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初,毛主席收到了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不仅有象牙、虎皮等贵重物品,还有黄蜡、银刀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礼品。与这些礼品一道被送来的还有一封信,信中的内容非常简单,结尾表示如果不要他们,也请回信告诉他们。那么,这封信是谁所写?又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呢?事情的后续又是如何呢?



写这封信的是来自云南班老地区的六位佤族头人:屋勐、混抚、南勐、早□嘎中、金勐、混于。佤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常年生活在阿佤山区,西汉时期就已经在中国的统治范围内。公元221年,刘备建立蜀汉后,班老地区又受制于蜀汉。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后,西南边陲南中地区的各民族纷纷宣布自立,趁机脱离蜀汉的控制,严重威胁了蜀汉的政权稳定。

为了维护蜀汉的统治,同时为北伐曹魏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后方环境,诸葛亮在公元225年亲自出征平乱,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在这时发生的。在南中,诸葛亮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恩威并施,成功降服了包括孟获在内的南中叛军将领。南中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条件恶劣,部落之间经常因为资源爆发冲突,政局一直不稳。



诸葛亮在平乱之后,立即着手进行经济政治改革,推行屯田制,改四郡为七郡,由各族首领自治。同时还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等都传授给他们。经过诸葛亮大刀阔斧的改革,南中地区的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民族开始兴旺。为了感念诸葛亮的恩情,当时的佤族首领歃血为誓,立下了永不反叛,世代为大汉镇守边境的誓言。

时间过去千年,诸葛亮与立誓的首领都已化为了尘埃,但佤族人一直践行着当初的誓言,他们自称是诸葛阿公的后人,世代捍卫着中国的边境的安全。明朝时期,大量的汉人为了躲避战乱进入阿佤山区,他们与当地的民族融合发展。清朝时期,一位名叫吴尚贤的汉人到班老地区谋生,并创办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厂矿——茂隆银厂,大大提高了佤族人民的收入。吴尚贤为了表示友好,还和佤族班老部首领峰筑会盟立誓:汉家、佤家是一家,九老九代不丢伴!更加增强了佤族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阿佤山区的银矿资源非常丰富,英国侵略者对其垂涎已久。1885年,英国士兵派兵就侵犯班老地区,佤族儿女们为了保卫家园,奋起反抗,成功赶走了侵略者。但英军并未死心,不断派出商人、传教士等进入阿佤山区,当地百姓的宁静生活就此被打破,被迫陷入了边疆危机。

英国为了侵吞阿佤山的银矿资源,暗中策划中缅重新划界,将本属于我国的恩梅开、迈江心坡、孟拱等广大领土定为北段未定界,澜沧县属南帕河流入南定河对岸起至澜沧县属附近勐阿之南马河流入南卡江定为南段未定界。1900年,英国又擅自将班老、班洪等地区划入英属缅甸,将边界线向我国境内移动了100公里左右。片马事件后英国又将北段未定界内的我国大部分领土强占。

由于茂隆银厂的冶炼技术比较落后,矿渣中的含银量非常高。在英国的重金利诱下,3名当地头人从1911年开始就向英国偷偷出售茂隆银厂的矿渣。1933年,不满足于矿渣炼银的英国又与3人签订了“开办炉房银矿办法”,此举遭到了阿佤山区人民的坚决抵抗,万恶的英国侵略者便武力夺矿。



1934年1月20日,250名英国正规军以勘探之命进入阿佤山区,他们构筑工事,建筑营房,为后续部队开矿做准备。2月份,2000名英军入侵班洪,强行采矿冶炼。班洪王胡玉山紧急召集阿佤山区的所有部落首领开会研究,他们歃血为盟,决定武装联合抗英,这一决议得到了阿佤山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他们自主筹款,著名的班洪事件就此爆发。

英军手中持有先进的枪炮,各种现代化武器,而我们的佤族同胞只有简易的弓矢、砍刀,甚至是农具。即便如此,佤族儿女们还是毅然与英军展开对抗。当班洪事件的消息传出后,傣族、汉族等许多民族都参与了进来,景谷县县长李希哲也召集了上千名成员奔赴阿佤山,远在700公里之外的昆明也迅速成立了后援会,向前线捐资捐物,还通过报纸等新闻媒介揭露英国侵略者的强盗行为。在各民族的团结抵抗下,英军于6月狼狈讨回缅甸。



时间来到1941年,我国军队所需的武器、药品等大量依靠进口,我国的海岸线又被日本封锁,只能先运到缅甸的仰光等港口,再经滇缅公路回国。滇缅公路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条生命线,是抗战大动脉。英国便以滇缅公路为要挟,迫使国民政府签订了著名的1941年线,将阿佤山区72%的领土划归英属缅甸。但佤族人民始终不承认1941年线,他们坚决抵抗。

1950年,解放军进军西南,进入班老地区。他们与佤族人民相处融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中缅边境未定,为了避免争议,1953年解放军从班老撤离。佤族人民对国民政府放弃他们的行为始终耿耿于怀,看到解放军撤离害怕再次被抛弃,更担心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官员在解放军走后寻衅生事。于是,佤族头人们决定给毛主席写信。



信中所写内容非常朴实,表达了他们的艰难处境与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他们写道如果新中国要他们,就请派兵驻守;如果不要,也回信告诉他们。由于原信是傣语,由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县长罕富有翻译成汉文,之后经由120师转交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看完信后,心中五味杂陈,既感动于佤族人民多年的爱国抗争,又心疼他们的艰难。毛主席指示周总理一定要让佤族回到新中国的怀抱,同时让中央办公厅回信,告知他们有困难可以找云南省政府。

1954年开始,周总理多次访问缅甸,就边界问题进行协商。1969年10月1日,经过长达6年艰难谈判,中缅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确定了两国边境范围,班老、班洪正式回到祖国的怀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