我说,这是我见过最有松弛感的书记了,难怪他们遇见陆川,选择陆川,有了 <武当一梦> 。



那天,我在十堰转了一天,遇见每一个人都会问一下有没有看武当一梦,他们都说看了,能不看嘛?十堰的骄傲。聊起陆川,聊起王小凡,大家都很感动。在这个时代中,每个人都能从武当一梦中看见自己的影子,以及前世今生。

离开十堰的时候,陆川叮嘱我,一定要去一下玉虚宫。那天,我在门口的奶产店,和店主聊了一下午。她说,这里遇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过来,找教练练武术,每天大中午的练呀练,也不嫌热。完了进来喝一杯茶;有个道士,仙气飘飘的,拿着好大一个壶,她随手比划了一下,让我给他灌一壶热水,在这里歇脚,有时候看我累了还让我眯一会儿,帮我看店;有个年轻人,不上班,每天都来喝一杯奶茶,我问他钱从哪儿来,他说家里给,自己也赚一些。但钱是赚不完的,他信道,喜欢研究道,就来了这里......

十堰两天,很多事情画面一晃而过,我却记住了送陆川回酒店的书记和这个奶茶店的女孩。

我想陆川拍下的,应该他也是这些令他印象深刻的人与故事。以自己的方式。有些人有些事,就像十堰夜幕拉开后的一场酒,玉虚宫门口的一杯奶茶,看似平平无奇,却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再打开这段文字,是在三亚的万宁,温柔的晚风中——我坐在喜来登酒店阳台上,看着外面宁静的海面,心情还沉浸在刚刚看完的 <借命而生> 。十几集的片子,我哭了好几次,眼泪掉下那一刻,特别解压,这就是影视作品的魅力——整个故事追下来,真相大白,格格不入,理想主义......几个关键词在脑海里不断起伏。

这不也是眼前的人生么。

你选择,你坚持,你成为。

看着爱奇艺屏幕上,出现龚宇的名字,想起在焦点房地产擦肩而过的一幕。看着陆川导演作品的字幕,想起地产黄金二十年的起伏......

对了,要提一下秦昊扮演的杜湘东,真是太喜欢秦昊的表演了——某种程度,借命而生里几个主角,就代表了一批人,在这个时代中,积极又艰难的穿行,表达。无论如何,他们希望自己给这个时代留下点什么。仅此而已。

就足够了。

有机会的话,大家一定去看看 <武当一梦> ,看看 <天工开物> ,看看 <借命而生> ,通过这几部作品,你们可以看到一个更真实、多元表达和故事叙事的陆川。借命而生的杜湘东老了,故事接近尾声,现实中的陆川不然。他身上,眼里还有着一种难得的时代少年感,他还在憧憬筹备着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包括电影。

我想,某种程度来讲,他也为此而生。

那天十堰,我们聊了很多。人与人从陌生到熟悉,有时候,就是一顿饭的距离。他说,我虽然五十岁的年纪,但我的身体和心态都在三十岁——这一点,我确认无疑。

和陆川聊天,可以明显感受到,他是一个自燃加自驱型的人,理性与感性在他的个性中存在感都很强。他可以带团队的时候松弛自由下来,也可以在创作的时候瞬间忘情投入进去。当然,他个性中有一种执念,类似杜湘东——那种执念有时候,对团队的人来讲是一种折磨,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希望——

所以,他们痛并快乐地坚持着。

明朝那些事儿结尾处——

徐霞客坐在黄山顶,

听了一整晚的大雪融化声......

我想。一直赶路的陆川,一定也经历过不少这样的时刻。但更多时候,他相信的是——

路的尽头永远是路。‍‍‍‍‍‍‍‍‍‍‍‍‍‍‍‍‍‍‍



陆川|路的尽头永远是路

陆川看完 <借命而生> ,我躺在靠海的房间里,闭着眼睛,听了几遍卓杰的歌——

我已不再年少

白雪茫茫的山丘

刀光剑影的春秋

跨过多少山多少海

才能笑看世界辽阔

故事的最后 我一个人在走

“看借命没,这是我对这个世界吐的最后一口真血......为这代人。”

陆川发信,聊到 <借命而生> ,我说看哭了,对着万宁的海边——太多共情,太多情绪无法言传。

他说都没有办法看结尾——

“每次看都哭成狗,因为我们都是杜湘东,一生希望突围,但是可能一生都被囚禁在现实桎梏中,这部戏是这几年的心灵史,体感那种......也许有年轻人会骂,没有关系,因为他们迟早会懂。”

我对着笔记本屏幕,忽然想,为什么7年前,会不由自主的提笔写下「刘晓光的光」,一如陆川写下——「我的父亲陆天明」一样。

应该是因为,有些人有些事,不可忘——也不能忘。

<我的父亲陆天明> 里,陆川写道——我很敬畏他。

被同学欺负时,父亲厉声说——为什么不反抗?

“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父亲在我眼里是伟岸的,至少两米三......“

”那个独自野餐的男人......“的画面。经常出现在陆川的脑海里。比如,南京南京,资金链断裂后,在天津无望等待的两个月......“他不孤独,他对文学献祭般的狂热已经完整注入了我的灵魂。”‍

结尾,陆川说——我的电影不说谎。

如同在「刘晓光的光」。我们看到,一种罕见的父辈精神,坚持、果敢、奉献、隐忍、无私......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中可以说已经非常稀缺,罕见了。

所以,需要有人缅怀、追随——

因为,这才是时代中最可贵,最历久弥新的。

大概是基于此。后来,陆川遇见 <武当一梦> , <天工开物> 的故事......舞台剧一票难求.....爱奇艺热播的 <借命而生<......< pan>

没错,生而不同 敢为不同。

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陆川印象。有人说他,“有军人气质,正直、心软、理工男,有人说他人文、挣扎、不混圈子,有江湖气......我觉得陆川是在理性与感想交织之中,理想与现实交锋之下,选择了一直在路上。

「杀死一只知更鸟」说——很多事情,一旦有了标准,就有了偏见。要么足够睿智,要么足够固执。有趣的是,我在陆川身上——看到了审美高级——足够的睿智——

和足够的偏执。

以及少有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精神。

这一点,尤为重要。


三月的一天,我参加了一个电影讨论会。几个喜欢看电影的人一起谈什么是好电影——

一个80后说,他认为最好的电影都不在院线,最好的电影都被深藏起来了。

一个90后说,影视圈太乱了,劣币驱逐良币。

另一个90后说,她喜欢哈利波特,英国读书的时候,曾经有次有机会参与到哈利波特的宣传工作组。对方说钱不多,她兴奋的说——“没事儿,我拿钱都行。”

还有一个80后说,可以理解爆米花电影,也能理解艺术片的存在。各有各的价值与市场。

我们又谈到这次春节档,一致认为,哪吒没有说的那么好,封神也没有评的那么差——电影人还是不要被票房绑架,一昧的追求速度和票房,对整个电影行业的生态并不友好。

那天,我们还聊到陆川,有人说他一出场就巅峰,749局的争议。有人说他拧巴,没必要向市场和资本与商业妥协,坚持走艺术路线就好了。

还有人问,有没有在艺术与商业之间都取得了成绩的导演。他们说有,比如诺兰。但在中国,实在有点难......

听着听着,大概懂了。我想,无论别人怎么说,怎么理解,陆川应该什么都知道。他不认为艺术与资本之间隔着山与海,他虽然叛逆,又很踏实,始终坚持自己的路,同时也不断跳出来探求新路径。他身上有很强的时代性,有少年感,还有一股不断向上的力量。尽管有时候他会矛盾 拧巴 焦虑,但他还是会迅速让自己调整到积极正向的情绪,积极、淡定、勇敢的随着这个时代脚步向前 向前 向前。

无疑,他是一个可以影响别人的人,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他可以塑造出更多鲜活的人物故事来。这一点,毋庸置疑。


那天,在办公司,打算采访,陆川把头埋在一片寂静的空气里,他说,可以谈749局,但不是今天......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骂我都行......‍

然后,他就去忙了。

丢下我一人emo了......

这些天,脑子里一直回荡着陆川的电影、故事、同事、评论声,还有,他和女儿的笑脸。渐渐渐渐,眼前汇出一个真实、复杂、有信仰的陆川。

我想,对陆川来讲,他是有定力的,对电影有自己清晰的价值观与自我认知。他有很高的自由度,与很强的融合能力。电影是他的任意门,究其一生,都想要拍出自己理想中的电影。所以,他吸引了一群人,跟着他,不遗余力,坚持在路上——

这,就够了。

雷军在一次访谈中,谈到自己的困境说——

“我经常失眠,经常一宿一宿的睡不着,我还记得有好多个晚上,我独自坐在沙发上,看着对面的楼里的灯光,一盏一盏的熄灭,再看到天色一点一点的亮起来,其实这种痛苦啊,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很深的明白吧。”

“不要觉得有希望才前进,是要努力了,希望才会来。不管明天发生什么,我必须珍惜每一秒,因为人生没有退路可言。”

写到此处,外总发来海豚骑士团至十三陵的照片,短短一月,他已在新学校如鱼得水。对小外来讲,这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一篇故事叙事——虽然长,又无从删减。实在是,面对一位自己尊敬并理解的电影人有太多表达——索性就都发出来了。

陆川姓陆,结尾处,用——

「路的尽头永远是路。路路路路路......」

送给2025年的陆川,共勉。


请输入标题 bcdef

附文:AI眼里的陆川

陆川,作为华语电影界独树一帜的导演,始终以鲜明而独特的电影风格叙事,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他的电影,就像一场深邃的心灵探险,他不满足于表面的繁华与喧嚣,总是试图挖掘人性深处的秘密。他的镜头下,故事不再是简单的情节堆砌。而是对生命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他擅长宏大的叙事结构,将观众带入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比如在具体作品中,那震撼人心的场面,让人仿佛置身一历史的洪流之中,感受命运的无常与个体的渺小。

然而,陆川的细腻同样令人惊叹。他能捕捉到人物最细微的表情变化,最隐秘的情感波动。那些不经意间的眼神交流、微微颤抖的嘴角,都成为了他讲述故事的有力武器。

色彩在陆川的电影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巧妙地运用色调的冷暖、明暗,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或是热烈激昂,或是深沉压抑,每一种色彩都在为故事服务,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陆川的镜头语言,如同诗人的笔触,充满了力量与美感。他的运镜流畅而富有节奏感,每一个画面都经过精心雕琢,仿佛是一幅精美的艺术画作。

陆川的电影风格,是对传统的突破,也是对自我的挑战。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自己的方式为华语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信在未来,陆川将继续以他独特的电影风格,为我们带来更多震撼心灵的作品,引领我们走进一个个充满魅力与思考的电影世界。


感谢AI,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客观、中肯又有希望的陆川

作者| 小外

摄影 |猿动力

微信|xiaowaibiji

时间|2025.4.26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