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9月9日,正在养病的毛岸青接到了一则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毛主席因病于当天凌晨在北京离开了人世。
得知父亲病故的消息之后,毛岸青几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中南海,他希望能够与父亲见上最后一面。
可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的秘书汪东兴却将毛岸青拦在了门外,汪东兴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
“岸青同志,请你节哀,但按照毛主席的遗愿,您不能参加他的葬礼。”
毛岸青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反复与汪东兴确认自己没有听错以后,毛岸青立刻嚎啕大哭了起来。
汪东兴看到伤心的毛岸青,只能用一种安慰的语气说道:
“岸青同志,根据中央的要求,毛主席的遗体会被保存下来,你也不要太难过了。”
毛岸青坐在汪东兴的旁边不知所措,但他明白,父亲做出这样的安排一定有他自己的用意。
汪东兴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在临终之前不让毛岸青参加自己的葬礼呢?毛岸青作为伟人的后代又承受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压力呢?
命运多舛的“领袖之子”
虽然毛主席的一生一共育有十个子女,但毛岸青却是他唯一一个活下来的儿子,毛岸青出生的时候,毛主席甚至都不在家。
彼时的毛主席正受党组织的委派前往上海工作,等到回家以后,他才惊讶地得知妻子杨开慧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但还没等毛主席在家待几天,他又接到了前往上海的命令,毛主席的心中虽然有万般不舍,但他还是告别了妻子和儿子。
此后,由于毛主席的工作十分忙碌,他经常与妻儿分分合合,这样的经历也使得毛岸青始终对父亲没有什么印象。
1930年,毛岸青的母亲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杀害,此时的毛岸青才刚刚年满七岁,面对抱头痛哭的外祖母,他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母亲遇害以后,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弟弟毛岸龙被舅妈带到了上海,然而,此时上海的党组织由于顾顺章的叛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小弟毛岸龙直接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病倒了,为了挣钱给弟弟治病,毛岸英和毛岸青只能出门给别人去当童工。
在打工的空隙,毛岸青还必须跟着哥哥沿街乞讨,这样才能勉强保证他们兄弟三人不被饿死。
可是,旧社会的上海滩是非常险恶的,有一次毛岸青在乞讨的时候,就遇上了一群租界外围的警察。
这帮警察直接冲上去揪住了毛岸青的衣领,恶狠狠地说道:“小东西,你们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说罢,一顿乱棍就打在了毛岸青的身上,毛岸青的身体本来就很虚弱,只能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这个时候,幸亏哥哥毛岸英冲了上来一把推开了警察,但由于警察的毒打,毛岸青已经受了重伤,虽然最后毛岸青的性命保住了,但他却留下了伴随终生的“脑震荡后遗症”,毛岸龙不久后也病逝了!
幸亏后来我党派出的其他同志,找到了正在上海街头流浪的毛岸英和毛岸青。
而后,大家马不停蹄地将他们直接送到了苏联,毛岸青的病情才算是稳定了下来。
毛岸青
在苏联学习期间,毛岸青终于得知了父亲的下落,根据中国来的同志介绍,毛主席已经带着红军转移到了陕北,而且,当地的人们也在我党的带领下建立了红色政权。
等到兄弟俩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以后,毛岸青也多次给父亲写信介绍了自己在苏联学习的情况。
毛主席则在给毛岸青兄弟的回信里对他们说道:
“得知你们生活得很好,我也很高兴。但也希望你们多去苏联的工厂里跟工人接触一下,培养一下生活的技能,劳动大学同样很重要。”
1941年,纳粹德国入侵了苏联,毛岸英当即决定报名参加苏联红军,毛岸青也积极加入到了后勤工作的队伍中。
毛岸英
在战场上,年仅十八岁的毛岸青帮着大家一起运送伤员、挖掘战壕,他和哥哥都因为这段经历得到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褒奖。
1945年,战争终于结束了,毛岸英遵照父亲的安排在几个月以后顺利回国,而毛岸青则留在了苏联继续完成学业。
在此期间,毛主席还特意给毛岸青寄去了一封信,随信一起寄去的是李讷制作的两张剪纸,这当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透着毛主席对毛岸青满满的爱。
1947年,毛岸青也在李富春等同志的安排下顺利返回了国内。
这一次,他被安排在了东北地区参加工作和学习,但此刻的毛岸青还没有想到,他会在东北见到日理万机的父亲。
来自父亲的关怀
1957年的夏天,毛岸青的病情再次出现了恶化的迹象,组织上很快就将毛岸青安排到了一个大连的疗养院。
这一年,毛主席刚好前往东北视察工作,于是,主席便抽空去大连的疗养院与毛岸青见了一次面。
在见到父亲的时候,毛岸青的眼神甚至开始恍惚了起来,因为他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多年以来,他与父亲从来没有面对面地谈过话,甚至都没有坐在一起好好地吃过一顿饭。
毛主席见到毛岸青以后,主动向他问好,而毛岸青只是淡淡地回应,对于儿子这样的表现,毛主席也没有感到吃惊,他知道自己亏欠儿子的实在是太多了。
突然,毛岸青开口对毛主席说道:
“爸爸,我昨天晚上梦见妈妈(杨开慧)了,她在梦里跟我说:你要好好练字,我今后恐怕不能帮你爸爸抄文件了……”
说罢,毛岸青便一把扑到父亲的怀里号啕大哭了起来,毛主席则一边拍着毛岸青的后背一边悲痛地说道:
“好孩子,爸爸也想你们的妈妈啊,爸爸让你们受苦了!”
等到毛岸青的情绪稍微稳定了一些后,毛主席让人拿来了他的一首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毛岸青看着父亲写下的文字,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作为一个孩子,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自己的母亲,但作为领袖的孩子,他又必须默默忍受着如今的痛苦。
此时的毛岸青已经三十多岁了,和其他的父亲一样,此时的毛主席也开始关心起了毛岸青的婚姻大事。
只见,毛主席握着毛岸青的手关切地说道:
“我建议你还是找一个工人或者农民的孩子,这样会好一些。你如果跟别人谈对象,就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哦。”
毛岸青告诉父亲,自己在疗养院里认识了一个护士,两人当时相处的还不错,毛主席非常高兴。
但经过走访和了解,人们发现心思单纯的毛岸青被骗了,那个护士跟毛岸青处对象,并不是真心喜欢他,毛主席在得知了这件事情以后也没有一味地责备儿子。
他在给毛岸青的信中说道:
“是我平时太忙,对你的关心还不够,我了解了一下那个女同志,我看你们不太合适,要不还是换一个对象,你看好不好?”
可以看得出来,毛主席对毛岸青的关心并不是“命令式”的,在涉及孩子终身大事的问题上,他表现得非常“民主”,只要未来的儿媳妇在人品上足够可靠,其他的一切都不是问题。
1960年,毛主席主动给儿子写信,撮合毛岸青和邵华处起了对象,这个时候的毛岸青虽然还有些不太好意思,但他的内心也是喜欢邵华的。
很快,两人的关系就已经发展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地步,他们最终在大连的一个小礼堂里完婚,毛主席得知以后非常高兴。
1970年,毛岸青和邵华生下了一个男孩,毛主席兴奋地给这个孩子起名为“新宇”。
对于晚年的毛主席来说,尽管他饱受病痛的折磨,但每一次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候,他都想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一些。
然而,病魔是无情的,仅仅在孙子出生的六年以后,毛主席的病情就已经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了。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经过紧张的治疗之后还是不幸离开了人世。
消息传到了毛岸青的儿子,他感到心胆俱裂,于是,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中南海,想要见父亲最后一面。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早在生前就做出了“不让毛岸青参加葬礼”的安排。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要在人生的最后关头作出这样的安排呢?毛岸青又该如何寄托自己对于父亲的思念之情呢?
毛主席的“特殊安排”
毛岸青好不容易才赶到中南海,但他并没有见到父亲,只是见到了父亲生前的秘书汪东兴同志。
汪东兴告诉毛岸青,根据毛主席生前的交代,他不能参加主席的葬礼,毛岸青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不免一愣,紧接着,他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汪东兴。
汪东兴叹了一口气说道:
“岸青,你是了解你爸爸的。你的身体一直都是主席最担心的事情,我们怕你在葬礼上过度悲伤,所以才没有让你参加。”
毛岸青眼含热泪地点了点头,迫切地询问汪东兴道:
“我尊重大家的决定,我爸爸他还留下了什么话吗?”
汪东兴想了想,对毛岸青说道:
“你的两个妹妹也没有见到主席,主席说,他们是毛泽东的子女,不能搞特殊化,他们也只能在追悼会上见到主席。”
说着,汪东兴又掏出了一张单子递给毛岸青,然后解释道:
“这些东西是主席的遗物,你看看还要留下点什么做个纪念吗?按照中央的意思,毛主席的这些东西最好能够放进博物馆,让人民永远纪念他。”
毛岸青仔细地阅读着那张清单上的每一个字,但最终他还是摇了摇头说:
“还是由你们处理吧,我就不留下什么了,以后想爸爸的时候,我也可以去参观。”
汪东兴听了毛岸青的话,眼眶也变得湿润了起来,他知道毛岸青在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内心一定是无比煎熬的。
但毛主席不仅是他的父亲,还是全国人民敬爱的领导人,因此,他不能将这些东西一直留在自己的身边。
由于久病还未痊愈,毛岸青最终在广播里收听了毛主席追悼会的所有内容,而李敏和李讷则去了追悼会的现场。
从此以后,每年毛主席的生日和忌日,毛岸青都会和家人们一起去纪念堂看看父亲。
在父亲去世后,毛岸青一直在从事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翻译工作,在他的积极推动之下,毛主席的著作被翻译成了几十种语言在世界上发行。
晚年的毛岸青与妻子邵华也致力于帮助家乡和老区人民摆脱贫困,他们亲自走遍了多个老少边穷地区,捐赠了好几所希望小学。
作为毛主席的子女,他们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着祖国和人民。
晚年毛岸青
随着年龄的衰老,毛岸青的旧病又出现了复发的迹象,根据组织上的安排,他住进了北戴河边的总参疗养院,在这里,毛岸青每天都必须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检查。
但他还是热心于我国的事业,时不时就会与前来看望他的同志畅谈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等话题,他的心中对于国家和人民始终抱有一种强烈的情感。
2007年3月,毛岸青同志因病在北京的解放军301医院里去世。
按照毛岸青自己的遗愿,他的骨灰被安葬在了长沙板仓的烈士陵园内。
他的墓碑静静地立于杨开慧烈士的墓碑旁边,毛岸青在生前没能陪伴在母亲的身边,他只能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守护自己的家人……
毛主席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出来一批优秀的儿女,他们不仅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也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心系人民”的教诲,他们不仅是家庭的骄傲,更是全体华夏儿女的楷模。
时至今日,人们依旧能够唱起那首熟悉的《东方红》,因为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毛主席。
在那段动荡的岁月中,他用自己的身躯撑起了祖国的天空,这份功绩与智慧,将会被华夏儿女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