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林小姐,开门!有人报警说您已经很久没出现了,我们需要确认您的安全!”警察敲着门大喊。
屋内依旧静悄悄。
“要不要破门?”年轻警员看向队长。
队长皱眉沉思片刻:“再等五分钟,如果还没回应,就破门进去。”
他不知道,这扇门后隐藏着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世界,一个女博士用八年时间构建的秘密。
01
上海徐汇区森林湾小区5栋2单元502室,一个普普通通的三室两厅住宅。
这里的主人林雪,已经很久没在小区里露面了。
具体有多久?邻居们说不清楚。
有人说三年,有人坚持说至少五年,也有人猜测更久。
时间在流逝,记忆变得模糊,但一点是确定的——这户人家的门从未打开过。
门口经常堆积着快递和外卖,无人认领,最终被清洁工处理掉。
时间久了,连送件员都知道了这户人家的特殊。
“又是502啊,别白等了,没人会开门的。”老送件员总是这样告诫新来的同事。
森林湾小区的物业经理张师傅对林雪还有些印象。
他在值班室的老旧转椅上坐直了身体,回忆道:“瘦瘦小小的一个姑娘,说话轻声细语,好像是大学里的老师或者研究生。”
“特别内向,从来不参加小区活动,逢年过节发的小礼品都是我们挂在她门把手上的。”
张师傅搓了搓手,继续说:“最开始还能偶尔碰见她买菜回来,后来就彻底不见人影了。”
“说起来,我上次见她是什么时候?好像是那年春节前,她戴着口罩从超市回来,手里提着两袋东西,我还主动帮她按了电梯。”
“那都几年前的事了。”
林雪的邮箱里积满了各种快递通知单、银行对账单和广告传单,堆积如山。
这些纸片早已泛黄,最底下的甚至因潮湿而粘在了一起。
但奇怪的是,她的水电费、物业费从未拖欠过,总是在每月固定日期通过网银自动转账。
这让物业也不好采取什么强制措施。
毕竟人家缴费正常,没有违反小区规定,物业没有理由强行干涉住户的隐私。
住在501室的退休老教师李阿姨是最关心林雪情况的邻居。
“那孩子从搬进来就很安静,但以前还会点头问好。”李阿姨坐在她家门口的小凳子上,一边织毛衣一边回忆。
“我记得她爸妈来看过她几次,看起来是知识分子家庭,特别有礼貌。”
“后来听说她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去世了,那孩子大受打击。”
“从那以后,她就更少出门了,变得更加沉默。”
李阿姨叹了口气:“我曾经敲门想安慰她,给她送了些家常菜,但她只是在门内说了声谢谢,没开门。”
“慢慢地,连这样的回应也没有了。”
直到一天,楼上603室的水管突然爆裂。
水顺着墙壁和楼板渗到了几户人家,502室首当其冲。
物业接到报告后紧急联系各住户,唯独林雪的电话无人接听。
张师傅带着维修工来到林雪家门口,使劲敲门。
“林小姐,您家可能进水了,我们需要检查一下管道情况!”
几分钟过去了,门内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张师傅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万一里面出了什么事,闹出人命,我们都担责任的。”
在多方考虑后,物业联系了社区居委会,共同商讨对策。
02
林雪曾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二十七岁获得博士学位,专攻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
这个年龄拿到博士帽,在学术界算是佼佼者。
她的博士论文《沉浸式虚拟现实对人类认知结构的长期影响》获得了国家优秀学位论文奖,甚至吸引了国际同行的关注。
毕业后,她顺理成章地留校任教,成为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
同事眼中的林雪是个充满矛盾的存在。
学术上极其出色,思维敏捷,创新能力超群,在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总能引发热烈讨论。
生活中却极度内向,沉默寡言,很少参与同事间的聚会和交流。
“她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同系的王教授这样回忆道。
“上课时神采飞扬,眼睛闪烁着光芒,侃侃而谈;下课铃一响,就像变了个人,安静得几乎让人忘记她的存在。”
王教授把玩着手中的钢笔:“有次我们系里聚餐,她坐在角落,全程几乎没说过话,只是微笑着听别人交谈。”
“饭局一结束,她就悄悄离开了,没人注意到她是什么时候走的。”
林雪的博士导师陈教授是最了解她的人。
已过花甲之年的陈教授对这个得意门生评价极高。
“非常有天赋的学生,思维方式与众不同,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专注力。”
“她对虚拟现实技术有着近乎痴迷的热情,认为这是人类认知的下一个进化方向。”
陈教授回忆道:“她常说,未来人类将突破物理限制,意识可以在数字和现实之间自由穿梭。”
“当时我们都觉得这是天马行空的想法,但她似乎真的相信这一点。”
八年前的一个平常周一,林雪没有出现在她应该授课的教室里。
系办公室给她打电话,无人接听。
第二天,系里收到了她的辞职信,只有简短几行字,没有任何解释。
“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在校一切职务。感谢多年栽培,深表歉意。”
这突如其来的辞职让整个系里都震惊不已。
林雪刚刚获得了一项重要的科研经费资助,新学期的课程安排也已确定。
没有人理解她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开。
陈教授亲自去她家中探望,敲了整整半小时的门,无人应答。
“我听到里面有轻微的脚步声,但她就是不开门。”陈教授至今记得那种无力感。
“我只好在门缝塞了张纸条,告诉她无论什么时候需要帮助都可以联系我。”
陈教授永远不会忘记纸条被人从里面拿走的轻微声响,以及自此之后再也没有收到过的任何回复。
学校里流传着各种关于林雪突然辞职的猜测。
真相只有林雪自己知道,而她选择了沉默。
03
林雪辞职后的第一年,她还会定期网购食物和生活用品。
小区保安偶尔能看到她深夜出门扔垃圾,总是戴着口罩和帽子,行色匆匆。
第二年,她的购物频率明显下降。
快递员记得最后一次见到她开门是一个雨夜。
“她只露出半张脸,手在发抖,接过快递就迅速关门。”
“我还记得她眼睛很红,像是很久没睡觉。”
从那以后,所有的快递都无人签收。
外卖也从未被取走过。
一开始,送外卖的还会打电话询问。
“喂,您好,您的外卖到了。”
电话那头,只有轻微的呼吸声,然后是嘟嘟的忙音。
渐渐地,林雪的手机也彻底无法接通了。
她的社交账号长期未更新,邮箱回复着统一的自动回复:“目前无法回应邮件,请谅解。”
唯一能证明她还活着的迹象,就是那些按时缴纳的各种费用。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她提前设置好的自动转账。
林雪就像是从这个世界上蒸发了一般。
随着林雪隐居时间的延长,小区里的邻居们开始有各种猜测。
“我觉得她可能患了严重的抑郁症。”隔壁501室的退休老教师李阿姨坐在小区花园的长椅上说。
“现在年轻人压力太大了,尤其是那些高学历的,想得太多,扛不住啊。”
李阿姨摇着蒲扇,叹了口气:“我外甥女在大学教书,也是整天绷着一根弦,发表论文,评职称,累得头发都白了。”
“胡说,我看八成是被什么邪教组织洗脑了。”楼下402的张大爷断言,手指在空中划了一个圈。
“现在这些邪教组织专门盯着知识分子下手,说不定她已经被控制了思想,成了傀儡。”
“要么就是在网上欠了一屁股网贷,不敢出门见人。”楼上603的年轻住户王先生插嘴道。
“我表姐的女儿就是这样,一个月工资八千,却网贷了二十万,整天窝在家里,家里人都拿她没办法。”
还有人猜测更为离奇。
“会不会已经……你们懂的,屋里都臭了吧?”一位新搬来的住户小声说。
这话一出,在场的几位邻居都皱起眉头。
“不可能,我经常经过她家门口,没闻到什么异味。”李阿姨立刻反驳。
“说不定人家只是回老家了呢?这房子空着而已。”物业保洁大姐插话道。
“那水电费谁交的?智能电表又不是自己会缴费。”张大爷反问。
“现在可以设置自动扣款的,我女儿就是这样,出国留学三年,水电费都是自动从卡里扣的。”
04
小区里议论纷纷,猜测越来越多,但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有人建议报警,有人则认为这是干涉别人的私生活。
“人家缴费正常,没有扰民,凭什么干涉?”
“但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事后大家都会自责的。”
争论不休之间,没有人真正采取行动。
毕竟,这是一个提倡“不打扰”的时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隐私权,只要不影响他人,谁也不好过多干涉。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现代都市中被精确地计算和维持着。
邻里之间的联系,比起上一代人来说,已经淡薄了许多。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那次水管爆裂事件。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清晨,楼上603室的水管突然爆裂。
水从天花板渗出,形成黄色的水渍痕迹,逐渐扩大。
林雪家的门缝下也开始流出了水,走廊上很快形成了一片小水洼。
这次不仅是物业着急,整个楼层的住户都慌了。
水渍意味着潜在的漏水隐患,没人想住在一个随时可能发生短路或火灾的楼层里。
社区居委会第一时间介入了这起事件。
“我们多次尝试联系林小姐,包括打电话、敲门、留信,都没有任何回应。”居委会主任王女士是个五十多岁的干练女性,说起话来条理清晰。
“考虑到安全问题和可能的人身风险,我们联系了她在人事档案上登记的紧急联系人——她的姑姑。”
通过街道办的协助,居委会找到了林雪在人事档案中留下的紧急联系人信息。
林雪的姑姑住在江苏南京,接到电话后表示惊讶和担忧。
“我已经八年没见过她了,自从她父母去世后,她几乎断绝了所有亲戚关系。”姑姑在电话那头说道,声音中带着无奈。
“我们在她父母的丧礼上见过最后一面,她当时情绪非常低落,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
“丧礼结束后,她拒绝了所有人的安慰和帮助,说要独自面对这一切。”
“我们也尝试过联系她,但她渐渐不接电话,不回消息,最后彻底失去了联系。”
姑姑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林雪曾经有过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在高中时期接受过心理治疗。
“她爸妈对她要求特别高,从小就是尖子生,压力太大了。”姑姑解释道。
“高二那年她出现了严重的焦虑症状,不敢去学校,害怕见人,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情况好转了,后来考上了重点大学,我们都以为那段经历过去了。”
“没想到父母的意外可能重新触发了她的心理问题。”
得知这一情况,社区居委会更加担忧了。
“如果真的是精神健康问题,那这种长期隔绝外界的状态对她非常不利。”王主任在居委会办公室里踱步。
“考虑到她的人身安全和楼内其他住户的公共安全,我们有责任介入。”
05
在社区党支部的紧急会议上,大家一致同意联系警方处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邻里纠纷或物业管理问题了,可能关系到人身安全和生命危险。”
王主任郑重地说:“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一旦发生不测,所有人都将后悔莫及。”
居委会向街道派出所提交了正式书面报告,详细说明了情况和忧虑。
“请求警方介入调查林雪女士的安全状况,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其安全。”
报告的最后一行写道:“时间可能就是生命,请尽快处理。”
接到社区居委会的报告后,徐汇区派出所高度重视这一情况。
他们指派了经验丰富的曹明警官和年轻的小李警官前往现场。
两人在接到任务后立即出发,驱车前往森林湾小区。
到达小区时,居委会王主任和物业张经理已经在林雪家门口等候。
曹警官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材魁梧,眼神锐利,处理过无数家庭纠纷和突发事件。
但这种情况倒是比较少见。
“情况我们都了解了。”曹警官简短地和居委会、物业交流后,直接走到门前。
“林小姐,我是徐汇区派出所的曹明警官,收到举报说您可能遇到了困难,请开门让我们确认您的安全。”
曹警官的声音洪亮而平和,敲门的力度适中,既表明了官方的权威,又不至于太过吓人。
一分钟过去了,屋内毫无动静。
走廊上的几个人面面相觑,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林小姐,如果您能听到,请回应一下,让我们知道您没事。”曹警官换了一种更加温和的语气。
“我们是来帮您的,不是来找麻烦的。”
又是一阵沉默。
小李警官把耳朵贴在门上,仔细聆听屋内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他向曹警官点点头:“队长,里面好像有电子设备运转的声音,还有非常轻微的呼吸声。”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至少说明屋内可能有人活动。
曹警官点点头,继续喊话:“林小姐,我们能听到您在里面。请您开门配合我们的工作。”
“如果您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提供帮助。”
“如果您再不回应,我们将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破门而入。”
喊话持续了将近半小时,门内依然没有任何回应。
小李警官低声向队长建议:“要不要联系消防队帮忙?他们有专业的破门设备。”
曹警官思考了一下,决定先确认法律程序没有问题。
他拨通了分局法制科的电话,咨询在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我们有充分理由怀疑住户存在生命危险,多次喊话无人应答,但可以听到里面有动静。是否可以采取强制破门措施?”
06
电话那头,法制科的同事给出了明确答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在怀疑公民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警方有权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救助。”
“如果多次喊话无人应答,又有合理怀疑,可以采取强制破门措施。”
“建议全程录像取证,并有居委会、物业等第三方在场见证。”
得到法律上的确认后,曹警官决定给林雪最后一次机会。
“再给五分钟,如果还没反应,我们就破门。”他对在场所有人宣布。
小区物业找来了开锁师傅,同时准备了撬棍等工具,以防需要强行破门。
这五分钟格外漫长。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期待着奇迹发生,门能从里面打开。
曹警官不断敲门,语气越来越紧急:“林小姐,最后通牒,请您立即开门!”
门外聚集的人越来越多,邻居们听说警察来了,都从家里出来围观。
人群中窃窃私语,猜测着门后可能看到的景象。
有人担心会看到最坏的结果——一具早已冰冷的尸体。
有人期待着解开这个持续多年的谜团,好奇心战胜了同情心。
“时间到了。”曹警官看了看手表,表情凝重。
他拿起对讲机,向分局报告情况:“报告分局,林雪住所多次喊话无人应答,我们决定强制破门检查。”
得到上级批准后,他向开锁师傅点点头:“开始吧。”
开锁师傅蹲在门前,仔细检查着锁芯结构。
“这锁挺特别的,好像是定制的高级锁,内部结构复杂。”
“普通方法可能打不开,需要点时间。”
居委会王主任在一旁焦急地问:“要不要直接撬门?”
曹警官摇摇头:“先尝试技术开锁,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如果实在不行,再考虑破坏门锁或者门框。”
开锁师傅拿出各种工具,专注地操作着。
十分钟过去了,他擦了擦额头的汗:“这锁太难了,像是被改装过。”
“里面好像还有电子防盗机制,我碰到某些部位时会感受到轻微电流。”
曹警官皱起眉头,情况比想象的复杂。
“林小姐!”他再次提高声音。
“请您理解,我们是出于对您安全的担忧才这样做的。”
“现在是最后通牒,如果您能听到,请立即开门或者发出回应。”
“否则我们将采取强制措施破门而入!”
周围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可能的回应。
十秒过去。
没有任何声音。
曹警官深吸一口气,下定决心:“小李,通知总部,我们决定强制破门。”
“请求支援,同时联系急救中心待命。”
“不知道里面什么情况,做最坏的准备。”
小李迅速通过对讲机汇报情况。
曹警官转向物业:“去拿撬棍和大锤来。”
人群中有人小声说:“该不会已经……”
曹警官皱眉示意大家安静。
“各位请后退,保持安全距离。”
“现场可能存在风险,闲杂人员一律离开走廊。”
在警方的指挥下,围观群众退到了楼梯间和电梯口。
物业带来了工具,曹警官亲自接过撬棍。
“再给一次机会。”
他最后敲了敲门:“林小姐,我们要破门了,请您远离门口,注意安全。”
随后,他点点头:“开始吧。”
07
撬棍插入门框缝隙,曹警官和小李一起用力。
门框发出刺耳的声音,但门纹丝不动。
“这门质量不一般。”曹警官喘着气说。
他们换了角度再次尝试,门依然岿然不动。
“看来得用大锤直接破坏门锁了。”
曹警官接过大锤,对准锁芯位置。
“注意安全,我要砸了。”
第一下。
门锁发出沉闷的响声,但完好无损。
第二下。
锁芯开始变形。
第三下。
金属碎片飞溅,锁芯破损。
但令所有人意外的是,门依然紧闭。
“还有内锁!”开锁师傅惊讶地说。
“这门至少有三重锁,外面这个只是第一道防线。”
曹警官抹了把汗:“这不是普通住宅的标准配置。”
“看来只能破坏门板了。”
他们找来更重的工具,对准门的薄弱部位连续猛击。
十分钟后,门板终于出现了一个足够一个人钻过的洞口。
曹警官示意小李先等一下,自己小心翼翼地探头往里看。
“林小姐?我是警察,我们是来帮您的。”
里面黑漆漆的,没有任何回应。
曹警官打开手电筒,光束穿过黑暗。
他的表情突然凝固了。
“怎么了队长?”小李紧张地问。
曹警官没有回答,只是慢慢直起身,脸上写满难以置信。
“所有人待在原地,小李跟我进去。”
他的声音异常严肃:“其他人先不要进来。”
两名警察小心地钻过破洞,消失在黑暗中。
门外的人群屏住呼吸,等待着里面的消息。
几分钟后,小李的声音从里面传来:“队长,我找到电闸了。”
随着啪的一声,门缝里透出了光亮。
又过了几分钟,曹警官从破洞中钻出来,脸色凝重。
“叫救护车,马上!”
当所有人朝门内探去,瞬间倒吸一口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