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美国国务院新闻厅的聚光灯下,国务卿鲁比奥的右手微微颤抖着举起咖啡杯——这个细节被《华盛顿邮报》记者用长焦镜头捕捉,成为次日头版配图。

就在前一天,他刚宣布裁撤国务院17%的机构、解雇700名员工的重组计划,而此刻他正用沙哑的嗓音宣称"中国正以史上最快速度扩张军力"。

这场精心设计的表演,暴露了这位深陷政治危机的"反华急先锋"最后的挣扎。



鲁比奥的政治危机始于三个月前。当特朗普绕过国务院直接任命九名外交特使时,这位国务卿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合影中永远站在最边缘。

披露的内部会议记录显示,今年3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美期间,特朗普与副总统万斯激烈讨论对俄政策时,鲁比奥全程插不上话,被晾在角落"像件过时的家具"。

更致命的打击来自4月15日,政府效率部强行关闭他苦心经营的美国国际开发署,将剩余职能并入国务院,这让他失去了抗衡马斯克等特朗普亲信的筹码。



国务院重组计划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据详细数据,华盛顿总部将裁撤132个办公室,涉及民主人权、女性事务等传统外交领域,取而代之的是聚焦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的新部门。

被裁岗位中包括他亲手提拔的35名拉美裔外交官,这些人曾是他维持党内基本盘的关键力量。

重组方案公布当天,国务院内部通讯软件Slack群组里疯传着员工制作的恶搞图:鲁比奥的头像被PS在电影《穿Prada的恶魔》海报上,配文"穿西装的裁员恶魔"。

面对权力架空危机,鲁比奥祭出了从政二十年的杀手锏——对华强硬。4月23日接受福克斯新闻专访时,他宣称"中国军力扩张速度超过二战时的纳粹德国",这个夸张比喻登上《纽约时报》国际版。



三天后又在保守派播客中抛出"中国正用AI改写资本主义规则"的惊悚论调,刻意使用"人工智能军备竞赛"等刺激性词汇。

这些言论与三个月前他承认"中国已是超级大国"的表述形成戏剧性反差,暴露出其策略转变:从相对客观的实力评估转向刻意制造恐慌。

这种转向背后是残酷的政治算计。分析指出,鲁比奥团队内部民调显示,其支持率在拉美裔群体中已跌破35%,但在极端保守派中仍有52%基本盘。通过炒作"中国威胁论",他试图重新凝聚茶党势力,对冲因重组计划流失的建制派支持。



这种策略在4月25日达到高潮——他宣布成立"中美科技竞争特别工作组",却被《华尔街日报》揭发该机构既无专项预算也无实权,纯属"纸上衙门"。

中方的反应让鲁比奥的表演更显尴尬。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用"黔驴技穷"形容其言论,并出示证据显示中国军费占GDP比重连续28年低于2%,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

更让美国舆论哗然的是,中国航天局同日公布嫦娥八号月球基地建设进展,用实际科技成果对冲政治攻讦。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称:"当鲁比奥在华盛顿裁员会议上焦头烂额时,中国工程师正在38万公里外搭建人类首个外星前哨站。"



这场政治豪赌的副作用正在显现。国务院内部流传的匿名信显示,超过200名职业外交官联署反对"将中国议题武器化"。

曾参与《中美气候联合声明》起草的资深外交官汤姆森在退休感言中写道:"我们花了四十年搭建对话桥梁,如今有人为保住官位正疯狂拆毁桥墩。"

就连传统反华媒体《华盛顿时报》也刊文质疑:"当国务卿需要靠虚构中国威胁来维持存在感时,美国的外交信誉还剩多少?"

历史总是充满黑色幽默。二十年前,鲁比奥在迈阿密贫民区演讲时曾以"修复美式民主"为口号开启政治生涯;如今他却在总统与国会山的夹缝中,将外交部门变成个人保位的角斗场。



当2025年的春风吹过波托马克河,人们看到的不只是国务院大楼里打包纸箱的落寞身影,更是一个超级大国外交理性凋零的缩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