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

我觉得我这篇作文写得特别好,

一定能得A+”

“妈妈,我这次考试能得双百。”

孩子这样说是自信的表现吗?

“这么简单的事,我都做不好,

我是不是特别差劲?”

“别人都能做得很快,我就不行,

我是不是很笨?”

孩子这样说,就是没有自信吗?



自信的孩子会自带光芒,

他们走路会昂首挺胸,

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会从容不迫、保持冷静。

而不自信的孩子,

往往会因为一点小挫折就灰心丧气,

甚至自我否定。

我们要知道,


自信≠盲目自大


自信≠完美主义


自信≠压抑脆弱


自信≠永不犯错

自信≠自我感觉良好

自信的孩子并不是100%一帆风顺的,

他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

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

并从中吸取经验,

让自己在挫折中不断成长。



真正自信的孩子,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

允许自己做得不够好,

他们勇于接受批评,

并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和挑战,

成为更好的自己。

很多家庭会因为学习和孩子产生矛盾,其实我们换个说法,结果可能就会改变。

把这5句与学习有关的话挂嘴边,让孩子一天比一天自信,一天比一天优秀



第一句话:今天没用妈妈提醒,你主动写作业了,妈妈看到了你的努力和进步,这真的很棒!

语言模式:用积极的鼓励代替消极的惩罚或指责

如果孩子没有主动写作业,我们要怎么说?

可以不说嘛!

我们肯定是要认可和鼓励孩子表现积极的方面。

如果没有,也不用硬夸,孩子是能听出来的。

但只要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变化,

我们都可以用真诚的语言去肯定,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被关注。

比如:

今天你主动整理了书桌,让人感觉非常整洁,心情都跟着好了呢!
我看课堂测验一直保持在95分以上,你是怎么做的?
最近笔记很详细,能看出你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这样的肯定,不仅能逐渐提升孩子的自信,还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第二句话:第一次做不好很正常,你想不想再来一次?

语言模式:鼓励孩子尝试和坚持

做不好没事,

不会做也不用担心,

重要的是是否尝试、是否再试一次。

学习上,孩子会经常遇到难题。

遇到难题,孩子的反应很重要。

如果遇到难题就放弃,孩子会越拉越多导致成绩下滑,还可能产生畏难情绪。

家长的鼓励和支持,会给孩子带来强大的力量!

“那就再试一次!”

孩子的自信也是在反复尝试下逐渐建立起来的。



第三句话:你觉得怎样能把这道题解出来呢?

语言模式:启发孩子思考、寻求解决方法

面对不会的数学题,孩子想要寻求父母的帮助。

这时,父母“懒一点”“笨一点”反而能激发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宝贝,这道题考的是什么啊?”

“这道题要运用什么公式啊?”

“题里给了什么已知条件啊?”

“运用这个公式好像解不出来,还需要用什么啊?”

心理学家指出:
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个是他自身现有的水平,另一个是通过引导能达到的潜在水平。

因此,父母运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句话:你把读过的书都放回书架上了,真是个好习惯!

语言模式:鼓励孩子养成生活习惯,从自己分内的事情做起。

调查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比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绩更优秀。
哈佛大学也曾做过一项调查:成功的人拥有很强的自立能力,他们从小就能够独立完成分内的事。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里的孩子少了,再加上现在孩子学习任务重、又有各种兴趣班要参加,很多家长便包办了孩子的所有事务。

如果孩子能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培养独立性,增强责任感,还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以后上大学或进入社会,这些能力将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基石。



第五句话:你来计划一下我们的周末生活,怎么样?

语言模式:鼓励孩子学会计划、练习安排、掌握时间。

很多孩子写作磨蹭、做事拖沓,家长在旁边看了干着急。

如果家长一味地催促和指责,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不如把安排时间的权利交给孩子,让他们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

比如,周末的时候、放学回家后的时间,让孩子计划一下家庭活动,既能锻炼孩子的计划能力,又能增进亲子关系。

孩子学会安排时间后,不仅能提高做事效率,还能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生活是由自己来掌控的,而不是被父母催着走的。

这样,孩子在做其他事情时,也会更加自信和从容。



家长的话语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多用这5种方式和孩子说话,

帮孩子建起自信的桥梁,

唤醒内心的阳光,

让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