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台州、温岭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至此,台州已连续六次获此殊荣。


从戚继光抗倭九战九捷,到红十三军打击反动政权及封建势力,再到解放军在一江山岛首次开展海陆空联合作战,台州这片红色热土,始终赓续传承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

近年来,台州以“和合双拥”为理念,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部门齐抓共管、军地协调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时代“大双拥”格局,推动形成军爱民、民拥军的良好局面。

高位谋划 构建多元双拥格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台州市委市政府将双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部队建设总体规划,通过议军会议、军地联席会议、双拥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双拥专题会商会等,谋划部署双拥工作。

近年来,台州先后出台《台州市2021-2024年双拥创建工作规划》《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指导意见》《台州市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实施细则》等文件,从政策制度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拥军模式创新等方面入手,构建多元双拥格局。

成立20支拥军支前工作队伍和18支专业保障队伍,为驻台部队和来台驻训部队协调解决征地建设、数字化改造、营区营房、用水用电、医疗卫生等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和合军民周”拥军优属活动,共签订拥军协议8000份,纾困帮难2500户;设立涉军法律工作站18家,累计受理军人军属法律援助案件5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1000余次……一项项务实举措落地生根,无不承载着台州对军人的尊崇与关爱。


王国栋/摄

在台州,拥军与爱民从来都是双向奔赴。近四年,驻台部队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出动兵力10万余人次,动用车辆7217辆,解救被困人员8190人。同时,投入300余万元开展对口帮扶,结对困难镇(村)8个,帮扶困难家庭270余户。

目前,驻台部队已与台州365家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学校、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军地合力、军民同心,互办实事、互解难题。

创新引领 打造特色双拥品牌

去年8月27日,黄岩区举行2024年计划安置退役军人网上选岗观摩会。身着军装、肩披绶带的陈立打开“浙里办”APP,搜索“浙里老兵”,点击“码上安置”进行选岗。随后,工作人员进入浙江省退役军人移交安置管理系统下载并打印《选岗确认书》,交由陈立签字确认,全流程用时不到3分钟。

“网上选岗很方便,公开透明。”能够入职黄岩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陈立表示很满意。

2023年,台州在全国率先探索退役军人“数字安置”工作,在浙江省退役军人移交安置管理系统中增设“网上选岗”模块,大幅提升择岗透明度、岗位匹配度、安置满意度。

解决好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是开展双拥工作的重要落脚点。近四年,台州安置转业军官进行政参公单位比例达96.9%,安置退役士兵进事业单位比例达73%,安置工作质量居全省第2。此外,台州还成功安置35名随军随调家属、179名现役军官家属,帮助902名军人子女解决入园入学问题。


在全国率先尝试建立异地商会退役军人服务站,助推市外台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挂牌成立全省首家地市级荣军康复医院,为退役军人康复提供专业保障;打造“和合拥军生活圈”,37家“拥军服务联盟”单位、1825个社会拥军服务志愿站覆盖餐饮、文旅、金融等10余个行业,民企拥军协会年均为驻台部队办实事40余件……台州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为“和合双拥”品牌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化铸魂 营造浓厚双拥氛围

步入位于椒江区的金洋湿地公园,“台州双拥广场”6个字映入眼帘。矗立在湖面上的雕塑,由飞跃而上的鱼群与汇聚而下的水珠组成,两者相生相育,寓意军民融合。草坪上的一块块石碑,则记录着台州近代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驻台部队光荣历史以及近年来台州双拥工作成果。

目前,台州共建成32个双拥公园、24条双拥示范街,累计投放23条“拥军公交专线”,双拥文化渗透到城市方方面面。


“台州在全省率先实现双拥公园、双拥示范街、拥军公交专线市县两级全覆盖。”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总投资1.9亿元的大陈岛军事文化公园将于今年6月开园,成为台州双拥文化重要展示窗口。

近年来,台州创作红色电影《碧血黎明》、电视剧《冰雪尖刀连》、大型乱弹现代戏《我的大陈岛》,进一步丰富文化拥军的形式与内容。


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过程中,台州深挖双拥先进事迹,培树2名“全国最美退役军人”、1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2名“浙江省最美拥军人物”和一批“浙江省社会化拥军模范单位”,东海滔滔,处处涌动军民鱼水情;群山巍巍,遍地盛开璀璨双拥花。“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已逐渐成为台州人民的共识。

作者:张怡

编辑:陈佳

一审:王潇莹

二审:泮永翔

三审:黄元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