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 菲
2025年,中国与印尼迎来建交75周年。75年来,两国关系从友好邻邦发展为全面战略伙伴,双方深度互信,务实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中印尼合作成果丰硕,为全球南方国家合作树起典范。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中国云计算技术与设施,推动印尼电商物流效率提升,促进其数字经济产业升级;中印尼在镍矿冶炼、动力电池等领域的合作,助力印尼成为全球重要的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为其他国家开辟了可借鉴的绿色能源发展路径。
在“五大支柱”合作框架下,安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正成为未来增长点,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领域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合作新亮点。
产业链协同方面,中国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优势,与印尼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优势,可实现互补共赢。区域经济走廊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双方需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利益关系,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实现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增长。同时,中印尼在产业链协同和区域经济走廊建设中,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借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规则整合经验,通过建立联合工作组,推进数字身份认证与电子发票互认机制,实现区域经济走廊的无缝衔接,共同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等挑战,维护产业链稳定与安全。
作为全球南方国家代表,中印尼在金砖机制、东盟合作等平台中的协同发声意义重大,为区域稳定与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在金砖机制中,两国共同推动新兴经济体发展,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在东盟合作中,双方共同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中印尼合作的成功关键在于将传统友谊转化为制度化合作,将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协同。未来,两国在深化产业链垂直整合方面潜力巨大。从万隆会议到金砖合作,两国始终以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为纽带,通过“南南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正如雅万高铁跨越山峦奔向大海,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终将在平等互利中抵达共赢的彼岸,持续为全球南方国家合作注入强大动力与活力。
(本报记者 王慧琼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