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纸上谈兵,输了长平之战、葬送四十万大军,还被后世骂了上千年。从此“纸上谈兵”以贬义词存入中国辞典。可是,在中国近代,却有一位军人,一生只在“纸上谈兵”,并荣升陆军上将,天下无人不服,都认为这是他该得的荣誉,他就是军事理论家蒋百里。





蒋百里很多人都熟悉,他是蔡锷的同学,也是徐志摩的好友,还是梁启超的亦师亦友,他同时还是钱学森的夫人蒋英的父亲。他虽然说是一个文人,但是他有一个将军的头衔,而且还是一个上将的将军头衔。蒋百里的一生也因有这个头衔而一直被看不起,为什么呢?因为顶着这个上将头衔的将军蒋百里一辈子都没有上过战场指挥战斗,他一直被认为是名不副实,而且还被认为是最会“纸上谈兵”的将军,



抗日战争时期,很多人都害怕日本的强大,对抵抗日本侵略毫无信心。蒋百里为了鼓舞国人的斗志,写了军事著作《国防论》,首次向国人提出了全面抗击日本侵略的办法,告诉大家,中国不会亡,是有办法的。书中,蒋百里提出三个要点:一是不怕日本掠夺,但要防止蚕食,不让日军有安定的后方;二是开辟上海战场,拉大日军战线;三是以空间换时间,打持久战。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胜败,坚决不与日本讲和,抗战到底。从后来的战争进程看,蒋百里的预言都得到了实现。他准确地看到日本的弱点,虽强但不耐久,达到进攻的顶点后,便无力扩张战果,陷入消耗战即意味着日本的失败。



遗憾的是,蒋百里没有看到最后的胜利,在1938年11月4日,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终年56岁。这时候,武汉会战刚刚结束没多久,日军的攻势正如他所预测的那样,达到顶峰后,却陷入了兵力不足的困境,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而敌后抗日战场也风起云涌,使日本以战养战的计划全面破产。所以说他的“纸上谈兵”是可以落地的,是经得起实战考验的,与赵括的“纸上谈兵”完全是两码事。遗憾的是蒋百里一生都没能上战场,因为他求胜心切,从而欲速不达,欲望太多,难成大事。他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他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16岁考上秀才,这一年他被“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成变法”这两个事件深深地触动了,因为他看到中国人民在战火之中呼救,他立志要救国救民。此刻他深知军事的重要性,于是他19岁时毅然放弃了科举考试,选择了投笔从戎。他东渡日本,进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到国外后,他看到日本和中国的差别,越发渴望学成归国去帮助国家强大。在求学期间,他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士官,给自己制定了魔鬼般的训练计划,每天4: 00起床去拉练,一有空就进行特训,所以毕业的时候他就从一个赢弱的书生,完完全全的变成了一个合格强壮的士官了。除了步兵科以外,蒋百里还选修了别的课程,他还学了骑兵,他的骑兵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课余时间蒋百里还为了探讨救国救民之路,他组织留日学生办了杂志宣传进步言论,毕业时他荣登了士官榜的榜首。



综上,蒋百里写在纸的一些军事策略之所以能落地,离不开他对日本的研究,他不能亲自带兵上战场,缘于他才华超人,蒋介石不敢用。所以当别人对你羡慕嫉妒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自我强大并超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