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正在举办,这是全球汽车技术密集展示的舞台。
中国汽车产业日渐壮大,中外车企共生。一些企业和高管是第一次以展商身份参加车展,许多企业和高层则已经是盛宴的常客,部分企业和高层则缺席了今年的车展。
企业和高管们来来往往,背后原因在于,中国是全球汽车最大的市场,他们身在高烈度竞争的战场。他们冲向创新与技术的高地,也在汽车安全领域一决胜负。
新人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汽车事业部总经理Jack Weast从2024年开始长居中国。
今年是英特尔首次参加上海车展,展会期间发布了第二代AI增强型软件定义汽车系统级芯片(SDV SoC)。这款SoC率先在汽车行业推出基于芯粒架构的设计,相比上一代产品,生成式和多模态AI性能最高可提升10倍。同时,英特尔与黑芝麻智能联合发布舱驾融合平台、与面壁智能共同研发端侧原生智能座舱。
“我搬到中国,是因为我们认为汽车业务是英特尔的增长机会之一,并且全球汽车行业的未来正在今天的中国被创造。我们希望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并且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机会。”Jack Weast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英特尔进入汽车领域已经很长时间了。不过在汽车向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高通在智能座舱领域较英特尔取得更大优势份额,英伟达则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居于核心位置。英特尔的产品与其他厂商相比,差异化优势是基于Chiplet(芯粒)的架构,这在激烈的中国市场竞争中有利于车企节约成本。
智能驾驶公司Momenta与其竞争对手元戎启行都是第一次以独立展商方式参加上海车展。
Momenta与通用别克、一汽丰田、本田中国等车企达成进一步战略合作。2024年,它成功交付量产车型快速跃升至26 款,累计合作量产车型已超130款。
Momenta的CEO曹旭东在车展期间透露,今年下半年将推出基于强化学习的一段式端到端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该飞轮大模型能够在模拟的环境里探索新的驾驶行为,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自我快速地成长。Momenta即将在今年推出前装量产的Robotaxi方案,首批车端无人的Robotaxi预计在2025年底进入试运营。
智能驾驶依然是车企研发的重点。不过在本次车展,安全受到更多的重视。
“近期发生了一些比较严重的事,我认为安全是整个智能驾驶领域的第一(考量)。你不太重视安全的情况下,铺量就是一个很不好,很不负责的行为。”元戎启行CEO 周光表示,一个不安全的系统追求规模,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技术的进步,令人车交互方式发生彻底改变,汽车空间也日益带有更多娱乐属性。
第一次参加车展的极米科技和它的竞争对手光峰科技,把过去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经验结合AI等新技术的应用带进汽车。
极米科技2024年进军车载光学市场,并于同年斩获6个定点项目。截至2025年3月,这一数字已攀升至8个。它在本次车展带来的是一机多投座舱投影、天幕投影和侧窗投影等产品。光峰科技在车载领域耕作的时间更长一些,2022年开始拓展车载显示和照明的方案,它在本次车展上展示了其“灵境”智能车载光学系统等解决方案。
“智能化才是汽车的灵魂,光峰将跟随国家政策,坚定不移在汽车上游器件取得突破,结合AI技术,我们的应用方向相信发生更多的变化。”光峰科技CEO李屹表示。
机器人作为车展的“新人”,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光峰科技在展台上也展示了与机器人的互动。李屹预言,未来的汽车车展里,人形机器人将无处不在。
熟面孔
车企竞争的不只是销售和速度,更应该是安全。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国政府现在对于安全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强调、重视安全。安全对于汽车的各种各样的技术来都说很重要,但是对于辅助驾驶来说尤为重要。”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及博世智能交通业务主席马库斯•海恩对第一财经表示。
马库斯·海恩已经多次参加在华车展。他对中国汽车市场感受之一是辅助驾驶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辅助驾驶的选择方案多种多样,成本也在能够负担得起的范围内。目前博世推出的是两段式的基于人工智能端到端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今年底会推出一段式的基于人工智能端到端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中国本土的新型汽车供应链企业百舸争流,希望从博世等企业手中拿走份额。
“经营业务和经营家庭是一样的,不能总是入不敷出。博世始终会保持良性的竞争态势,不会进入恶性竞争状态。简单来说,博世不会制造价格战或者参与价格战。”博世智能交通业务中国区董事会总裁王伟良表示。“安全性的要求,最终需要用法规来约束和管理。在法规驱动下,相信行业的竞争最后会趋于收敛。所有的曲线收敛,都标志着行业的整合,当然,多长时间?有待我们观察。”
智能座舱也是各家企业竞争的焦点。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演进,消费者对智能座舱的需求从基础功能转向场景化、情感化的交互体验。本届车展期间,伟世通与火山引擎发布基于AI大模型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聚焦端云协同计算与多模态交互两大核心技术。
“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以及新势力的崛起,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说我们在做转型的原因。”多次参加上海车展的伟世通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韦巍对第一财经表示,外资公司想要在中国生存下去,都要面临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速度方面的挑战,一个是成本方面的挑战。“一个是企业响应的速度、决策的速度、变更的速度能不能达到市场的要求。另外一个就是成本,能不能降低。”
伟世通是一家中小规模的零部件供应商,并非博世集团这样的巨无霸企业。它的CEO抓业务也抓技术,企业的优势在于决策快、转型速度快。为了能跟上中国市场变化的速度,该公司也在深化制造环节的本土化。
“生产肯定是在中国国内的,包括一些零部件、芯片国产化的工作,我们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们还会考虑跟中国这些有竞争力的厂家一起合作做到国际市场上去。”韦巍表示。
安波福在今年车展,也特别强调“国产化”,甚至表示支持全面芯片国产化。
安波福是一家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变局中,芯片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安波福基于国产SoC芯片开发的ADAS方案已经获得国内头部新势力车企的定点。安波福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杨晓明表示:“我们正在全力、全速推进本地化战略2.0,构建起全面、彻底、完整的中国方案。”
美国滥施关税引起轩然大波,在不稳定的国际贸易局势下,中国本土化生产更能适应中国市场发展节奏。
“我们几乎不从美国买产品到中国来卖,即使是有个别零部件的买卖也属于少量的。”杨晓明表示:“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在中国,为中国’,就是要求我们根植于完整的产业链。芯片电子器件方面,国产化率我们觉得还是不够高。我们还在进一步跟中国供应链绑定一起,包括芯片国产化,因为芯片国产化不是一两年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很早就跟芯片供应商、算法供应商、设计供应商一起做,继续建立健全在中国的供应链体系。”
缺席的人
内田诚没能出现在日产在上海车展的展台上。
今年的3月11日,日产汽车宣布社长内田诚在3月底卸任,继任者为公司首席规划官伊万·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任命已经于4月1日起生效。
2024年,内田诚曾带队参加上一届中国车展,包括了几乎全部执行委员会成员。
“为什么高管成员都在这里呢,原因就是我们想要感受和接触中国速度。5年前我就在中国,但即使是5年前,我们甚至也无法预测形势会这样发展。”内田诚当时接受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团队能够了解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我们要制定策略,使我们在中国市场更加强大,让车型更加及时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如果我们不能满足这两方面的目标,我认为将很难保持在中国的节奏。”
大船总是难掉头。日产汽车董事会显然对内田诚的转型进展并不满意。在卸任的发布会上,内田诚说:“虽然心中有些不甘,但我衷心希望新的经营团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力量,使日产重回增长轨道。”
今年上海车展,带队的是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马智欣。对于他来说,日产的中国战略,当务之急是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
“到2027年夏季,我们将投放市场的新能源车型的数量,从原本的8款提升到10款,10款之中有9款都是日产品牌的车型。”马智欣对记者说,未来3年,东风日产计划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并扩建技术中心以容纳4000名员工。
日产汽车在华销量曾超过150万辆,但2024年销量只剩下70万辆。它在推出新车型方面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现在正在作出改变,以适应中国速度。
“在技术等很多领域,中国是非常领先的,特别是在电驱化和智能化领域,中国的消费者正引领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希望能够参与竞争,并且保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保持自身强大的竞争力。”马智欣表示,日产跟以前的合资公司不同了,现在高度认可本地研发团队的能力,也充分授权本地研发团队主导车型的开发,缩短研发周期至24个月。“之前我们也对管理团队进行了调整,现在我们正站在新一轮产品复兴的起点上。”
小米汽车董事长雷军同样缺席了上海车展。
在各家造车新势力中,很少有一家车企创始人能像雷军这样地吸引众多粉丝。他参加了2023年和2024年的车展,众多消费者的围观。雷军参与这些活动也为小米汽车造势,带动小米汽车的热度。小米汽车量产之后,很快打开市场局面。
对于缺席上海车展,小米官方回应表示:“雷总很想来,但是他的时间有其他规划,有冲突,也希望和大家问个好,欢迎大家到小米的展台看看。”
雷军在其微博上发声:“到访小米展位的朋友,可以免费领取车展限定矿泉水,还有 Ultra棒球帽(每天送5000个)”。小米的展位依然吸引众多观众,现场摆放了SU7和SU7 Ultra,不过首款SUV产品YU7并未出现在本次车展。
3月29日,一辆小米SU7标准版汽车发生碰撞事故,三名女大学生身亡。这一事故引发社会各界对汽车安全的重视。本次车展期间,多家车企重申了安全的重要性,将辅助驾驶的安全性置于发展速度之前。
艾铁成今年也没有出现在蔚来展台上。
他曾是蔚来汽车旗下乐道汽车品牌的总裁,于4月2日宣布离职。艾铁成的履历光鲜,在迪士尼、Wework都曾担任高管。他加入蔚来之后,被蔚来创始人李斌寄予厚望。主导乐道品牌之后,他本人也曾立下军令状。
艾铁成高估了蔚来体系的能力,低估了中国市场的竞争强度,最终市场对乐道汽车的接纳程度有限。在刚过去的3月份,乐道新车交付只有4820辆。在其离职信中,艾铁成表示,自己在营销层面有很多的欠缺和不足。
“如果乐道做得不好,整个蔚来公司的盈利就无从谈起。乐道必须要把自己的销售、服务、新产品包括供应链做到一个非常好的水平。”4月23日,上海车展首日,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现在,乐道的压力从艾铁成转移到了沈斐身上。日前,蔚来原能源业务负责人沈斐接任乐道汽车总裁,向秦力洪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