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至26日,2025年嘉定区“4·26”版权宣传周活动举行。活动以“嘉创未来·版权护航”为主题,设置1个主会场和4个特色分会场及多家版权服务点,通过主题交流、案例分享、服务体验等多样化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嘉定区在版权保护领域的创新成果。

打造非遗版权保护“试验田”

4月25日,2025年嘉定区“4·26”版权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在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我曾经在小红书平台分享了一条紫藤绒花制作视频,原本是希望通过短视频传播这项非遗技艺的魅力,没想到大量高度相似的模仿作品也随之而来。”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非遗绒花工作室主理人陆芝月分享了自己之前遭遇过的版权纠纷。这段亲身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在保护非遗的道路上既要保持开放共享的初心,更要树立起保护原创的意识。


如何通过版权保护为非遗传承保驾护航?活动现场,上海律宏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夏青从专业法律视角给出具体建议,她表示版权保护的关键在于非遗作品的独创性表达、可复制性和原创性证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尤其需要重视原创性证明的留存,大家可以通过版权登记、妥善保留创作手稿、用视频和照片完整记录创作过程,让非遗作品得到法律保护。”

面对非遗在传承与创新中日益上涨的版权保护需求,嘉定区在今年的版权宣传周活动上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让非遗在版权保护中焕发新生。

活动上,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惠文,市委宣传部版权管理处处长戴怡等共同为2025年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区揭幕。作为上海市版权局推荐的唯一试点区,嘉定区将通过探索创新民间文艺领域版权工作业态、模式、机制,推进民间文艺版权资源流动和产业发展,形成版权助力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同时,嘉定区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特色版权工作站、“守艺者·知创未来”法律保护站先后揭牌成立。前者将积极鼓励师生参与到民间艺术的版权保护工作中,推动民间艺术作品的版权成果转化;后者将采取“高校+法律”专业力量协同模式,为非遗传承者、创作者及高校学生提供全链条、专业化、系统化的法律服务。

现场还启动了“艺述冈申•匠心守艺”院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项目,一批版权保护推介官获聘,他们将以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增强版权保护意识。“我们曾经也遇到过品类被抢注的经历,所以较早地意识到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萌芽熊创始人张耀作为新受聘的版权保护推介官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经验,呼吁大家尽可能早地为原创内容进行版权登记和商标注册,带动更多创作者树立‘保护在先’的意识。”

版权保护实践“百花齐放”

嘉定区版权宣传周期间,各具特色的版权保护实践亮点纷呈。安亭镇分会场聚焦企业版权保护,通过组建“安亭企业版权联盟”,汇聚蔚来汽车、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等知名企业力量,并创新性地与自媒体公司签署版权保护服务协议。嘉定工业区与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搭建“校企合作+青年创新”双轮驱动平台,深度挖掘并呈现了一批兼具创新思维、版权转化前景与市场应用潜力的杰出设计作品。


菊园新区以“文脉砖续,创新无限”为主题,发布了由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明止堂中国字砖馆合作研发的古砖文创产品,通过校地合作促进版权成果转化。江桥镇则聚焦全民参与、全民创作,启动第二届“版权新视界”版权作品主题展,展示各类市民版权原创作品,将保护原创理念渗透至市民生活。

此外,马陆镇版权工作点联合混知书店(远香湖知识馆)开展“尊重原创,守艺匠心”文化创意市集活动,设置“版权保护”特色打卡区、版权书签木刻版画体验等摊位,吸引市民在互动体验中加深对版权保护的了解。徐行镇版权工作点结合草编、风筝非遗,通过版权知识宣传、非遗作品展示等形式,吸引市民参与了解版权文化。嘉定镇街道版权服务点则通过建立现厂创意园区版权服务点,与街道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共建架起“版权直通车”,成立版权服务志愿队等方式,不断提升版权服务能级,为辖区企业提供更专业化服务。

近年来,嘉定区在版权保护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构建起了立体化的版权宣传矩阵。在日前举行的2025年上海版权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嘉定区荣获“2024年上海版权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嘉定区版权宣传周‘四大行动’,推动构建版权服务新格局”荣获2024年度版权优质项目,充分体现了区域版权工作的创新成果。站在新的起点上,嘉定区将持续提升社会各界的版权保护意识和能力,为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撰稿:奚柔

摄像:赵晨

编辑:李蓝玉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