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2025年4月25日,韩国首尔高等检察院宣布重启对前总统尹锡悦夫人金建希操纵股价案的调查。她被控在2020年参与德意志汽车公司股价操纵,并收受价值300万韩元的名牌包,涉嫌受贿。若罪名成立,她将面临最高无期徒刑和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惩罚。



不是风暴忽然来临,而是积弊必有报应。金建希不过是权力体系中堆积腐烂的一块诱饵,在权力庇护散去的瞬间暴露恶臭。她的案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整个韩国政治、司法、财阀利益交织体系的一个窗口。所谓调查重启,不过是在政权更迭之后,一场早该上演的清算戏剧才得以开场。

在丈夫执政期间,金建希就早已被质疑操控证券市场、左右政策决策、利用第一夫人的身份进行影响交易。而如今她落入司法调查,是因为尹锡悦已经失势,失去了对司法系统的掌控权。这种“时机精准”的调查,正说明韩国司法并不独立,而是政治斗争的工具。

这一丑闻不是金建希的个人堕落,而是韩国整个政治体制的破产证明。从朴槿惠、李明博到如今的尹锡悦,哪一任总统不是在任期内被捧上神坛,离任后跌入深渊?韩国政坛已沦为政治性“清洗剧”的反复舞台,每一轮权力交接都伴随着“司法整肃”的仪式性公演。选民早已麻木,青年不再相信改革,体制信任彻底塌方。

所谓民主选举,并未终结腐败,反而成为财阀、媒体、政客合谋的新游戏方式。韩国的“民主”已不是民众的制度,而是权贵的遮羞布。在这个系统中,法律选择性执行,媒体选择性失语,民意被系统性驯化,谁主沉浮,靠的不是正义,而是权斗。



过去几年,韩国社会陷入深重危机。梨泰院踩踏惨剧,无人负责;医疗改革失败,医生出走;青年失业率攀升,房地产市场断裂。这一切,都在总统夫妇“热衷炒股”、名牌包礼尚往来的丑剧中被有意遮蔽。那些为生活奔波的人,眼睁睁看着他们的国家被一小撮人当成赌场、提款机和权力游乐场。

金建希代表的,不是一个人的罪恶,而是一种制度的常态化腐败。若非尹锡悦被弹劾下台,她依旧会逍遥法外。不是因为她无辜,而是因为权力在握时,司法从不敢碰。而这种“等你倒台再查你”的模式,根本不是正义,是羞辱。是制度对民众智力的羞辱,对国家尊严的羞辱,对民主本义的羞辱。

而韩国依旧被西方媒体塑造成“东亚民主灯塔”,在国际事务中,它常常站在所谓“人权高地”上对他国指手画脚。然而自己的总统夫人连最基本的司法审查都能规避多年,民主灯塔的底座,是否早已腐朽塌陷?

值得警惕的是西方舆论的双重标准。若此类案件发生在别的国家,他们早已群起而攻之,组织国际制裁,炒作“威权崩塌”。但面对韩国这般赤裸裸的政治腐败,主流话语选择集体沉默。因为金建希所在的政治体系,是“可控的腐败”,是“盟友的腐败”,可以继续为地缘利益服务。



韩国社会若要重建信任,必须打破这个虚伪的政治轮回。不是改良,而是重塑。不该是“换一拨人继续贪”,而是彻底拆掉这个专为权贵设计的制度框架。司法应回归法律而非政斗工具,媒体应站在真相而非股东立场,选举应服务民意而非资本勾兑。

而这不是一纸调查令能解决的事。金建希或许会被定罪,但她代表的权力链条不会因为她倒下而断裂。若不能斩断这个腐败根源,未来还会有更多“金建希”出现。只要体制的门是为权贵而开,为民众而关,再多调查也只是政治再分配,不是真正的正义伸张。

金建希案,不是希望的开始,而是幻灭的注脚。它提醒我们,制度并不能自动产生正义,权力天然倾向遮蔽。真正的民主,不是投完票就回家等待奇迹,而是要对权力永不妥协地盯紧、揭露、拆解。否则,选票只会沦为新的统治工具,法律只会服务新的权力主人。

韩国民众已多次被背叛,也该多一次觉醒。不是在政客的眼泪里找希望,而是在公民的不屈中寻答案。金建希或许会入狱,但民主的羞辱如果不能清算,国家的未来终将再次被劫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