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安必平
2025年4月19-20日,由广东省抗癌协会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分子诊断科承办的“肿瘤分子诊断技术及新进展学术会议-FISH专场”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肿瘤分子诊断领域的顶尖专家,围绕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实践操作展开了深入探讨和热烈交流,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同时为了推动FISH检测的规范化应用,保证质量控制,此次会议特别设置现场操作环节,让学员进一步意识到操作流程的规范对检测结果的重要性。
会议伊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分子诊断科主任王芳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发表开幕致辞。她首先代表主办方向远道而来的全体参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强调本次会议对推动肿瘤分子诊断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意义。FISH检测已经发展许久,但其仍是肿瘤精准诊疗的核心引擎。由于肿瘤的多样性不断更新,病理诊断以及分子病理FISH检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尤其是FISH的信号类型也越来越多,增加了阅片难度,此次会议旨在通过院际交流,来提升FISH应用方面以及阅片方面的经验,最后祝各位学员有巨大的收获,满载而归!
学术盛宴: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
北京协和医院曾瑄教授以“FISH检测应用全景”为题,从FISH检测平台在不同肿瘤中的应用入手,分别讲解了不同探针在不同肿瘤中的应用进展,并且在最后进行了平台间的比较,如FISH vs NGS,阐明分子病理检测平台间是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的,曾教授带我们全面认识了FISH检测平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敏教授带来的是《FISH检测在软组织肿瘤中的信号异常判读》,从不典型信号产生的原理出发,以EWSR1、DDIT3、MDM2等关键基因为例,剖析了软组织肿瘤的分子异质性,深入解读了FISH信号异常的临床意义与诊断陷阱,并分析了EWSR1分离与融合的机制,将日常工作可能遇到的信号类型一一展示了出来,并且非常关注不典型信号的报告解读,为临床提供更多提示。
该环节主持嘉宾为湖北省肿瘤医院岳君秋教授,讨论嘉宾是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杜紫明教授和何彩云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董磊教授带来的讲题是“淋巴瘤染色体易位FISH检测诊断路径及经验分享”,主要介绍淋巴瘤中的常用探针的应用,基于WHO的新分类和探针设计本身来分享MYC、BCL2和BCL6探针实践应用时的诊断路径,也从患者诊疗方面入手,反推淋巴瘤中的新探针(IGK、IGL等)可以给临床医生带来预后的提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行富教授聚焦“1p/19q FISH检测在胶质瘤诊断中的判读相关问题”,通过FISH检测平台本身以及平台发展,来阐述脑肿瘤FISH检测的样本处理,质量控制,判读经验以及案例分享,将脑肿瘤的整合诊断路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未来的展望。尤其是1p/19q的判读目前行业内没有指南,仍然需要多中心的数据合作分享来形成共识,为更多单位提供启发,也希望在整合诊断的报告上提供更多异常信息来提示临床。
该环节主持嘉宾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艳辉教授,讨论嘉宾是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黄文亭教授以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刘芳教授。
宁波病理诊断中心赵明教授以“FISH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实践应用”为题,系统梳理了FISH技术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核心地位。主要介绍软组织肿瘤中诊断困难病例的应用,通过FISH探针的辅助来完善整个病理诊断路径。结合典型案例,赵教授进一步解析了FISH技术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关键作用及判读标准。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柏乾明教授针对“HER2基因的FISH检测应用现状”进行了全面阐述,主要介绍了HER2基因FISH检测的现状,从中国分子病理调研现状以及复旦肿瘤近些年FISH探针种类和数量的发展入手,通过工作中遇到的疑难病例,进一步分享了HER2在不同肿瘤中的应用以及判读相关的经验,尤其是近几年HER2检测的指南更新,给学员呈现了非常精彩的实践经验。
该环节主持嘉宾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庆教授,讨论嘉宾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柯尊富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苏静教授在“黑色素瘤FISH检测判读要点”专题中,主要介绍黑色素瘤病理鉴别诊断的难点,除形态学以外还可以使用IHC PRAME抗体以及FISH黑色素瘤检测套餐来完善诊断,并且将黑色素瘤FISH套餐的四色探针演变为如今的六色探针做了详细的解读,让学员进一步了解IHC+FISH检测对黑色素瘤精准诊断的重要性。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邵琼教授带来的是“荧光原位杂交实验室质量控制”,任何技术,想要精准检测和诊断,是离不开标准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邵教授从病理取材标准化,再到实验操作流程规范化入手,强调整个流程必须建立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这样检测和诊断才可以为患者负责。
该环节主持嘉宾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王爽教授,讨论嘉宾是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李月教授。
实战赋能:技术操作与质量控制双管齐下
会议特别设置FISH实验现场操作专场,包含标准化手工操作、快速杂交、全自动操作等特色,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管技师邵琼领衔,现场演示并系统性讲解FISH流程搭建、操作技巧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要点。参会者通过实操演练与互动答疑,全面掌握了从样本处理到结果判读的全流程标准化操作,为提升院内FISH检测的规范性与可靠性奠定基础。
疑难攻坚:专家阅片直击临床痛点
针对临床中常见的疑难样本,会议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杜紫明教授、何彩云教授、李月教授、邵琼教授等资深专家组成阅片团队,结合真实病例进行“一对一”分析,从信号定位、阈值设定到结果判读,逐层拆解诊断难点。这一环节不仅解决了参会者的实际困惑,更推动了FISH技术在复杂病例中的规范化应用。
本次肿瘤分子诊断技术及新进展学术会议- FISH专场圆满落下帷幕。会议围绕FISH技术在科研与临床诊断中的前沿应用、技术创新与平台建设等多个维度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此次会议不仅加深各单位之间的合作,也为FISH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安必平作为此次会议的协办单位,由衷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和热烈讨论,期待我们在未来继续携手前行,共同推动FISH技术在精准医疗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不断突破。
安必平作为国内病理诊断领域的首家上市企业,专注于肿瘤肿瘤筛查与精准诊断,围绕医院病理科“自动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四化建设,自主开发了液基细胞学(LBP)、免疫组织化学(IHC)、荧光原位杂交(FISH)、数字病理(DP&AI)、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常规组织病理等技术平台的配套设备、试剂耗材。此次也很荣幸邀请到部分专家莅临安必平产业园指导。参观过程中,专家们对安必平产品和服务给予了高度认可,同时也给予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安必平将不断吸纳行业内专家们的建议与需求,持续更新产品与服务体系,携病理诊断整体解决方案,与行业内专家一路同行,为促进病理诊断均质化进程而努力。
(转自:安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