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德科

来看今天〔2025/4/25〕政治局会议关于房地产的表述:「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我们主要看到了这四个看点——

第一,把「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放到了更突出的位置

第二,收储政策不如预期,需要优化

第三,需要加码增量政策,持续巩固已取得的成绩

第四,房地产仍然处于化风险的叙事框架之内


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第一,把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放到了更突出的位置。

今天的政治局会议在谈及房地产时,第一句话就是「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是稳楼市的大招。这个大招,一直放在工具箱里,通常是不会拿出来用的。为什么我们知道工具箱里有这个大招?你去看2023年的4·28政治局会议与7·24政治局会议,都提到了「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这两年,这项工作确实有在做,但主要是按正常节奏推进,并没有上升到突出位置。

跟2023年的「城中村改造」相比,现在的提法变成了适用范围更大的「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已经提到了「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现在,政治局会议再把这句话说一遍,显然更具分量。

这很可能意味着: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这个一直被放在工具箱里的大招,将「有力有序地出箱制胜

昨天我们在讨论房票问题的文章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测视角:央行或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什么时候宣布启用PSL〔抵押补充贷款〕为「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提供足够的资金弹药(当年的棚改就是靠PSL投放资金来激发出澎湃的楼市动力)。


商品房收购政策

第二,收储政策不如预期,需要优化。

今天的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了「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

2024年的「5·17楼市新政」最先提出收储政策,当初的想法主要是「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配套政策有关情况,2024/5/17〕。

由于商品房跟保障房的匹配度较低——两者的地段、价格、户型面积、物业服务等要素都是逻辑迥异,所以收储政策在落地时推进速度较慢,效果不如预期。比如央企中海地产在其2024年中期业绩会上的坦言,很有代表性:「目前多个城市收储计划和价格情况来看,更适合于一些中小户型、低单价、低总价住房。中海强聚焦一线、强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总体以改善产品为主,主要的产品与收储的需求不是特别匹配。我们将积极关注这一政策的进一步发展情况。」

现在,政治局会议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是给该政策重新定下了基调与方向。

实际上,我国的保障房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范畴:从保障对象上看,它既包括狭义保障房(面向中下收入群体),也包括人才房和回迁安置房;从分配机制上看,既有出租,也有售卖,还有配给。

所以,没有必要把收购商品房的用途局限在「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上,如果能结合房票机制把用途扩大到人才房和回迁安置房上,甚至放在烂尾楼项目的期房合同置换上〔详见,德科未来城市,2025/4/22〕,那么政策功效无疑会更大。


持续巩固稳定态势

第三,需要加码增量政策,持续巩固已取得的成绩。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一季度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的同比跌幅已经收窄到了2.1%——对比一下,2024年全年跌幅是17.1%。

今天的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了「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这意味着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量、销售量等关键指标的跌幅还要不断收窄,直至回正。倘若现有的存量政策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那么加码增量政策是必然之选。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第四,房地产仍然处于化风险的叙事框架之内。

今天政治局会议关于房地产的表述,仍然是在「要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叙事框架展开的——房地产跟地方债、资本市场被一同放在了化风险的段落下。

这意味着提振楼市仍然任重道远,仍然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的闯劲和干劲。

附录:

过去34

分析经济形势的政治局会议

关于房地产的表述

2015-2025

◆2025年4月25日:「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2024年12月9日:「稳住楼市股市」

◆2024年9月26日:「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2024年7月30日:「要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2024年4月30日:「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8日:「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023年7月24日:「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2023年4月28日:「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

◆2022年12月6日:没提房地产

◆2022年7月28日:「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2022年4月29日:「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1年12月6日:「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2021年7月30日:「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租赁住房,落实用地、税收等支持政策」

◆2021年4月30日:「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2020年12月11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0年7月30日:「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0年4月17日:没提房地产

◆2019年12月6日:没提房地产

◆2019年7月30日:「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2019年4月19日:「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2018 年12月13日:没提房地产

◆2018年10月31日:没提房地产

◆2018年7月31日:「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2018年4月23日:「要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及时跟进监督,消除隐患」

◆2017年12月8日:「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

◆2017年7月24日:「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快建立长效机制」

◆2017年4月25日:「要加快形成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6年12月9日:「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2016年10月28日:「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2016年7月26日:「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

◆2016年4月29日:「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有序消化房地产库存,注重解决区域性、结构性问题,实行差别化的调控政策」

◆2015年12月14日:「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2015年7月30日:没提房地产

◆2015年4月30日:「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你也可以翻一下

我们昨天写的那篇文章

2025/4/24


主编-何玲 影像总监-费嘉

编辑-卢丹婷 编导-沈奕飞 摄像-王德正

商务总监-周慧慧 总策划-王冬莺 总编辑-刘德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