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根据资料改编,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本文旨在宣扬正义,杜绝犯罪发生,并无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

“这两万是给丽华的,你也辛苦了,给你添两件新衣服。”

听见外婆这话,在场的人都瞪大了眼睛。

辛辛苦苦照顾外婆一辈子的母亲就得两万,不管不顾的舅舅大姨竟然每人千万?

我深感不对劲,但那之后我才得知,外婆这种行为,竟然是对妈妈的一种保护……



01

我叫陈航,今年二十五岁,从小被妈妈张丽华抚养长大。

说是"抚养",不如说是"捡来的",这也是我舅舅和大姨常挂在嘴边的话。

每次家庭聚会,总能听到他们"不经意"地提起:"这孩子也是命好,被丽华捡回来,不然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流浪呢。"

妈妈从不解释我的来历,她只是告诉我:"亲情不是靠血缘决定的,而是靠爱和责任。"

我们家住在江南一个小县城。

外婆刘兰芝一直和我们住在一起,她今年已经八十五岁高龄了。

在我的记忆中,外婆身体一直不太好,特别是这两年,常年卧病在床,需要人照顾。

"航航,帮外婆倒杯水来。"妈妈端着刚蒸好的鸡蛋羹走进外婆的房间。

这是外婆最爱吃的食物,妈妈几乎每天都会给她做。

"外婆,您感觉好点了吗?"我递过水杯,关切地问道。

外婆慈祥地笑了笑:"好多了,有你们照顾,外婆什么都不愁。"

这样的场景,在我家每天都会上演。而我大舅张建阳和大姨张丽云,却很少出现。

我知道,他们只是嫌弃外婆年纪大了,是个累赘。

三个月前,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外婆突然说要回老家去一趟。

妈妈说什么也不同意,但外婆坚持要去,最后妈妈只好陪她回去。

从老家回来后,外婆就像变了个人。

她不仅身体好了很多,还突然变得"富有"起来。

她让妈妈去银行开了户,存了一大笔钱。更让人吃惊的是,她手腕上多了一只看起来就价值不菲的玉镯。

"外婆,这玉镯哪来的?"我好奇地问。

外婆抚摸着玉镯,神秘地笑了笑:"祖上留下来的,一直藏在老家,这次回去找到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

舅舅和大姨得知外婆"暴富"的消息后,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妈,您看您住得也不方便,要不搬到我家来吧?我那房子宽敞,还能给您单独一间房。"大舅张建阳一改往日对外婆爱答不理的态度,频繁来我家探望。

大姨张丽云也不甘示弱:"妈,妹妹家太小了,哪能照顾好您?还是来我家吧,我刚请了保姆,专门照顾您。"

对于他们突如其来的热情,外婆只是笑而不语。

看着他们争吵,我想起了六年前外婆中风住院的情景。

那时候,舅舅和大姨都推说工作忙,无法请假。只有妈妈一个人日夜守在外婆病床前,连续一个月没有好好睡过一觉。

"航航,别在意他们说什么。"妈妈轻声对我说,"你是我的孩子,永远是。"

我点点头,心里却不是滋味。

我清楚地知道,妈妈之所以至今未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要照顾外婆和拉扯舅舅大姨长大。如今他们功成名就,却连感恩之心都没有,只知道贪图外婆的钱财。

外婆似乎也看透了这一切,她告诉妈妈,她要立遗嘱,公平分配自己的财产。

这个消息一出,大舅和大姨更是频繁往我家跑,每次来还带着贵重的礼物,嘘寒问暖,好像外婆是什么宝贝一样。

但我总觉得,外婆的这笔"横财"来得不太对劲。

特别是想起几年前我和外婆在老家时的那个夜晚,一切就更显得诡异了

02

那是在我十六岁那年夏天,妈妈因为工作忙,让我陪外婆回老家住了一个月。

老家是个偏远的小山村,四周环山,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



外婆的老房子靠近后山,是一栋典型的江南老式砖房,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很干净。

村里人见到外婆都很恭敬,说她年轻时是村里的接生婆,救过不少人。

住在那里的第三天晚上,我被一阵细微的声响惊醒。

透过月光,我看到外婆穿着睡衣,悄悄地从房间里出去,嘴里还嘟嘟囔囔说着什么

好奇心驱使下,我悄悄跟了出去,只见外婆拿着铁锹,径直朝后山走去。

那里是村子的公墓,平日里村民都避之不及。

"外婆这是要干什么?"我心里纳闷,又不敢出声。

月光下,我看到外婆来到一座看起来年代久远的坟前,二话不说就开始挖土

更诡异的是,她挖的动作娴熟得不像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而且嘴里一直念叨着听不懂的话语。

我吓得躲在一棵大树后面,不敢出声。

大约半小时后,外婆似乎挖到了什么东西,发出一声欢呼。

她从坟里取出一个包裹着红布的盒子,小心翼翼地打开,月光下,有什么东西闪闪发光。

第二天早上,我想问外婆昨晚的事,但一看到她依旧是那个慈祥的老人,脑子就糊涂了。

难道是我做梦?但那情景又是如此真实。

此后,外婆变得越来越神秘。

有时半夜起来念经,有时对着空气说话,好像哪里有人似的。

我担心外婆是不是患了老年痴呆,但又不敢告诉妈妈,怕她担心。

回到县城后,我渐渐忘记了这件事。

直到最近,外婆突然"暴富",还有了那只神秘的玉镯,那晚的记忆又浮现在我脑海中。

"航航,在想什么呢?"妈妈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

"没什么,就是想起舅舅大姨以前都不关心外婆,现在却天天往这跑。"我随口说道。

妈妈叹了口气:"人心都是肉长的,看到利益就变了。不过外婆心里有数,你别担心。"

外婆决定在八十五岁寿辰那天宣布遗嘱的内容

这消息一出,舅舅和大姨更是忙前忙后,为外婆筹备寿宴。他们找了城里最好的酒店,邀请了所有亲朋好友,排场大得很。

寿宴前一天,我去市场买菜,碰到了舅妈李秋。

"航航啊,你妈这些年辛苦了,照顾你外婆。这次你外婆要分财产,你妈肯定得大头。"舅妈假惺惺地说。

我淡淡地回道:"舅妈,妈妈照顾外婆不是为了钱。"

"是是是,你妈心地善良。"舅妈笑道,"不过你一定要劝劝你妈,让外婆把那玉镯给了你妈。那可是好东西啊,戴在你妈手上最合适。"

听到这话,我心里冷笑。舅妈打的什么主意,我心知肚明。她是想让妈妈拿到玉镯,然后再从妈妈手里想办法弄过来。

"舅妈,那玉镯是外婆的,她想给谁就给谁。"我直截了当地说。

舅妈脸色一变,冷哼一声:"切,一个外人,倒挺会装孝顺的。也不知道你妈捡你回来是造了什么孽。"

我没理会她的挑衅,转身离开。

回家路上,我心里翻江倒海。自从外婆有了钱,亲戚们的嘴脸变得越来越难看。他们不仅贪图外婆的财产,还变本加厉地看不起我这个"捡来的孩子"。

妈妈虽然不说,但我知道她很伤心。

三十年来,她不仅照顾外婆,还将自己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家。

可现在,他们却对她恩将仇报。

我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保护好外婆和妈妈,不能让那些贪心的亲戚得逞。

但我没想到,事情的发展远比我想象的更加离奇。

03

外婆的寿宴在城里最豪华的酒店举行,来了有七八十号人,大多是亲戚和外婆的老朋友。



舅舅和大姨张罗着招待客人,脸上的笑容比平时灿烂十倍。

"妈,快坐这儿。"大舅拉着外婆坐到主桌上,又递上一杯茶,"这可是我托人从杭州带来的明前龙井,您尝尝。"

外婆慈祥地笑着,接过茶杯:"建阳啊,你有心了。"

大姨也不甘示弱,拿出一个精美的礼盒:"妈,这是女儿给您的寿礼,打开看看喜欢吗?"

礼盒里是一条价值不菲的红宝石项链。

外婆看了看,笑着道谢,但并没有立刻戴上。

妈妈坐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她只带了一束外婆最喜欢的百合花,简单却真挚。

"妹,就带这么点东西?"大姨看到妈妈的礼物,忍不住挖苦道。

妈妈淡淡地回应:"妈喜欢百合花,我天天照顾她,比什么礼物都重要。"

寿宴开始前,外婆突然宣布要分钱给子女。舅舅和大姨眼前一亮,互相使了个眼色。

"我这辈子,也就这些积蓄了。今天借着大家都在,我把钱分了,也免得以后你们为财产争吵。"外婆慢慢地说。

她从包里拿出几个红包,先递给了大舅:"建阳,这卡里是一千万,给你买房子和做生意用。"

大舅激动得手都在抖:"谢谢妈!您放心,我一定把钱用在刀刃上。"

然后是大姨:"丽云,这也是一千万,给你改善生活用。"

大姨接过红包,眼里闪着泪光:"妈,您太好了!"

我注意到,每当外婆说要给谁钱,那个人的脸色就会变得暗淡一下,仿佛突然失去了一些生机。

这种感觉很奇怪,但确实存在。

轮到妈妈时,外婆却只给了她一个小红包:"丽华,你这些年也辛苦了。这里是两万块,给你添件新衣服。"

全场一片哗然。

舅舅大姨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得到了千万,而一直照顾外婆的妈妈却只得到了两万?

"妈,是不是搞错了?"大舅忍不住问。

外婆摇摇头:"没搞错。丽华不缺钱,她有善良的心,这比什么都珍贵。"

妈妈却很平静,微笑着收下了红包:"谢谢妈,您的心意我领了。"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看妈妈那么平静,也就忍住没说什么。

寿宴进行到一半,一个穿着道袍的老人突然出现在酒店门口。他须发皆白,神态安详,但目光却异常锐利。

"哪位是刘兰芝?"老道士问道。

外婆站起身:"我是,您是?"

老道士眯着眼打量外婆:"我路过此地,感觉到有不祥之气。请问令堂最近是否得了一笔来路不明的财富?"

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外婆面色不变:"道长,您说笑了。我这点积蓄都是养老钱,哪来什么不祥之气?"

老道士摇摇头:"贫道告诫一句:来路不明的钱财,乃是祸非福。非正道之财,不可沾染。"

我心里一惊,但还没来得及问什么,老道士已经转身离去。

舅舅立刻派人去追,却发现老道士像人间蒸发一般,不见了踪影。

寿宴继续进行,但气氛已经不如之前热烈。

我注意到外婆时不时地抚摸着手腕上的玉镯,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回家路上,我问妈妈:"妈,你不觉得外婆分钱不公平吗?他们每人一千万,你却只有两万?"

妈妈轻轻摇头:"钱多钱少不重要,妈妈心里有我就够了。再说,那些钱...可能没那么简单。你没注意到那个老道士的警告吗?"

我想起了寿宴上的怪事,以及每次外婆说给谁钱时,那人脸色变暗的异象。

再联想到六年前外婆在后山挖坟的情景,一股寒意涌上心头。

外婆的财富,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那个老道士为何说那些钱会带来灾祸?还有,那只看起来价值连城的玉镯,又有什么来历?

夜深人静,这些疑问在我脑海中不断盘旋。

我决定亲自去后山看看,或许能找到些线索。

04

回到家后,外婆显得异常疲惫,早早就上床休息了。

妈妈忙着收拾东西,我则一直在想今晚的事情。

"妈,我出去透透气。"晚上十点,我对妈妈说道。

妈妈担忧地看着我:"这么晚了,去哪儿啊?"

"就在小区里走走,很快回来。"我编了个借口。

妈妈叮嘱道:"别走太远,注意安全。"

走出家门,我直奔公交站。

最后一班去老家村子的车刚好还有十分钟发车。一路上,车厢里几乎没有乘客,显得格外空荡。

到达村口已是深夜十一点半。

村子里一片寂静,只有几盏路灯孤零零地亮着。我按照记忆中的路线,来到了外婆的老屋。



屋子虽然空置了,但门锁完好。

我记得后院有个小窗户是坏的,可以从那里进去。

摸黑来到后院,果然那扇小窗户依旧没修。我费力地爬了进去,手机电筒照亮了这个许久无人居住的老屋。

屋内积满了灰尘,家具上都盖着白布,显得格外阴森。

我直接去了外婆的卧室,记得六年前她就是从这里出发去后山的。

卧室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张老床和一个衣柜。我仔细搜寻着,希望能找到关于那笔钱和玉镯的线索。

在床底下,我摸到了一个小木盒。

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和一封未拆封的信。

照片上是年轻时的外婆,怀里抱着一个婴儿,看样子应该是妈妈小时候。

信封上写着"给我的女儿丽华"几个字,但信封已经发黄,看来放了很多年。我犹豫了一下,没有拆开,而是将木盒和信一起带走,准备交给妈妈。

离开老屋,我向后山走去。

夜深露重,山路崎岖,只有手机微弱的光线引导我前行。

后山的公墓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阴森。

我记得外婆当年挖的那座坟在一棵大槐树下。经过一番寻找,我终于找到了那个地方。

可让我震惊的是,那座坟似乎刚被人动过,周围的土还是新鲜的。

难道有人也来挖过?

我壮着胆子,用带来的小铲子开始挖掘。

没挖多久,铲子就碰到了硬物。

我小心翼翼地扒开土,发现是一个红布包裹的盒子,和我六年前看到外婆挖出来的一模一样!

难道外婆并没有把所有东西都拿走?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一只和外婆手上那只一模一样的玉镯!

正当我拿起玉镯仔细端详时,背后突然传来一个阴森的声音:"你在找什么?"

我猛地回头,只见月光下站着一个穿着白衣的少女,面容清丽,但眼神冰冷。

最让我毛骨悚然的是,她的面容赫然就是年轻时候的外婆!

"你...你是谁?"我结结巴巴地问道,手中的玉镯不由自主地滑落在地。

"我是来收债的。"少女缓缓走近,声音如同来自地狱,"那些拿了钱的人,都要还债..."

我浑身发抖,想要逃跑,却发现自己动弹不得。

“啊!”我惊恐地大叫一声,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当我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外婆的卧室里,外婆还是那副苍老又慈祥的模样,正一脸关切地看着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