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商务部召开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题新闻发布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截至4月24日24时,全国汽车以旧换新270.5万辆,12类家电以旧换新4746.6万台,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3661万件,家装厨卫“焕新”3712.3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420万台。政策实施以来,已有超过1.2亿人次享受到了真金白银补贴优惠,带动销售额超过7200亿元。
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一季度市场销售增速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拉升一季度社零总额增速1.6个百分点,有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商务部召开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题新闻发布会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阶段性成效。在这个过程中,商务部开展了哪些工作?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介绍,一是及时出台政策,推动惠民举措早落地。去年年底,商务部门提前明确跨年度接续措施,确保消费品以旧换新滚动实施、不断档。春节前全部印发汽车、家电、手机等数码产品、家装厨卫和电动自行车等5个领域补贴实施方案,并指导各地抓紧出台本地区落实举措,努力让惠民政策早落地,让群众早受益。
二是完善配套措施,政务服务水平再提升。结合去年以旧换新工作情况和今年加力扩围实际,迭代升级了汽车、家电及手机等数码产品的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完善跨部门数据赋能机制,不断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质量水平。
三是加强改革赋能,着力培育消费新增量。商务部开展了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支持地方在破除汽车购买使用限制性措施,发展汽车改装、房车露营、传统经典车等汽车后市场等方面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延伸汽车消费链条。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各地试点申报积极性很高。
四是举办系列活动,让换新氛围更浓厚。按照“有促消费活动必有以旧换新”的原则,商务部部署开展了“购在中国”系列活动,启动全国“家居焕新消费季”等专项活动,指导地方在第五届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组织开展以旧换新专题活动,加强智能绿色产品新品发布、供需对接,形成了“政策+活动”双轮驱动、相互赋能的良好局面。
各地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成效显著
各地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中创新体制机制,取得显著成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辽宁省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消费者近250万人次,补贴金额达25亿元,直接带动商品销售额超200亿元。
今年以来,辽宁省不断探索以旧换新工作流程优化。目前,家电、手机等补贴资格领取核销渠道由2个拓展到10个;升级使用专用POS机(刷卡机)后,消费者填报汽车补贴信息从17项缩减为4项。为减轻企业垫资压力,辽宁省刚刚出台政策,可为参加消费品以旧换新企业提供最高10万元的信贷财政贴息,受到参与企业欢迎。
截至目前,江苏省参与家电以旧换新的销售企业10015家、门店34120个、电商平台21家,企业参与量较去年增长217.5%,门店参与量较去年增长396.5%,基本覆盖了江苏省线上线下绝大部分家电经营主体。持续推动以旧换新政策与“苏新消费”活动同频共振、深度融合。该省一季度累计开展2000场消费促进活动,叠加发放超4亿元惠民消费券及33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组织3万余家商贸流通企业参加。
家居消费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人民群众绿色智能家居升级消费的需求旺盛、潜力巨大。贵州牢牢盯住家装厨卫“焕新”工作不放,已实现换新1.5万件,直接带动消费1.1亿元,有力推动家居消费“焕新”提质。
河北省在便利群众换购电动自行车方面实现1小时“一站式”换购体验。依托销售门店,集成政策宣讲、产品展示、补贴申领、旧车回收、上牌销户、电池回收等6项服务功能,打造“消费服务客厅”。通过部门数据互通、业务流程再造,将原本需跨4个部门、耗时2~3天的办理流程,压缩至“1车+1手机+1小时”办结,形成了“门店即窗口、服务到现场”“一站式”办理机制,成功将全省5000余家街头巷尾的“小门店”,打造成了便民利民的综合服务“大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