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屠城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以为屠城就是撞开了城门见人就杀。那不叫屠城,那叫巷战。
屠城其实更像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关键之处在于要给城中百姓活下去的希望,这样他们才会丧失拼命反抗的能力。
屠城一般都是先哄骗老百姓放下武器,等绳子绑好了,再下手,不然逼急了,十个换一个,会损失惨重。所以屠城都是十天半个月的事情,将城里的百姓分批分类的慢慢杀掉,先是公开处决一些抵抗的首领,杀鸡儆猴;再是大肆屠杀有武器的士卒,进行威慑;接着杀掉大批青壮男人,消除隐患;最后是烧杀抢掠,奸淫妇女。
古语有之,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只可惜,百分之九十的百姓都认为,不抵抗才能活命,被杀时还要看看周围认识的人还有谁也在其中,这样就死的心安理得。
战争打得越惨烈屠城的概率越大,甚至主帅会用破城后允许奸淫掳掠来激励士兵拼死作战,远的不说,苏军攻入柏林美军攻入日本基本都一样,只是杀人多少的区别。军队士气,士兵身上的怨气,仇恨靠什么发泄出去,难道对待非国民还要和你讲军民鱼水情?
换角度看,当你做士兵去打仗,路途遥远,物资䃼充不足,硬干死仗,眼看身边父老兄弟干死,最后胜利进城,是不是要发泄情绪,要䃼充物资䃼充战斗力。
二战之后,世界基本和平了几十年,人口膨胀了几倍,真打三战,人口绝对剩下不到十亿,估计90%的人会死。
历史事实证明,外族入侵,老百姓反抗不反抗都是个死,所以要团结一致,拼死抗击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