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是四川一家县级人民医院的护士,到这家医院快10年了,这几年,她的年终奖越来越“薄”了。
因为医院效益不好,不单是年终奖,工资也降了,还一度出现延迟发放的情况,有的科室甚至只发了基本工资。
同事们私下议论,今年一季度,医院亏损600万。所以每次开会,领导都会强调大家要开源节流。总值班到处转悠:
看谁没有随手关灯。
小徐工作的医院不是个例。这几年,公立医院的财务压力都比较大,尤其是今年。
一位中部省份的院长告诉乃悟,据她所知,她所在地区至少一半以上的医院都在降薪,大家全在吃老本。以前账上余额多一些的,还能撑下去。余额少一点的,就只能发放基本工资,甚至工资都发不出来。比如2024年10月,河南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门口,被拖欠了好几个月工资的医护们举着“我们要生活”的横幅。
河北一家地级市中心医院的护士告诉乃悟,她们的工资普遍降低了三四千,而这家医院已经是当地效益最好的医院之一了。
以上这些还算好的。去年年底,广东省梅州一家公立医院申请破产,大量合同制员工被要求离职,医院停诊。
医院,作为客流量、人均消费和回头客最多的机构,为啥变成了这样?
医院系统的朋友给乃悟举了个例子。这几年的医保改革后,按照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的方式,假设一位病人就诊住院共花费6000元,医院为其报销80%也就是返还4800元。
但是到了医保基金跟医院结算的时候,却往往只能结算到40%~60%。这直接导致医院收治病人出现了大面积亏损。
乃悟本来想问问为啥医保结算这么少,算了,不该问的还是不问了。
此外,医改后还实施了平价药物零加成政策。多少钱进的药,就要卖多少钱。事儿是好事儿,但医院的过程性成本比如人工,水电啥的咋办?
这些收入端的问题其实还可以克服,问题更大的是支出端。
比方说疫情期间的扩张。乃悟查了一下,根据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健康卫生统计年鉴》,2019年,医疗系统床位数为880万张。到了2022年,床位数上升到了970万张。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从6.3张上升到了6.92张。
按照十二五规划,到今年每千人床位数要达到7.4~7.5张。
这是什么概念呢?法国每千人床位数为5.9张,意大利为3.1张,美国是2.9张,英国为3.5张。
除了床位,高端设备的数量也在猛涨。2019年,各种医疗机构百万以上医疗设备台数为22万台。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猛涨到了32万台。
医疗机构建筑面积也在扩大。2019年,医疗机构建筑面积为8.9亿平。到了2022年,变成了11亿平。其中政府办医疗机构的建筑面积从5.9亿上升到了7.1亿平。
这些资产投资,大多数都是医院举债支出的。当然,你有新的好的住院部,有高端医疗设备,病人就愿意来,更重要的是,这些固定资产投资关系到医院的:
评级。
2019年,全国三级医院数量为2749家。到了2022年,3523家。
乃悟觉得不能怪患者爱去三甲医院,买车大家还都去选有冰箱沙发大彩电的呢。
小徐所在的医院,明明年终奖都没发全,但却投资了11个亿建设新的院区,光停车位都要修1500多个,力争在今年评上三甲医院。
乃悟查了一下,小徐工作的地方,常住人口只有20万,GDP360亿。
为什么要冲三甲?名声好听,患者爱来,收费更高,医保结算支付获得的收入也更多。而且一任院长干下来,医院评级上升了,管理层待遇提高了,新大楼也有了,地方领导也支持鼓励。成绩在我,化债?留给下一任院长吧。实在不行还有政府兜着呢。
这种百利一害的事情,直接导致公立医院负债率从2004年的26.16%上涨到了2022年的46%。
像地产、医院,甚至一些垄断性行业是怎么做到亏损暴雷的?我是真想不明白。但是穿红黄蓝制服的兄弟们够多了,就别让一线的白袍医护们去抢单了。
关注星球视频号,熟知寰宇人间事
加大星 微信:Howbigstar 备注公司-职业
给我一个在看,我能撬动整个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