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人,要坏成什么样,才会觉得“把活人关进冷库”是个好玩的玩笑?

可能大家听过很多“恶作剧”,可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有人把同事反锁进零下二十多度、缺氧、密闭的冷库里,还觉得这“没事啦,闹着玩”?

4月24日,《新京报》《澎湃新闻》等媒体联合报道了这么一件事:

在广东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一家蛋糕店,一位女员工发视频控诉:自己被男同事故意反锁进冷库。她多次敲门,无人回应,最后靠手机拨打老板电话求救,才知道冷库“内部可以开门”。她说,“自己太害怕没注意到”,“如果我没带手机,那会是什么后果?”

而这个男同事呢?

一开始死活不承认是自己干的,直到报警、警察调出监控,才低头道歉。更离谱的是,警察要拍照备案时,他还问:“我能比个耶吗?”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你没听错,他真的在这种时候,还想拍照摆pose。

事件发酵后,有网友发现这家蛋糕店在某团购平台上仍正常营业,评论区充满了网友的愤怒。

而揭西县的当地回应呢?《澎湃新闻》援引当地通报称:

“这是一次同事之间的恶作剧,目前已圆满解决。”

圆满解决?还是杀人未遂?

我们先把这件事拆开看:

零下二十多度的冷库,不是密室逃脱,不是恶搞综艺,是有实质生命危险的空间。

被困者当下极度恐惧,靠手机才脱险,而不是靠人性或者同事之间的“友情”。

施害者一开始死不承认,直到警察出面才认怂。

事后轻描淡写称是“玩笑”——就算真的只是“玩笑”,这也不是一个能随便开的玩笑。

你说说,为什么可以肆无忌惮地做出这种事?

说白了,就是仗着“玩笑”的幌子,干着最恶毒的事。

这种人,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无知”,而是被塑造、被默认、被放任。

他不是不知道冷库的危险,而是深知这样做,短时间内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反正最多就是一句“闹着玩”。

这是一种危险的氛围:不把别人的命当回事。出了事,一句“玩笑”就想洗白一切。

那位男同事的行为,怎么看都不是“无心之失”,而是赤裸裸的恶意试探。他知道关冷库门是危险的,不然怎么会一开始就死不承认?

试问,如果这个女孩没带手机,或者信号不好,或者冷库里待久了昏厥过去呢?这不就变成了一起“非蓄意杀人案”了吗?可现在呢?“圆满解决”?怎么圆满?谁圆满了?

不是我们咄咄逼人,是你这当地“回应”寒了所有人的心。

一个差点死人的事故,如果被归为“玩笑”,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

只要没出人命,恶作剧就可以免罪?如果一个人拿刀捅人,只是轻伤,也是“闹着玩”吗?

社会秩序从来不是靠“没出事”维系的,而是靠“出事之前就把苗头掐死”。你现在告诉我,这种恶意行为,是“闹着玩”?那你就是在替坏人立规矩。

一句“恶作剧”,就像一层遮羞布,把所有管理缺位、规则漏洞、人性阴暗全部掩盖住了。

对吧?企业有没有设置冷库门内开关的紧急提示?

员工有没有接受安全教育?有没有对涉事商家进行处理?

这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

而最让人觉得生气的一点是,这个男同事见到警察之后,居然还想拍照比个“耶”。

这个“耶”,是对规则的蔑视,是对伤害的轻描淡写,是对受害者的再次羞辱。

做恶者的有恃无恐,不仅仅是冷血,还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坏!

这个女孩今天是“有手机、知道打电话、冷库门有应急装置”,才逃过一劫。

可不能把所有侥幸都当作“没事”,更不能让这种“玩笑”成为下一个悲剧的预演。

恶不是因为“太坏”,而是因为“太轻松”。

而对“玩笑”的纵容,就是对下一次悲剧的准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