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韩国举办的一场残运会配餐冲上热搜,不是因为豪华,而是太“韩”酸。
据媒体报道,价值12000韩币的盒饭,一点点肉都没有,全是各式各样的泡菜,遭到曝光后,网友也是直呼“给狗,狗都摇头”!
那么事情真的是如此么?
事件始末
据韩国YTN电视台报道,在韩国忠州市残运会期间,主办方向运动员提供的盒饭标价12000韩元(约合人民币61元),但盒饭里仅有泡菜、海苔、青椒等小菜,未包含任何肉类。
从曝光的图片来看,确实如此,种类还不少,如果对于普通人来说,只吃一餐可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些却是给运动员吃的,那么高强度的比赛,只吃这些没营养的东西,可能在赛程过半的时候,人直接就昏迷了。
当盒饭的照片出现在网络上时,立刻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网友更是戏称其为“韩国国宴套餐”,这一讽刺性标签直指韩国饮食文化中泡菜的符号化地位。
面对舆论压力,涉事餐饮企业也是没有逃避,直接道歉,承认准备不足,宣布仅收取一半费用,见到企都这个态度了,主办方也是紧接着表示,会在后续追加饮料和零食作为补偿。
然而,这种减钱加零食的应对方式,也不是一个比赛应有的态度,因为最核心的问题是营养怎么跟得上,零食吃多了或许还会影响到比赛成绩。
自家比赛成这样,在巴黎奥运会的时候,居然还大言不惭的表示,巴黎奥运村的伙食不好,根本吃不进去,实在是讽刺。
奥运“自备厨师”
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韩国代表团因不满奥运村提供的素食餐单,直接空运1.5吨大米、0.5吨泡菜及肉类食材,并自带15名厨师现场制作韩餐,耗资不菲。
彼时的“饮食民族主义”高调宣扬文化自信,而残运会的“泡菜盒饭”却将“双标”暴露无遗,来我国参加亚运会的时候也是各种挑刺,自己吃泡菜,挑别国几百道菜的刺,除了韩国估计也没有那个国家能过做到。
普通奥运赛事可通过明星运动员和开幕式博取关注,而残运会这类“非流量活动”则沦为“省钱大赛”,连残疾人运动员的基本尊严都要克扣,谈何体育精神?
对于这种问题,韩国玩的可是“得心应手”,2023年釜山世博会筹备期间,政府投入数千亿韩元用于场馆建设,却对配套服务压缩成本,此次残运会盒饭事件,正是这种“重宣传、轻实质”思维的延续。
残障运动员因身体条件特殊,对饮食的营养均衡、取用便利性有更高要求,然而,主办方既未提供适配餐食,也未就菜品设计咨询营养专家,这种“施舍式服务”暴露了对残障人群权益的漠视,完完全全就是只在乎“面子”。
而这也不是韩货第一次因为盒饭“出圈”了,在残运会风波爆发前一个月,韩国史上最大规模山火救援中,消防员的盒饭同样因“仅有海带汤、豆子和泡菜”遭炮轰,许多网友怒斥:“这比监狱伙食还差!”
两起事件如出一辙,一线工作者,运动员、消防员承担高风险任务,却连基本生活保障都被克扣,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逻辑,也是将韩国公共事务管理中“人本关怀”的缺失,展现的淋漓尽致。
残运会不应止于“励志叙事”,而需从交通、住宿、餐饮等细节落实无障碍服务,如英国残奥委会设立“运动员体验官”岗位,直接听取参赛者需求。
结语
韩国残运会盒饭事件,表面上是一场“餐饮翻车”闹剧,深层却是对社会公平的拷问。当消防员饿着肚子灭火、运动员嚼着泡菜参赛时,任何“文化自信”的口号都显得苍白无力。
真正的进步,不在于奥运金牌的数量,而在于对每一个个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尊重与关怀,泡菜可以申遗,但良心不能泡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