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男的,竟然得了产后抑郁”
这是92年的“茉莉爸”在视频平台上的自述。
2023年5月,某小区清晨6点,33岁的兽医硕士“茉莉爸”(以网名代替)准时从床上弹起。
女儿茉莉的奶粉还没冲,尿布也该换了。
这个曾经月入2万的宠物用品代理商,此刻正用缠着膏药的双手,托着18斤重的孩子在客厅来回踱步。
腱鞘炎已经疼了三个月,但他不敢停,因为怀里的小人儿正用沾满饼干渣的手拍打他的脸颊。
从西南区代理到“被浪费的爸爸”
2014年,“茉莉爸”从农业大学兽医专业硕士毕业后,
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很快成为某进口宠物食品品牌西南区总代理。
那些年他频繁往返于成渝两地,行李箱里永远装着定制西装和样品。
最高峰时一个月飞了8次,在机场吃泡面都是奢侈。
转折发生在妻子怀孕后。
网图
两人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要么在外地打工,要么身体不好。
“她在体制内,我工作自由度高。”
“茉莉爸”回忆起2023年3月的家庭会议,妻子产假结束前的那个深夜,
他签下了人生最艰难的“合同”——辞职全职带娃。
收入断崖式下跌超出想象。
从前每月稳定的2万流水,变成了靠老客户施舍的“千把块散单”。
最窘迫时,他翻遍全家只找到37块钱,只能煮清水面条给女儿吃。
有天女儿指着橱窗里的玩具熊说‘爸爸买’,他也只能假装没听见。
他低头看着自己磨破的袖口,“这双手本该签百万订单,现在却在洗屎尿布。”
男性身体里的母性疲劳
全职带娃的第一天,“茉莉爸”就被“上了一课”。
6个月大的茉莉每隔两小时就要喝奶,白天要陪玩、哄睡、做辅食,晚上还要应对夜醒。
“有次她从床上滚下来,我吓得心脏差点停跳。”
他指着客厅墙上的防撞条,“这些都是用我熬夜查资料的时间装的。”
最致命的是睡眠剥夺。从女儿8个月到1岁半,“茉莉爸”几乎没睡过整觉。
“有天凌晨3点,我抱着哭闹的她在阳台上转圈,突然发现自己在哭,
不是因为累,是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两个月内,他瘦了20斤,头发大把脱落,连镜子都不敢照。
身体的伤痛像慢性毒药。
长期抱娃导致的腱鞘炎让他无法握拳,贴满膏药的手背被女儿好奇地抠破过三次。
带孩子去游乐场时,前同事误以为他在健身:“肌肉这么发达!”
他苦笑着掀起袖子,露出青紫色的肌腱:“这是抱娃练出来的。
当养家者变成被指责的对象
每周五傍晚,“茉莉爸”都会抱着女儿在门口等妻子回家。
他期待的是一句“老公辛苦了”,换来的却是:“你看孩子衣服多脏,头发也没梳!”
妻子周末才有空回家,但每次回来都像质检员,从孩子的辅食到早教进度全盘否定。
而每次积攒的矛盾,在女儿住院时彻底爆发。
2024年1月,茉莉因肺炎住进PICU,“茉莉爸”在监护室外守了5天5夜,没洗澡没换衣服。
父母从老家赶来,第一句话却是:“你怎么带的孩子?我们当年养你可没这么娇气!”
他蹲在医院走廊里,听着监护仪的滴答声,突然发现自己连哭的力气都没有。
离婚来得毫无预兆,2024年7月的一个雨夜,两人因琐事争吵后,妻子摔门而去。
第二天,“茉莉爸”在民政局门口等了3小时,等来的是一句“冷静期结束就办手续”。
妻子走的时候,小茉莉追着车跑了几十米。
茉莉爸喉咙发紧,那瞬间他突然明白,原来最受伤的不是自己。
当男性育儿成为性别反转样本
离婚后,“茉莉爸”开始在短视频记录带娃日常。
第一条视频里,他展示了自己贴满膏药的手,配文:“这是男人的产后抑郁。”
这条视频意外爆火,点赞量超过50万。
评论区里,既有宝妈哭诉“终于有人懂我们”,也有男性匿名留言:“我也在吃抗抑郁药。”
最让他触动的是一位父亲的私信:“我老婆转发了你的视频,今天她第一次对我说‘辛苦了’。”
“茉莉爸”意识到,自己的经历正在打破某种禁忌。
他不止一次在视频中提到产后抑郁,说孩子不是自己生的,仅仅只是带孩子就能产后抑郁。
那些宝妈,不仅要承受生孩子后的副作用,还要带娃,他们的辛苦要比自己多上数倍。
他把“产后抑郁”第一次摆到明面上来讲,只是为所有在家带娃的宝妈,宝爸要一点家人的关爱。
更让他欣喜的是,前妻的转变让他看到两人复合的希望。
2024年12月,她看完“茉莉爸”讲述PICU经历的视频后,主动提出周末回家带娃。
“现在我们像合伙人,每周开育儿会。”
“茉莉爸”指着手机里的日程表,“虽然还没复婚,但至少我们学会了互相看见。”
结语
如今的“茉莉爸”找到了新的平衡点。
他利用带娃间隙做宠物用品线上代理,每月能稳定收入5000元。
“我把女儿的照片设为手机壁纸,每次想放弃时就看看她。”
他展示着电脑里的订单截图,“现在我既能陪她长大,也能给她买玩具熊。”
或许正如他在视频里说的:“当我们打破‘父亲必须坚强’的枷锁,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铠甲。”
这个时代需要更多这样的声音——育儿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两个灵魂的相互支撑。
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