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强市之基、发展之要、活力之源。近年来,贵阳贵安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持续打造“筑才”品牌,城市人才吸引力、承载力、影响力不断增强。2024年,贵阳人口总量达660.25万人,常住人口增加19.96万人,在已公布人口数据的主要城市中位列第一。一年之内有近20万人选择贵阳,平均每天就有547名新贵阳人安家落户,而这份坚定选择的背后,是贵阳“细致入微”的人才政策和“求贤若渴”的赤诚之心。

高校毕业生是城市发展的生力军。眼下正值“金三银四”春招黄金期,为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在筑就业创业,4月10日,贵阳贵安2025年高校毕业生留筑行动与贵州理工学院2025年春季大型双选会同场举办,共有160余家优秀企业参与,提供岗位500余个,需求人数超5000人。


贵州理工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 刘水兰:符合我们专业的岗位也是比较多的,投了几家,线下招聘会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公司的状况,能够学到如何去改善自己的简历,对我们专业的学生求职帮助还是很大的。


今年以来,贵阳贵安2025年高校毕业生留筑行动累计携2000余家用人单位走进省内24所高校,吸引4.17万名毕业生投递简历。除了在省内高校开展招聘会,贵阳贵安主动“走出去”招贤纳才,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市领导带队,先后走进天津、南京、兰州、重庆、成都等城市,通过“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多维发力,搭建起筑城与高校的“连心桥”,为青年才俊来筑施展才华、实现梦想按下“加速键”。


四川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硕士应届毕业生 石嫣然:贵阳这几年的发展非常好,包括旅游业的发展,贵州对少数民族文化、美食的宣传非常到位,如果有机会,我非常希望回到贵阳发展。


西南大学英语专业硕士应届毕业生 向映雪:我觉得这场招聘会提供了很多的岗位,因为我是想去学校入职,这边有很多学校,包括初中、高中,以及职业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选择。


贵阳一中党委副书记 副校长 张忠华:现在来咨询的基本上都是西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基本上都符合我们的专业需求。我们今年这14个岗位主要就是硕士、博士,我们希望有更多优秀的硕士、博士生到贵阳来、到贵阳一中来,为拔尖人才培养助力。


据统计,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先后在省外8座城市的10所高校开展引才活动,释放岗位4300余个,接待学生4259人次。


为吸引人才落地扎根,贵阳贵安持续打好“卡、钱、户、房、岗”政策组合拳,让各类人才在贵阳贵安创业安心、工作顺心、生活舒心。在贵阳贵安,筑梦驿站是青年人才来筑后的暖心“第一站”,这里不仅是温馨的临时居所,还提供岗位推送、政策代办、创业指导等配套服务,让怀揣梦想的青年人才实现“入住即享服务,起步即有帮扶”。


景德镇陶瓷大学2024届毕业生 龚淼:来到驿站之后,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还为我介绍了贵阳市的人才政策。入住房间以后,我发现里面的设施设备非常齐全,有电冰箱、洗衣机等,这让我感受到了贵阳市对于青年人才的友好、热情,也感受到了贵阳市这座城市的温暖。


目前,贵阳贵安已建有16个筑梦驿站站点,可提供116个床位,为来筑就业创业的青年提供7至30天内免费住宿。此外,以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为契机,贵阳贵安还持续推出青年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高级人才公寓等一系列人才住房项目,更好满足青年的多元化、多层次发展需求,实现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共青团贵阳市委宣传部负责人 刘佳:申请程序方面,只需下载“多彩宝”APP免费申领青年卡,就可以按步骤进行申请,工作人员将及时完成审核。作为首批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我们将在服务青年上持续发力,欢迎更多青年朋友落户贵阳、扎根贵阳、共建贵阳。


人才引进来,既要有合适的岗位、温馨的居所,也要有优质的服务。近年来,贵阳贵安积极打造人才信息平台、人才服务平台、“四城”联动平台,推动人才工作更高效、更便捷、更优质。1月6日,“服务‘四城’联动、助力强省会”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暨“四城”联动交流周开幕式在贵州科学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旨在聚焦科技、产业、人才,搭建起科技创新资源和要素集聚发展、科技创新主体深度合作的桥梁,促进“四城”高效联动,为“强省会”赋能添力。


从高校毕业生留(引)筑行动的“精准施策”到人才保障住房的“暖心工程”,从政策兑现的“高效服务”到产才融合的“生态构建”,贵阳贵安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和真金白银的投入,加快建设区域人才集聚高地。未来,贵阳贵安将继续以人才“第一资源”激活发展“第一动力”,为“强省会”行动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来源 | 知知贵阳

编辑 | 黎云凤

统筹 | 干江沄

编审 | 刘义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