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9月8日凌晨,毛主席偶尔会苏醒过来,念叨着让旁人给他念念书或者文件,第二天早上伟人的心脏便停止跳动。



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公布后,全国人民陷入无限哀痛之中。

9月18日,人民群众、各界代表及驻外使节友好人士,近百万人前往天安门广场,参加伟人追悼大会。

罗瑞卿大将是坐着轮椅去的,这一路上他一直痛哭不已。

追悼大会开始后,罗瑞卿抓住儿子罗宇的手用尽全力,站起来向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连连鞠了六次躬,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道:

“有毛主席在,我们就有胜利,就有希望,现在没了他,我们就像是孤儿……”

罗大将回家后,专门为主席设立了灵堂,当时他的儿女年纪尚轻,犹豫半天诧异地问向父亲:

“这样做是不是有些愚忠?”

那么罗瑞卿是如何回答的呢?老一辈革命者与伟人又有着怎样的情感?


罗瑞卿

送别毛主席

罗瑞卿得知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后,不顾一切返回北京,他拄着双拐艰难地挪动双腿来到毛主席的遗体旁。

此刻罗瑞卿的眼泪犹如断线的珠子一般直往下掉,他细细地端详伟人的遗容,哽咽得说不出一个字。

自从那场“运动”后他已经十年未见主席,而此次相见竟成了永别。

9月18日那天本是毛主席的追悼大会,可身为中央军委顾问的罗瑞卿却没有被批准前往参加。

后几经汇报协商后,上面给他和另外两个军委顾问派了一辆车,但罗瑞卿只能靠轮椅出行,车里根本塞不下那么多人和轮椅。

正当大家感觉为难时,罗瑞卿说:“我不坐车也没关系,就是爬也要去送毛主席。”后来罗瑞卿几经辗转来到天安门处。



伟人追悼会开始后,罗瑞卿甩开儿子罗宇想要搀扶的手,他拄着双拐同所有人一样肃立了一个多小时。

接着在众人的哭泣声中,罗瑞卿连连向着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鞠了6次躬,他一边哭着一边说:

“几十年来,不管身处何种绝境,只要毛主席在,我们就有战胜一切的勇气、力量。甚至是只要想到他,我们就觉得有希望和光明,现在一下子失去他了,我们真成了孤儿……”

罗瑞卿悲切地念叨着,突然他感觉一阵头晕目眩,心如刀绞。

由于情绪过于波动他冠心病复发了,罗宇赶紧将他送往医院抢救,罗瑞卿出院回家后,连衣服也没换,就开始在家里为伟人设置灵堂。


罗瑞卿与郝治平

罗家儿女见老父亲脸色蜡黄,形如枯槁却不知疲惫地忙里忙外,又是心疼又是不解地问道:

“该参加的已经参加了,医生说您身体不好,必须卧床好好休息,现在这样做是不是有些愚忠。”

一向极少对儿女发脾气的罗瑞卿,双目好似要喷出火来,转头对儿女怒骂道

“你们懂什么,我们这些跟着主席出生入死一辈子的老革命战士。不管那十年里遇到什么,对毛主席的热爱是永不改变的,这是渗透到骨血里的敬仰,更何况我就是他老人家一手带出来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罗瑞卿至死都是他的兵。”

的确毛主席在罗瑞卿心中的分量无人可比,他一直是主席身边忠心耿耿的“大个子兵”。

做毛主席的兵

很多开国大将都有外号,这些绰号充分说明了将军们的脾气秉性,而罗瑞卿就被毛主席称为“罗长子”。



之所以叫他“长子”,一是因为罗瑞卿个子高大,毛主席在人群中已属高大伟岸,而罗瑞卿的身高比他还要高一些,近1米83。

二是罗瑞卿遇事不推诿,敢迎难而上,伟人一向对其赞赏有加,常说:

“就是天塌下来也不怕,我们有罗长子顶着呢。”

授衔的时候曾有人质疑过罗瑞卿的军衔,认为他当个上将也就差不多了,但毛主席听了后却笑着说:

“罗长子我知道,这个大将当之无愧。”

而伟人之所以这么说的原因是,首先罗瑞卿在红军时期,就是红一军团的政治保卫局长,和后来封帅的林彪、聂荣臻属于平级。


聂荣臻

即便到了延安也属于核心领导圈的范围,后来一直担任的也都是政治部主任和政委的角色,总的来说资历可以算是很深的。

再者罗瑞卿在井冈山就追随毛主席,二人之间的情谊跨越了半个世纪。

罗瑞卿所在的红一军团归中央军委指挥后,他就一直负责保卫毛主席、朱老总等中央重要领导人的安全。

长征前罗瑞卿受过重伤,在老蒋发动的“二次围剿”中,他被一颗子弹从左侧头部太阳穴附近穿入,从颅骨射出。

在当时医疗条件有限的条件下,几乎是摸着阎王爷的鼻子活下来的,所以一直到长征时,他仍然处于带伤上阵状态。

每次大部队开拔时,作为保卫局局长的罗瑞卿都会紧紧跟随在毛主席身边,只要伟人外出他必定寸步不离。



1935年8月下旬红军终于走出了茫茫草地,短暂休整后,中央军委决定北上,但此时却出现了一些不同意见,罗瑞卿则连夜召集保卫局的人开会说:

“我们要坚决支持中央的决定,跟中央北上,大家都要跟着毛主席走,其他人的话我们不听。”

由此可见罗瑞卿对毛主席是发自内心地敬仰和忠诚,而伟人对于他一手调教出来的“罗长子”也是十分地爱护和信任。

1938年毛主席指导罗瑞卿撰写《抗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一书。

为了能让罗瑞卿能集中精力写书,他专门让罗住在自己隔壁的窑洞里,新中国成立前,伟人就钦点罗瑞卿去组建公安部,并且推荐他做首任公安部部长。



打黑的公安部长

1949年4月,还是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太原前线前委第一副书记的罗瑞卿正在指挥部参与解放太原事宜。

一个月后他正准备随大部队开拔时,接到通知要到“中央一叙”,到了北平后罗瑞卿先是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说:

“毛主席点名让你做公安部长。”

罗瑞卿愣了一下说:

李克农比我更合适,我还是去打仗吧。”



“李克农有他自己的任务,这是中央的决定,今晚毛主席要亲自见你。”

周总理说罢便安排人将罗瑞卿送到了香山别墅,罗瑞卿见到毛主席后,还没来得及汇报情况,伟人率先开口道:

“听说你不想做公安部长,还要去打仗?但是我们要建立新的政权,大家都去打仗,这能行吗?”

罗瑞卿听罢便立刻走马上任了,当时北平在治安上、和环境上的一些丑恶现象主要都是国民党遗留人员造成的。

所以罗成为北平公安局局长后,第一个任务就是“打恶”,他先是给予“反动分子”限期登记时间,对于不自首的将重点打击。

接着就是严厉打击城市匪盗,和关闭娼妓场所,经过一段时间的各地公安机关的重拳出击下,各黑暗势力盗匪帮派纷纷瓦解。



收容解救的千余名妓女都重新学习生存技术,掌握谋生之道,北平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良好治安秩序和社会风气。

并且他还向毛主席建议“人民警察”这个称号,这样不但便于与旧社会的警察有所区别,还能突出新中国的警察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新队伍含义。

和平年代罗瑞卿也担任着毛主席的保卫工作,随时随地站在主席身边,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习惯,就连伟人也说:

“罗长子一站到我身边,我就感到十分放心。”

但保卫毛主席的工作绝不单站在他身边就可以了,有许多事情都要提前办好,比如说每年的五一,国庆节,所有的警卫工作他都要一一参与进行周密准备。



罗瑞卿负责伟人安全工作时是非常细致的,有一次毛主席到长沙后,兴致所至想要游湘江时,当时江上有许多的漩涡,罗瑞卿是坚决不同意,并且偷偷把情况转告给了刘少奇等同志。

刘少奇等人也认为不赞成伟人下江游泳,于是罗瑞卿便以“水下试探”不过关为由,劝阻伟人不能游泳,没想到被毛主席瞧出“谎话”,罗瑞卿自然也是受了一番“批评”。

但自那以后,不会游泳的罗瑞卿为了能护卫主席周全,在50岁的年龄学会了游泳,之后毛主席每次想游泳,除了工作人员会事先水下测试外,他自己也会先下水试游,并且也会在不远不近处与主席伴游。

整个50年代是罗瑞卿工作最为繁忙的时候,战场上“摸过阎王爷鼻子”的人在和平年代也是拼命三郎的角色。


罗瑞卿(右一)

有一年他光是处理文电就有3.6万份,平均下来每天要看100份文件,这几乎是别人三四天的工作量。

只可惜1965年他在云南考察地形时,突然接到通知被免去所有职务,性格耿直的他为自证清白从3楼一跃而下,虽大难不死,但双脚跟粉碎性骨折。

由于形势原因,他的双腿并没有得到及时医治,最后胫骨被锯掉,股骨头被去掉,造成终身残疾,从那之后罗瑞卿只能与拐杖和轮椅相伴。

直到197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罗瑞卿被选为中央军委秘书长,繁忙的工作又重新充实了他的人生。

为革命再拼命

其实军委秘书长的任命一公布,罗瑞卿也有些怔愣,但事务繁多,他一直忙到深夜也没回家,焦急的妻子把电话打到京西宾馆时,他才抽出时间对妻子说:



“中央给我分配新的岗位,现在很忙,有很多同志都在开会,等我回去再说。”

由于事发突然,在罗瑞卿还没有秘书时,工作已经铺天盖地地袭来,罗瑞卿便提议先将他以前的卫士长赵文岐找来做了秘书。

赵文岐再次见到弯腰驼背,双脚已残的老首长是泣不成声,他断断续续地说:

“老首长您辛苦了。”

罗瑞卿说

“现在都好了,我们向前看。”

那时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并且也没有详细的工作划分,规章制度等也处于恢复状态,所以赵文岐每天光是接电话,收发文件都来不及。



有很多电话来不及接时,罗瑞卿自己也会守在电话旁,一边记录一边应答,都说岁月不饶人,更何况那时为革命再拼命的罗瑞卿已年近72岁了。

他埋头于堆积如山的文件里,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常常在凳子上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不动弹,由于身体超负荷地运转,他的双腿也常常疼痛异常,不得不服用大量的镇静剂才得以入睡。

为了能有更多时间来处理工作,罗瑞卿一上午也不喝一口水,因为上厕所也会占用时间,中午休息的时候也不摘假肢,因为穿脱衣物也要占用时间。

可已是古稀之人的罗瑞卿大将却从不叫苦叫累,他总对身边人说:

“我虽然72岁了,但要把自己当成27岁再为人民工作。”



罗大将工作时,极其认真,即便文件上有错字他也要亲自一一改过来,有时旁人会提醒秘书,文件上的错字你替首长改了就行,但秘书说:

“首长再三说这些原件都是历史档案,他一定是要亲笔写上自己的字。”

罗大将的缜密,仔细认真,是多年担任毛主席护卫工作养成的习惯,恢复工作后的罗瑞卿经常坐着轮椅下基层,视察边防工作。

每次外出时当他看到战士们把他抬上抬下时,将军总是又自责又心疼,有时他硬咬着牙不让战士帮忙,自己也要拄着拐杖一步步前行。

即便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外宾时也是如此,时间一长双腿上的残疾就成了罗瑞卿心里的一块缺憾,他想要更好地工作就必须将双腿治好,于是罗瑞卿便向中央申请,出国治疗腿疾。



结语

1978年7月,上级研究决定批准罗瑞卿到西德治疗腿疾,罗将军在临行前特意对工作人员说:

“等我回来时,就不坐轮椅了,我和你们一样站起来走路,能顺利完成工作,以后退休了还要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把损失的时间都找回来。”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将军在出国治疗期间,由于突发心肌梗塞溘然与世长辞,他的心愿并未完成,留给人们的是那把与他相伴多年的轮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