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秋臣

看完《借命而生》大结局后,想着自己应该认真写点东西,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



首先需要给这部剧一个定位,看《借命而生》时尽量不要以悬疑标签打开,该作品更多的是在讲命运与时代,以及所有人物被困住的一生。

人的命运,只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最后选择独守大山且丧妻的杜湘东(秦昊饰演)、倾其所有归来复仇等待服刑的徐文国(韩庚饰演)、无奈成为替罪羊并早早离世的姚斌彬(史彭元饰演)、在丈夫追捕执念下痛失孩子和生命的刘芬芳(钟楚曦饰演),错过挚爱并嫁给反派的孙永红(林博洋饰演),无法接受结局选择跳桥自尽的唐尧鑫(苏小玎饰演)……剧中的每一个角色,包括剧中没有演到的人物,他们也都只是时代的棋子。





还记得杜湘东初次在看守所亮相的时候,我就觉得棋子的出现另有用意,这种东西需要打磨才能圆滑,就像人需要不断被磨平棱角,而且棋子又天然带有被摆布和操控的意象,与本剧真正的核心不谋而合。



最明显的大概就是杜湘东盯着棋盘去思考案件人物关系那幕,已经将人与棋子近乎画上了等号。

进了看守所的犯人想要吞棋子结束自己的生命,大结局里看守所拆迁后那些被弃置的废棋子根本无人在意。



每一幕似乎都在疯狂呐喊,却无法真正说出口。

人们不可控的命运,时代不断更迭的无力感,无处不在。



我记得第五集的结尾,是杜湘东映在窗户的铁栅栏中的脸,镜头逐渐拉远。这里仿佛是一个牢笼,困住了本来向往自由的鸟儿。

最后,看守所和六机厂等回忆里的地方都在墙上喷着“拆”字,杜湘东还帮忙补上了最后那一点。

这个设计是很妙的,旧的终究还是要拆去,但企图修补残缺正义的人,却并不拥有改变大局的能力。

这说的不止是杜湘东而已。

那场地震,崩塌的也不只是看守所而已。

我印象最深的台词,是第12集里工人突然跑过来说的那句话——墙塌了,但好在没砸到人。

很突兀的一句台词,但细想想却很有味道。



在没看到大结局前,叶秋臣一直认为“借命”这个行为只是属于徐文国的,因为姚斌彬明确希望对方能“替自己好好活着”。

直到最终章,才明白了“借命”的升华和意义。

那个时代的人,很少有能够单纯为了自己而活,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借了命。

为什么杜湘东一直在大雾之中行走?

是的,他始终在找姚斌彬案件的真相,带着内心的迷茫去找,这与大雨中打着手电筒是相同的寓意。

但是,他更是在找活着的意义,在找他存在的意义。



雾散了,人也走到了终点。

但散去的雾,还会再回来。

雾里面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

大结局里,杜湘东终于明白,自己也是“借命而生”的。

借着追捕徐文国的执念而生,我记得第一集里有个镜头印象很深,在徐文国入看守所拍照的时候,闪光灯之后就是杜湘东的脸,暗示两人的命运交错。

同时也借着给姚斌彬追求真相的执念而生,为此杜湘东甚至放弃了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刑侦岗位,彻底改变了命运。



杜湘东,更是借着刘芬芳的遗憾而生。

大结局里,剧情终于揭开了答案,其实刘芬芳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这让此前诸多的不合理画面都瞬间成为了伏笔。

在刘芬芳对杜湘东欲言又止之后,其实她怀孕的事情已经很明显了,后面还有段很突兀的送医院戏份,但只通过芬芳蹄花店铺的灯灭了来暗示她生命的终结。



随后出现的刘芬芳一直都不对劲,19年后的秦昊都上了老年妆,但钟楚曦还是曾经的年轻模样,而且说的话与过去的相似度极高。张向阳说要给杜湘东介绍新对象,这个行为本身就暗示着曾经的伴侣已经不在人世了,否则张向阳也不会做这么渣男的事儿。

曾经的刘芬芳对杜湘东还是要表达个人看法的,比如她不希望杜湘东一直守在大山里,并给他推荐了更高薪的工作。而幻想中刘芬芳则是完全支持杜湘东的想法,因为这本身就是杜湘东幻想出来的。

剧情里还有很多前后呼应的情节,比如当初的徐文国是逃出看守所的,后来的他去看望杜湘东则是挥着手走出去的,命运的齿轮悄悄在此处咬合了。

还有唐尧鑫和孙永红相互之间对求生欲望的唤醒,不同的结局选择也暗示着他们的命运背道而驰。



大结局在设计上确实有点细思极恐的味道,很多情节在一刷时根本没发现,而这些细节似乎才是整部剧的灵魂。

《借命而生》这部剧,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也有一些过于晦涩和阴暗的冗余拖沓。总的来讲很挑观众,符合口味的会非常偏爱,不对眼缘的话就会相看两生厌。

但看剧和做人差不多,没有准确的答案。

随心选择,不必顾及其他。

文/叶秋臣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