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创作

“林先生,你看这个片子。”

医生指着肺部CT片,眉头紧锁。

“这是......肺癌晚期?”林远明几乎不敢相信。

林远明躺在病床上,手机拨通了女儿的号码。

“有什么事吗?”听筒那头,女儿冷漠的声音传来。

“爸爸在医院......你能来一趟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



01

早上七点,陈美玲准时起床,习惯性地摸了摸身边的位置,已经空了。林远明早已起床,洗漱完毕,正在厨房煮粥。

“今天我要去云南旅游了,我跟你说过的。”陈美玲一边整理行李,一边对林远明说。

“哦,去几天?”林远明头也不抬,继续盯着手机。

“一周吧,我和小燕一起去。”

“嗯,票钱你自己出了吧?”

陈美玲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当然,我们不是一直AA制吗?”

话音刚落,林远明的手机响了。他接起电话,皱了皱眉,“今天公司有紧急会议,我先走了。”

林远明拿起公文包就要出门,陈美玲叫住他,“我中午的飞机,你不送我吗?”

“打车去机场吧,我实在抽不开身。”林远明头也不回地走了。

二十年了,他们的婚姻就像一本精确到分的账本,每一笔开支都要算清楚。陈美玲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但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她走到窗前,望着楼下林远明匆匆离去的背影。早上匆忙,晚上疲惫,中间是长长的空白,这就是她的婚姻。

盥洗室里,林远明刮胡子时落下的泡沫还在洗脸池里。陈美玲轻轻叹了口气,弯腰擦拭干净。二十年来,她早就习惯了这种收拾残局的角色。

她拿起手机,给小燕发了条信息:“准备出发了,你到了吗?”

小燕很快回复:“已经到机场了,慢慢来,不着急。”

陈美玲心里一暖,至少还有朋友惦记着她。她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住了十五年的房子,轻轻关上了门。

陈美玲坐在机场候机厅,望着窗外起飞的飞机,想起女儿小文。

小文上大学后,很少回家,每次回来也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陈美玲知道,女儿对这个家没什么归属感。

手机震动,是小文发来的微信:【妈,我的笔记本电脑坏了,需要买台新的,能不能帮我?】

陈美玲犹豫了一下,回复:【好的,需要多少钱?】

【5000就够了,谢谢妈妈。】

陈美玲立刻转了5000元过去。不到一分钟,林远明的电话就打来了。

“你怎么给小文转了5000元?”林远明的声音有些愠怒。

“她电脑坏了,需要买新的。”

“她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自己赚钱解决这些问题。而且,既然你给了,那这钱就算你个人支出。”

陈美玲握紧了手机,“我知道,我一直记着我们的账。”

挂断电话,陈美玲感到一阵疲惫。她和林远明的共同账户里,每个月都精确记录着各自的收入和支出。水电费一人一半,房贷一人一半,就连家里的大米和食用油,都要AA计算。

最开始,陈美玲还试图反抗过。结婚第三年,她怀孕了,因为孕吐严重,不得不请了两个月的假。那段时间,她的收入锐减,但林远明依旧坚持AA制。

“生孩子是你的选择,”林远明当时这么说,“我可以帮你垫付这部分钱,但你得记账,以后还我。”



陈美玲当时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她默默地在记账本上记下了这笔“债务”。

小文出生后,奶粉钱、尿布钱、疫苗钱,林远明都要求平摊。陈美玲曾经问过他:“小文是我们共同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计较?”

林远明的回答很冷淡:“正因为是共同的孩子,所以要共同负担。这很公平,不是吗?”

公平,这是林远明最常挂在嘴边的词。但在这种“公平”下,陈美玲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家务和育儿工作,这些在林远明的账本里,从来没有被计入价值。

“该登机了,”小燕打断了她的思绪,“别想那么多了,这次出来就是放松的。”

陈美玲点点头,跟着人流走向登机口。也许,离开那个家,哪怕只有一周,也是一种解脱。

02

结婚前,林远明就跟陈美玲提出了AA制的要求。当时陈美玲太想逃离原生家庭,便一口答应了。

陈美玲的父母常年吵架,父亲沉迷赌博,母亲为了生计疲于奔命。她想要一个不同的家庭,一个能让她感到安全的港湾。

林远明看起来是个稳重可靠的男人,工作稳定,生活规律。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过计较,但陈美玲认为这只是他谨慎的表现。

结婚后,陈美玲才发现林远明的“谨慎”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家里的每一笔开支,他都要记录在案。甚至连一块抹布,一瓶洗洁精,都要算清楚是谁用得多,谁该出钱。

除了金钱上的分割,林远明对家务事也是不闻不问。做饭、洗衣、打扫,全都落在陈美玲身上。

“这是你应该做的,”林远明总是这样说,“我负责赚钱养家。”

但事实上,陈美玲的工资并不比林远明低多少。

结婚第五年,陈美玲曾经尝试过离婚。那时小文才两岁,正是需要父母照顾的时候。

“我们这样的婚姻有什么意义?”陈美玲质问林远明,“你只关心钱,从来不关心我和孩子的感受。”

林远明冷笑:“你以为离婚就能解决问题吗?你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会更艰难。而且,小文还这么小,你忍心让她没有父亲吗?”

陈美玲犹豫了。她看着熟睡中的小文,最终放弃了离婚的念头。为了孩子,她可以忍受一切。

但随着时间推移,她和林远明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像两个陌生人。

林远明有自己的社交圈,经常加班或者应酬到深夜。陈美玲则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和照顾小文上。他们之间的对话,除了金钱和家务,几乎没有其他内容。

小文渐渐长大,也察觉到父母之间的冷漠。她变得沉默寡言,很少在家里表达自己的情感。十四岁那年,她主动申请住校,每个月才回家一次。

陈美玲心疼女儿,但也无力改变现状。她只能在林远明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给小文额外的零花钱和关爱。

“妈妈,你为什么不离婚呢?”小文上高中时曾经这样问过陈美玲。

陈美玲摸着女儿的头发,苦笑道:“因为我不想让你在不完整的家庭长大。”

小文看着她,眼神复杂:“但这样的家,真的算完整吗?”

陈美玲无言以对。

飞机降落在昆明,陈美玲深吸一口气,感受着不同于城市的清新空气。



“美玲,这边!”小燕在出口处向她挥手。

小燕是陈美玲的大学同学,也是她为数不多的朋友。在陈美玲最低谷的时候,是小燕一直陪在她身边。

“你看起来气色不错,”小燕拉着她的行李箱,“这次出来玩,就别想那些烦心事了。”

陈美玲点点头,脑海中却闪过三个月前的那一幕。

那天,她腰伤复发,疼得下不了床。林远明只是冷冷地说:“我要上班,没时间照顾你。”

最后还是小燕赶来,照顾了她一周。

“你这样的婚姻有什么意义?”小燕曾这样问她,“就算为了小文,你也不能这样委屈自己一辈子。”

陈美玲没有回答,只是笑笑。

她曾经以为,等小文长大,情况会有所改变。但事实证明,有些问题根深蒂固,无法轻易解决。

小文上大学后,她和林远明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没有了孩子作为缓冲,他们甚至连基本的对话都很少。

“我们去吃点东西吧,我知道附近有家很好吃的过桥米线。”小燕提议道。

陈美玲笑着点头,她决定暂时放下那些烦恼,享受这难得的假期。

餐厅里,小燕给她倒了杯茶,“说实话,这次你能出来,我还挺意外的。”

“怎么说?”

“以前每次约你,你都说要照顾家里,现在终于想通了?”

陈美玲轻轻摇头,“小文大了,不需要我操心了。林远明......”她顿了顿,“他从来就不需要我。”

小燕握住她的手,“别这么说。你还有我,还有小文。”

“我知道,”陈美玲勉强笑了笑,“所以我决定,这次出来好好放松一下。”

“对,这才是我认识的陈美玲。”小燕举起茶杯,“为自由干杯!”

陈美玲也举起杯子,轻轻碰了一下,“为自由。”

她不知道的是,就在她享受自由的时候,林远明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03

林远明坐在公司会议室,听着领导讲话,心不在焉。最近公司裁员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他担心自己会在这波裁员中被淘汰。

会议结束后,他被叫进了总经理办公室。

“林远明,你在公司也十多年了,一直兢兢业业,但是......”总经理欲言又止。

林远明明白了,“你是要辞退我吗?”

“不是辞退,是优化人员结构。你的补偿金会按照最高标准来算。”

林远明走出公司大门,心里空落落的。这份工作是他的全部依靠,没了工作,他拿什么维持生活?更重要的是,他怎么向陈美玲交代?

回家的路上,他接到了小文的电话。

“爸,我想跟你谈谈。”小文的声音很严肃。

“什么事?”

“我想转专业,但需要一笔钱。”

“多少钱?”

“三万。”

林远明沉默了,“我现在手头有点紧,你问问你吗?”

“我已经问过她了,她说这么大的事情,要你同意才行。”

林远明心里暗自庆幸,至少陈美玲还尊重他这个父亲的意见。

“我考虑一下吧。”他最终说道。

挂断电话,林远明感到一阵头痛。他刚刚失业,面临着经济压力,现在女儿又要三万块钱转专业。

他打开手机银行,查看账户余额。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AA制,但也存了一笔不小的钱。只是这笔钱,是他的“保命钱”,一直没舍得动用。



如果给了小文这三万块,他的存款就所剩无几了。但如果不给,小文会怎么看他这个父亲?

林远明叹了口气,拨通了陈美玲的电话,但提示“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应该在飞机上,”林远明自言自语,“等她到了再说吧。”

回到家里,空荡荡的房子显得格外冷清。平时陈美玲总是会准备好晚饭,即使他们很少一起吃。现在,他只能自己解决晚餐问题。

林远明打开冰箱,里面只有一些简单的食材。他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点外卖。

等待外卖的时间里,他坐在沙发上,突然感到一阵恍惚。这二十年来,他一直认为自己活得很明白,把一切都算得清清楚楚。但现在看来,他似乎错过了很多东西。

外卖送到了,林远明打开包装,一个人默默地吃着。电视里播放着无聊的综艺节目,笑声不断,但他感受不到一丝快乐。

吃完饭,他习惯性地拿出账本,准备记录今天的支出。但写到一半,他突然停下了笔。

陈美玲不在家,还用记账吗?

这个念头让他愣住了。他意识到,多年来的记账习惯,早已变成了一种仪式,一种维系他和陈美玲之间微弱联系的方式。

但这种联系,真的算是婚姻该有的样子吗?

04

大理的洱海比陈美玲想象中更加美丽。蓝天碧水间,她感觉自己的心情也跟着轻松起来。

“拍张照发给小文吧,”小燕递给她一杯奶茶,“她应该也想看看这美景。”

陈美玲点开相机,拍了几张照片,然后犹豫了一下,还是发给了小文。

没想到小文很快回复:【妈,你在大理?好漂亮啊!玩得开心点!】

陈美玲有些意外,女儿似乎比以前亲近了。

【谢谢宝贝,有机会我们一起来。】她回复道。

【好啊!对了妈,我想转专业的事,爸爸说让我问你。】

陈美玲皱眉,这么重要的事情,林远明居然推给她。

【具体什么情况?需要多少钱?】

【三万吧,我想转到计算机专业,需要补课和考证。】

陈美玲思考了一会,【这样吧,我先给你一万,你先去报班,剩下的等我回来再说。】

【谢谢妈妈!你真好!】

放下手机,陈美玲叹了口气。即使是对女儿的教育问题,她和林远明也无法达成共识。

“怎么了?”小燕注意到她的表情变化。

“没什么,小文想转专业,需要钱。”

“林远明不同意?”

陈美玲摇摇头,“他没说不同意,只是把决定权推给我。”

“这不是挺好的吗?至少他尊重你的意见。”

“如果是尊重,那自然好。但我怀疑,他只是不想承担责任。”陈美玲苦笑,“毕竟,如果我决定了,钱也该我出吧?”

小燕皱眉,“你们都这样了,还不如干脆离婚。”

“为了小文,我忍了这么多年。现在她快毕业了,我确实在考虑这个问题。”

“那就别再拖了,”小燕认真地说,“你已经为别人活了二十年,是时候为自己活了。”

陈美玲没有回答,只是望着远处的洱海,陷入了沉思。



洱海边,游人如织。情侣们手牵着手,老人们慢悠悠地散步,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这样的生活,是陈美玲一直向往的。

“我们去双廊吧,”小燕提议,“那里有很多特色客栈,风景也很美。”

陈美玲点点头,跟着小燕走向公交站。她发现,离开了家,离开了那个充满计算的环境,她的心情变得轻松了许多。

双廊的客栈依山傍水,阳台上正对着洱海。陈美玲坐在躺椅上,看着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美得令人心醉。

“今晚我们去吃烤鱼吧,这里的烤鱼很有名。”小燕在旁边翻着旅游攻略。

“好啊,随你安排。”陈美玲很享受这种被人照顾的感觉。多年来,她一直是那个照顾别人的人,现在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烤鱼店里,小燕点了一条大鱼,还有几道特色小菜。服务员还贴心地送了一瓶当地特产的米酒。

“来,尝尝。”小燕给陈美玲倒了一小杯。

陈美玲抿了一口,甜甜的,带着淡淡的米香。“好喝。”

“多喝点,今晚不醉不归。”小燕笑着又倒了一杯。

陈美玲笑着摇头,“我酒量不好,喝多了会头疼。”

“没关系,我们就在客栈附近,走两步就到。”

就这样,在小燕的鼓励下,陈美玲破天荒地喝了不少酒。微醺的状态下,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悦。

回客栈的路上,她拉着小燕的手,在洱海边的小路上漫步。月光下的洱海静谧而美丽,波光粼粼,如同一面镜子。

“美玲,你知道吗?看着你现在这样,我真的替你高兴。”小燕突然说道。

“怎么样?”

“放松、开心,像个真正的你。”

陈美玲一愣,随即苦笑,“我自己都快忘了,真正的我是什么样子了。”

“那就在这段旅程中找回自己吧。”小燕搂住她的肩膀,“不管未来如何,至少这一周,你是自由的。”

陈美玲点点头,眼眶有些湿润。是啊,至少这一周,她是自由的。

05

林远明没想到,失业只是噩梦的开始。

那天,他去参加一个招聘会,回来的路上被一辆电动车撞倒。伤势看起来不重,但医院检查时,医生却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

“林先生,你的肺部有阴影,需要进一步检查。”

林远明不以为然,“我身体一向很好,应该没什么大碍。”

几天后,诊断结果出来了:肺癌晚期。

林远明瞬间崩溃,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陈美玲。但拨出电话,却发现她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她去云南旅游了,”他自言自语,“也许信号不好。”

但他心里清楚,陈美玲可能是不想接他的电话。

最终,他拨通了小文的电话。

“爸,有什么事吗?”小文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



“我出车祸了,现在在医院......你能来一趟吗?”

“医院?严重吗?”

“医生说......我可能得了肺癌。”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

谁知接下来女儿的一句话让他崩溃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