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婴,出生于秦末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早年以贩卖丝织品为生。彼时正值天下大乱,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于公元前209年起兵反秦,自称沛公。

灌婴的命运在此时迎来转折——刘邦率军攻打雍丘时,因秦将章邯击败项梁,刘邦退守砀郡,灌婴以“中涓”(贴身侍从)身份加入其阵营,与后来的汉初重臣曹参同列侍从之职。

灌婴虽出身微末,却以勇猛著称。初入军旅,他便在成武之战中击败东郡郡尉,又在杠里大破秦军,获封“七大夫”爵位。

此后,他随刘邦转战亳南、开封、曲遇等地,屡次冲锋陷阵,爵位一路升至“执帛”(宣陵君)、“执珪”(昌文君),成为刘邦麾下不可忽视的猛将。


楚汉战争期间,灌婴的军事才能全面展现。

彭城之战刘邦惨败后,项羽骑兵的优势令刘邦决心组建骑兵部队。原秦将李必、骆甲虽善骑射,但因身份问题自请退居副职。刘邦遂任命灌婴为中大夫,统领骑兵,李、骆为左右校尉。

这一决策成为汉军骑兵崛起的起点——在荥阳以东的首次交锋中,灌婴率军大破楚骑,扭转了汉军的被动局面。

此后,灌婴的骑兵战略屡建奇功:

断粮道、破后方:他率军切断楚军阳武至襄邑的粮道,在鲁地击败项冠,斩杀楚军右司马,迫使楚军陷入补给危机。

协同韩信灭齐:公元前204年,灌婴以御史大夫身份率骑兵归属韩信,在历下(今济南)击溃齐军,俘虏车骑将军华毋伤,攻克临淄,活捉齐相田光。更在高密之战中斩杀项羽爱将龙且,生擒亚将周兰,为韩信平齐扫清障碍。

追击项羽、平定江淮:垓下决战中,灌婴率五千骑兵穷追项羽至东城(今安徽定远),最终迫使项羽自刎。其后,他南下攻占吴郡、会稽等52县,彻底平定江东。


刘邦称帝后,灌婴以车骑将军身份参与平定多场叛乱:

臧荼之乱:公元前202年,燕王臧荼反叛,灌婴随刘邦北上,迅速平乱。

韩王信勾结匈奴:公元前200年,灌婴随刘邦征代地,在武泉大败匈奴骑兵,但因冒顿单于诱敌深入,汉军被困平城七日。此役虽未全胜,却为后续反击奠定基础。

英布之乱: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叛,灌婴作为先锋在相县大破叛军,斩杀亚将、楼烦将三人,追击至淮河,彻底粉碎叛乱。

此战使其食邑增至五千户,奠定其“颍阴侯”的显赫地位。


刘邦去世后,灌婴历经惠帝、吕后两朝。吕后专政期间,他选择隐忍自保,未卷入诸吕与外戚的权斗。

直至吕后去世,吕禄等人掌权,灌婴的权谋智慧才显露无遗——吕禄命其率军阻击起兵的齐王刘襄,他却屯兵荥阳,暗中与周勃、陈平联络,以按兵不动之策孤立诸吕,最终促成周勃在长安发动政变,诛灭吕氏全族。

文帝即位后,灌婴因拥立之功升任太尉,公元前177年接替周勃为丞相,成为汉初唯一一位以军功登顶文官之首的将领。

其执政期间,匈奴大举入侵北地、上郡,灌婴亲率8.5万骑兵迎击,匈奴闻风而退。

同年,济北王刘兴居叛乱,文帝虽未派其出征,但灌婴的军事威慑力已足以稳定朝局。


公元前176年,灌婴卒于丞相任上,谥“懿侯”,葬于今山东济宁。其墓“灌冢晴烟”为古济宁八景之一,清代诗人王清曾赋诗追忆:

碚项兴刘莫大功,当时谁不论英雄。

西风荒冢麒麟老,禾黍离离落照中。


灌婴的传奇,在于其兼具勇猛与审慎的特质:

军事贡献:据《史记》统计,他一生击破敌军16支,降服46城,平定1国2郡52县,俘获柱国、相国各1人,将军2人,堪称汉初“百胜之将”。

政治智慧:不同于韩信、彭越等功臣的悲剧结局,灌婴在刘邦、吕后、文帝三朝均得信任。司马迁评其“疾战”“疾力”,既赞其作战迅猛,亦暗指其善于把握时势。

历史定位:他与周勃并称“绛灌”,二人皆出身寒微,以军功封侯,且同列丞相。但灌婴更胜在“稳”——从商贩到丞相,他始终以忠诚与务实避开了权力漩涡的吞噬。

▼今日推荐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