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贯提倡入乡随俗,可他自己却有个旧习惯一直改不了,那就是毛泽东一生喜欢睡硬板床,不然走到哪都是一样,哪怕出访苏联也是如此。这既是他一辈子的生活习惯,更是他不务华靡、安于清贫的精神体现。
毛主席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从北京出发前往莫斯科,这是他一生当中第一次出国访问。毛泽东此次出访有两个目的,一是给斯大林祝寿,二是签订新的中苏条约。
毛岸英护送毛主席前往莫斯科,在火车车厢的颠簸摇晃中,毛岸英向毛主席走来。爸爸躺下休息一会儿吧。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的毛主席,平日里很少有时间同儿子在一起说说话,谈谈心,现在儿子就在身边仍未睡觉。他放下手里的笔,转过头来对毛岸英说。我学了几个俄文单词,背一遍给你听听看发音准不准。爸爸这么忙,还有时间学俄语呀。你说,我听听看。达瓦西里是同志的意思。兹特拉斯特乌耶杰是您好的意思。斯巴塞巴是谢谢。达斯维达尼亚是再见的意思。毛岸英见父亲又要点烟,连忙劝说,香烟有害健康,您要少抽呀。毛主席于是问道,香烟这个词在俄语中怎么说?苏联都有哪些好烟呢?
毛主席出访苏联
十天后,毛泽东到达莫斯科,斯大林等苏共中央领导人以最高的礼仪,来欢迎这位来自东方的不受谴责的胜利者。欢迎仪式结束后,毛泽东下榻于莫斯科西南郊姐妹河畔的孔策沃别墅。这是斯大林在卫国战争期间的住所,房子不大,地上有三层,一二层住人,顶层是台球室,地下室有厨房。工作人员用房和作战指挥室等等。毛主席一贯提倡入乡随俗,可他自己却是一个不改旧习惯相当顽固的人。他走进给他安排的卧室,像当年来到新战场那样默默地侦查一番,然后用手按了按软蓬蓬的高级沙发床和鸭绒枕头,就皱起眉头说。我睡不了这种软床,把我用的东西和书拿来。我马上去办。站在一旁的李家骥知道毛主席进城以后,睡的一直是硬邦邦的木板床,书籍占据了大床的一半空间。
毛主席与斯大林
毛主席又嘱咐道。不能麻烦人家,我们自己想办法。主席,这好办,我们把垫子掀开,铺上木板就行了。晚上中国大使馆的同志把木板送来了,上面铺上从国内带来的毛主席用惯了的旧褥子、白床单,同时铺上灰毯子、毛巾被、荞麦皮枕头。
苏方对中国人为毛主席搭起的新床感到难以理解。斯大林的卫队长别里别契,打着手势叽里哇啦地质问李家骥,为何要把苏联的卧具撤换掉?师哲连忙用俄语解释道。毛泽东同志有用自己被褥的习惯,这样才能睡好觉。别里别契耸了耸肩膀,表示还是难以理解,直到师哲详细给他讲了毛主席多年来形成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习惯之后。他才竖起大拇指说,毛主席真伟大,毛主席太简朴了。当天晚上,就在这张临时搭起的木板床上,毛主席度过在他乡的夜晚。
木板床
毛泽东晚年,一直保留着睡硬板床的习惯,他把人生最后一点体温也留在了硬板床上。不过,随着年事渐高,体弱多病地行动不便,他的硬板床也做了一些细微改动--因为他常常坐卧在床上看书,于是他的床也改成了一种奇特的样子:它宽达五尺,为了便于放书,有意做成一边高一边低,即靠墙的半边低,全部被书籍占据。毛泽东便斜靠在外部小半边上看书,虽精神已不济,但兴味盎然。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