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从理论层面而言,二者是存在同时回归的可能性的,而导致未能同步回归的关键因素就在于葡萄牙。
在当年我国制定澳门回归方案时,拟定了三个不同的版本:澳门回归时间早于香港、晚于香港,以及与香港同时回归。在这三个方案之中,我国最期望的便是澳门与香港能够同时回归。究其原因,在于我国长期秉持着“港澳一体”的原则。当时香港将于1997年回归祖国已基本确定,自然希望澳门能一同回归,如此“双喜临门”,意义非凡。然而,葡萄牙却在这一时间节点上表示了反对,葡萄牙为何会反对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这一事件的根源其实与香港问题相关。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确定香港回归的相关事宜,并且给予了英国12年的缓冲期。倘若香港和澳门同时回归,那么葡萄牙所能获得的缓冲期便不足12年。这让葡萄牙心生不满,觉得自身受到了区别对待,心想难道我葡萄牙比英国差吗?不行,英国有12年,我也必须有12年。鉴于葡萄牙在这方面的诉求,我国也表示理解。所以在1986年与葡萄牙的谈判中,我国提出希望澳门能在1998年回归。从1986年到1998年,恰好也是12年,我国认为葡萄牙应该没有异议了。但出乎意料的是,葡萄牙依旧不同意。
在1986年10月21日至22日的谈判中,葡萄牙对我国提供的各项草案均做出了回应,然而唯独在交还澳门的时间这一关键问题上保持沉默。葡萄牙为何不表态呢?其实质是企图拖延,并不想过早地将澳门归还给我国。这里需要了解一个重要知识点:在香港问题的谈判中,中英两国历经两年多艰难的谈判,其中主要的分歧就集中在香港的主权问题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葡建交之时葡萄牙就已明确承认我国对澳门拥有主权,所以在澳门主权问题上,中葡两国并无争议。但既然葡萄牙已经承认了我国对澳门的主权,理应归还澳门,那为何还要拖延呢?
一直拖到1985年11月,中国外交部前往葡萄牙访问期间,才再次就澳门回归问题展开谈判。可能有人会疑惑,为什么一定要前往葡萄牙里斯本进行谈判呢?难道不能在北京谈吗?这背后其实隐藏着葡萄牙的算计。
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英国方面每次都是来华谈判,从未有过中方前往英国谈判的情况。这一谈判地点的选择看似平常,实则意义重大,它关乎领土主权这一原则性问题,谈判地点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这片土地的归属。那么,为何在澳门问题上,我国会前往葡萄牙进行谈判呢?核心原因就在于“葡萄牙是小国”。
1952年,针对中葡关系问题,毛主席曾做出“大国从严,小国从宽”的指示。因为葡萄牙是小国,并非我国的主要敌人,是可以团结的对象,所以我国在处理与葡萄牙的关系时,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态度,同意前往葡萄牙进行谈判。不过,名义上此次并非正式谈判,而是访问与交换意见。在出发之前,我国谈判代表团相对乐观,认为葡萄牙所计较的不过是面子问题,也就是12年缓冲期的问题,我国愿意满足其诉求。并且想着,无论怎样,葡萄牙也应在2000年之前将澳门归还我国。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葡萄牙总统苏阿雷斯明确提出,在本世纪内交还澳门不合适,时间过早,应考虑在下个世纪,即在21世纪的适当时间来解决澳门问题。这一表态完全出乎我国代表团的意料,因为这与之前双方沟通的情况大相径庭。
葡萄牙外交部长米兰达表示,他们认为澳门和香港存在巨大差异。具体而言,1898年的中英条约明确规定了香港的租界时间为99年,到1997年自然到期,而1887年签订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却未规定澳门的租借期限,并且澳门在葡萄牙的统治下已超过400多年,所以澳门的过渡期理应更长。
至此,我国外交人员才明白葡萄牙坚持让中国前往葡萄牙谈判的真正意图。原来,葡萄牙国内上下普遍不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澳门归还给中国。有人主张在2003年归还,因为那时葡萄牙占领澳门刚好达到450年;还有人提出在2053年归还,这样就凑足了500年。葡萄牙政府有意利用主场优势,向我国展示其国内不同的声音,并借助东道主的身份对我国施压,企图迫使我国妥协。
但我国怎会轻易妥协?在香港问题上,我国面对英国都毫不退让,又怎会向葡萄牙妥协呢?当时前往葡萄牙访问的是我国外交部副部长周南,他明确表态,中国政府的坚定立场是必须在本世纪内恢复对澳门的行使主权,绝不可能同意将澳门问题——这一殖民主义的尾巴拖到下一个世纪去解决。在如此重大的原则问题上,中国政府不会做出任何让步。随后,周南副部长取消了会谈后的记者会以及在葡萄牙的游览行程。
看到我国态度如此坚决,葡萄牙方面顿时慌了神。1987年1月6日,葡萄牙政府紧急召开国务委员会议。会议认为,维持澳门的稳定与繁荣,维护葡萄牙的利益,保持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至关重要。葡萄牙不应在归还澳门的日期上与中国僵持不下。于是,葡萄牙方面决定,既然中国要求在本世纪内解决澳门回归问题,那就定在2000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将澳门归还给中国。我国对葡萄牙这一略显小气的做法感到哭笑不得。
1987年1月21日晚,周南邀请葡萄牙代表共进晚餐,并在席间说道:“你们不是12月25日要过圣诞节吗?圣诞节过后紧接着就是长假,在长假期间举行回归庆典恐怕不太合适吧?是不是稍微提前一点更好呢,这样你们也不用加班。”葡萄牙代表仔细思量后,觉得确实有道理,便回国请示相关事宜。最终,葡萄牙方面接受了我国的提议,确定在1999年12月20日将澳门的管制权正式移交给中国。
那么为什么既然葡萄牙早晚都要归还澳门,为何不早点归还,卖我国一个顺水人情呢?答案就在于一个“利”字。在当时澳葡当局的行政管理体系中,葡萄牙人以及土生葡人(即在澳门出生的葡萄牙人)占据了几乎所有行政高层岗位。澳门的财政收入,大部分都用于支付这些人的工资。以1984年为例,葡萄牙派往澳门任职的官员多达701人,这些人的年薪累计超过1亿。
此外,当时澳门规划建设的机场、深水港、跨海大桥等项目,均由葡萄牙公司承包。众所周知,基建行业利润丰厚。并且自1974年以后,葡萄牙国内政党林立,政党选举需要大量资金。而这些政党通过博彩公司获取政治献金,用于竞选活动。所以,当时周南副部长明确指出,葡萄牙企图尽可能多地从澳门获取利益。
那么,我国为何一定要在2000年之前解决澳门问题呢?仅仅是为了解决殖民主义遗留问题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在我国看来,澳门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香港问题、台湾问题紧密相连。如果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间隔过长,将会对香港的繁荣稳定产生直接影响。这并非危言耸听,当时葡萄牙曾公开宣称,希望澳门能在997年后回归中国,以便吸纳因香港回归问题而外流的资金,我国自然不会让葡萄牙的如意算盘得逞。
由此可见,每一个看似细微的历史细节背后,都蕴含着大国之间激烈的博弈。1997年,维多利亚港的钟声敲响,宣告着殖民者在香港的统治终结;1999年,大三巴牌坊前五星红旗飘扬,澳门回归祖国怀抱。这两个年份,不仅铭刻在历史的长卷中,更凝聚着一个民族百年来的血泪与尊严。从鸦片战争列强用刺刀撕裂中国山河,到谈判桌上中国人坚定地捍卫主权,这一百多年来,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历经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挥洒了满腔热血。如今,辽宁舰巡弋在南海,港珠澳大桥如巨龙横跨伶仃洋,中国正昂首迈向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