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国台湾地区被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经贸风暴之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台征收32%的高额关税,瞬间在岛内掀起惊涛骇浪,其影响之深远,远超想象,这一事件也让两岸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微妙。



中国台湾地区(资料图)

之前,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突如其来的关税大棒,打得中国台湾地区措手不及。中国台湾地区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对美出口在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此次高额关税一旦落地实施,预计将严重冲击中国台湾地区的多个产业,从科技制造业到传统产业无一幸免。机械、汽车零组件、塑胶等传统产业,本身利润微薄,在32%的关税重压下,许多企业可能面临亏损甚至倒闭的绝境;而科技产业,尽管半导体等部分产品暂时获得豁免,但半导体供应链广泛,其上下游产业以及相关应用产品,如3C产品、汽车、AI服务器、笔电等,都将受到牵连,导致整个产业链遭受重创。据相关估算,这可能影响到中国台湾地区今年15% - 20%的地区生产总值,后果不堪设想。

消息传出后,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迅速做出回应,要求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及其团队尽快向民众说明情况,并与美方持续交涉。然而,岛内各界对此并不买账。中国国民党严正指出,这是对赖清德当局“依美抗中”政策的沉重打击。赖清德上任以来,一味迎合美国,在经贸谈判中丧失战略自主性,在两岸关系上采取对抗姿态,致使中国台湾地区在这场关税博弈中毫无还手之力。面对高达32%的关税,赖当局事前毫无准备,事后也拿不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方案,企业界和民众忧心忡忡。



赖清德(资料图)

不仅在政治层面遭受批评,赖清德提出的应对措施也饱受质疑。他表示要与美国从“零关税”开始谈判,并计划扩大对美投资,此举被岛内舆论痛批为“未谈判先投降”“看错形势、开错药方、用错资源”。从现实角度看,这种做法不仅无法解决当前的关税困境,反而可能进一步损害中国台湾地区的利益,加速岛内产业的外流与经济的空心化。同时,台当局宣布的880亿元新台币“出口供应链支持方案”,被认为只是杯水车薪。众多中小企业主直言补助远远不够,且政策缺乏清晰指引,实际操作困难重重,许多企业可能“看得到吃不到”。

在这一严峻形势下,120余位两岸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参加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的“两岸关系新形势”学术研讨会。他们聚焦台湾问题外部环境新变化、岛内政局新动态以及两岸关系新形势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台海局势严峻复杂,外部干涉势力与岛内“台独”势力相互勾连,严重威胁台海和平稳定,而此次美国的关税举措,更是将这种复杂性和危险性推向了新的高度。

从外部环境看,美台加紧勾连,美国妄图利用“台湾牌”在全球经济和安全议题中谋取私利,增加台湾问题的国际曝光度,为其介入台海制造所谓“正当”理由。而民进党当局则将中美战略博弈视为“谋独”的机会,不惜牺牲中国台湾地区的利益,与美国进行危险的政治交易。这种勾结不仅加剧了台海局势的紧张,也给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风险。



美国(资料图)

面对这样的局势,专家们指出,大陆需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推动两岸双方在观念和认知上的范式变革,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坚决惩“独”反干涉,对岛内“台独”势力的分裂行径以及外部势力的干涉行为保持零容忍,通过政治、外交、经济等多种手段进行有力回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要积极维和促融合,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的利益福祉和心灵契合,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创造有利条件。在当前美国关税冲击下,更应加强两岸合作,共同应对外部挑战,通过拓展两岸经贸合作领域、深化产业融合等方式,降低外部风险对中国台湾地区经济的影响,同时也为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

台湾地区在这场关税危机中面临的困境,充分暴露了“台独”路线的危害以及外部势力的不可靠。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两岸经济高度互补,加强合作才是应对外部挑战、实现共同发展的正确道路。而此次两岸专家学者的研讨,为解决当前困境、推动两岸关系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下,意义尤为重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