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很清楚中方不会打来求和电话,所以美国就开始不断散播“中美正在谈判”的谣言,试图借此改变全世界的对美风向。

可悲的是,随着中方出面澄清,特朗普的谋划便不攻自破,而多国也逐渐看清了美国霸权嘴脸的本质。



然而,仍未死心的特朗普还是亲口说出了会“大幅度降低对华关税”,至于具体时间却无从得知。

联想到欧盟诸国的态度变幻,再看看中方如今的遭遇,这很难让人不去想象特朗普是想对中欧一箭双雕!



在美国关税的阴影下,所有与美贸易国家可谓是苦不堪言,其中有已经向美国做出让步的,也有犹豫不决观望的,可唯独选择奉陪到底的,就只有中国一家。

或许世界习惯了美国当老大的局势,但中方绝对不会惯着特朗普的霸权嘴脸,所以我们已经在稀土等领域向美国做出了反制。



要知道中方掌握着重稀土分离技术,加工出的永磁稀土可是导弹、战机、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制造的关键组件。

因此中方只要牢牢把握住这项技术,未来就有很大概率在六代机等精尖领域研发中从容超过美国。



在贸易方面,中方一直都是美国企业最大的供应链所在地,一旦美国失去中国制造,就只会让本土消费者苦不堪言,而这一点也能通过前段时间美国全境爆发的1200多场抗议活动中体现出来。

再加上美国12州陆续向特朗普发出起诉、3位前总统出面斥责特朗普、马斯克主动向中方讨要稀土许可证等事件,均可以证明美国在关税战中讨不到一点好。



正因如此,与华谈判就是美国改变颓势的唯一捷径,也难怪美国方面会一直传出“正在和中方谈判”的假消息。

如果这种消息被其他势力听信,他们就有很大可能向美国靠拢,因为不再和中方打关税战的美国绝对有能力再次伟大。



然而,这一切终究只是美国的幻想而已,随着中方外交部做出澄清,特朗普必须要给中国一个交代。

碍于外界压力,特朗普终于亲口说出了要“大幅度降低对华关税”的话语,虽然没有确切时间,但该信息还是让不少人看到中美缓和关系的希望。



有意思的是,在特朗普表态之后,美国那边又传出了“对华关税会降至50%到65%”的消息。

虽然关税数额腰斩,但这仍旧无法让中美贸易缓和,但至少我们能够借此看到特朗普的些许诚意。



或许是因为这个数字出乎了美国的意料,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连忙出面做出澄清,表示该报道不实,而且中美达成协议可能需要2到3年的时间。

这就意味着未来的美国对华关税下降,甚至还降不到这样一个区间,而中美贸易仍旧存在脱钩的风险,又或者说特朗普政府仍在保持对华敌视态度。



对于这样的美国,中方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所以我们并没有针对贝森特的澄清继续发言,以免让其他势力产生偏颇的猜想。

总而言之,中方会继续保持奉陪到底的态度,如果美国想谈,就必须付出更大的诚意,不然嘴上说的再好听,说什么也只是免谈。



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中国这句古话,何尝不能应用于现在的情况?

倘若其他势力习惯了在美国营造的“黑暗”中摸爬滚打,那中方就愿意化作明灯照亮一条希望之路。



美国之所以屡次放出不实消息,就是为了促使更多势力屈服于美国的淫威,同时加强力量针对中国,以防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威胁。

然而,与美妥协真就有用吗,倘若有用的话,那刚和美国谈判过的日本为何还是一副消极的模样?



在美日谈判中,特朗普的意外出面确实让日本高层倍受鼓舞,只是双方谈判结果却没有一点实质性的干货。

就拿其中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来讲,特朗普仍然认为“日本需要保护美国”,言外之意就是需要日本付出更多保护费。



日本的自卫队是怎么来的,美国难道不清楚吗?日本为美国兢兢业业这么多年,又是第一波跑过去谈判跪舔的,可不也没得到美国关税的豁免吗?

日本的遭遇已经让更多国家看清美国霸权的本质,因此特朗普就想通过缓和中美关系的方式,来让欧盟这种摇摆不定的大势力站在美国那边。



欧盟作为欧洲贸易集体,其经济体量同样是巨大的,所以欧盟的站队也将直接改变中美贸易战的格局。

自从美国关税威胁出现以来,欧盟就时常保持着对华示好的趋势,但是这绝对不会是整个欧盟的想法。



在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欧盟一边批评美国加征的钢铝关税,一边又对中国电车设限,这显然是两边都不想完全站队的想法。

要知道英法两国和美国一直保持着紧密关系,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才刚访问过美国,所以他们并不见得想向中国靠拢。



特朗普想做的,就是分化整个欧盟,这样不仅能为美国带来更多盟友,同时也能削弱欧盟经济的影响力,拥有更多助力后的美国,可以更加专注地针对中国,直至他们完全打赢这场贸易战。

在世界动荡局势下,欧盟更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行动,或许美国曾拯救过陷入困境的欧洲,那中国又何尝不能在当代担任这个角色?



中方始终希望欧盟能看清现实并做出正确选择,可是退一万步讲,就算特朗普一箭双雕的计谋成功,那中国难道就是孤军奋战吗?



东盟不断抛来媚眼,非洲贸易素来稳定,就连俄罗斯也一直在寻求与华关系升温的未来。

既然特朗普想打,那就打,如果打到不可收拾,到时候再想着谈的话,恐怕中方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信息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