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的诗

第68首


诗歌

春逝

文/格命草

春姑娘就要远嫁

而我还在暮色彳亍

她的脚步沉沉睡着

要我为她唤醒久违的爱情

我硬着头皮答应

可我想逃离这春天

她戴着欢乐而来

裹着悲痛离开

我的心像热锅上的蚂蚁

无着落的脚该往哪儿迈

我默默地喜欢里

夹杂着整个春天的绿

那绿像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又在一声闷雷中轰然倒塌

我被埋葬在自己的绿里

春姑娘没有回头

她只是默默地彳亍

向着不知名的方向

我知道

她不是紫霞仙子

我也不是孙猴子

春天也不是春天

赏析

《春逝》以季节意象为载体,书写了一场关于情感失落与自我觉醒的精神突围。诗歌通过拟人化的“春姑娘”形象,将抽象的时光流逝与情感变迁转化为可触的叙事场景,在虚实交织的意象群落中,展开对爱而不得的疼痛、理想崩塌的怅惘,以及自我认知重构的深层叩问。

诗中“春姑娘”的拟人化书写极具张力——她既是自然时序的化身,也是美好情愫的隐喻。“远嫁”这一婚俗意象的植入,赋予季节更迭以仪式化的悲剧色彩,暗示某种注定消逝的宿命感。诗人以“暮色彳亍”的自我形象与之形成时空对照,“暮色”既是物理时间的黄昏,亦象征心境的困顿迷茫,而“彳亍”的动作性书写,则将内心的迟疑、徘徊外化为具体可感的肢体语言。

“欢乐而来”与“悲痛离开”的对比句式,构建起情感的二元对立结构。诗人以“热锅上的蚂蚁”这一日常化比喻,消解了传统诗歌中伤春主题的典雅气质,转而以粗粝的现代性表达,凸显情感撕裂的真实痛感。值得注意的是“绿”这一核心意象的递进式运用:从“整个春天的绿”的蓬勃生机,到“参天大树”的理想建构,再到“轰然倒塌”的瞬间崩塌,最后沦为“埋葬自己的绿”,形成从希望到毁灭的闭环叙事,暗合存在主义语境下人类自我构建与解构的永恒命题。

诗歌第三节出现关键转折:“春姑娘没有回头”的决绝姿态,打破了传统抒情诗中“等待—挽留”的经典范式。诗人以“紫霞仙子”与“孙猴子”的影视文化符码,完成对浪漫主义爱情神话的现代解构——当“春天也不是春天”的断言掷地有声,表层的伤春叙事便升华为对本质的哲学思辨。这里的“春天”不再是单纯的自然季节,而是被解构为虚妄的理想载体、错位的情感投射,乃至所有被赋予永恒意义的幻象总和。

诗人通过“答应—逃离—埋葬—顿悟”的心理轨迹,完成了从被动承受者到主动解构者的身份转换。“硬着头皮答应”的勉强,折射出面对情感承诺时的伦理困境;“想逃离”的本能反应,揭示出理想与现实碰撞时的本能防御;而“埋葬在自己的绿里”的自我献祭,则隐喻着旧我在精神废墟中的涅槃可能。最终“不知名的方向”的开放性结尾,为文本预留了超越具体情感经验的阐释空间,指向更具普遍性的人类生存境遇。

诗歌在语言层面呈现出鲜明的混搭特质:“热锅上的蚂蚁”“闷雷”等口语化表达,与“彳亍”“远嫁”等书面语汇并置,形成雅与俗的张力场域。这种语言策略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审美惯性,使痛感的传达更具直击人心的力量。而“绿”作为核心意象的反复变奏,既遵循诗歌的韵律法则,又承担着结构全篇的叙事功能,体现出诗人对现代诗歌形式美与意义表达的双重把控。

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它跳出了伤春惜时的传统窠臼,在自然意象的现代性转化中,书写出当代人在理想与现实夹缝中的精神突围。当“春天也不是春天”的断语划破抒情的迷雾,诗人不仅完成了对一段情感的告别,更完成了对虚妄幻象的清算——在这片坍塌的精神废墟上,或许正孕育着更具真实质地的生命新绿。这种在解构中重构的书写姿态,恰是现代诗歌抵达存在本质的有效路径。

往期诗歌

格命草


格命草,自称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读睡诗选》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主编出版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目前选评经典诗歌,名人名诗500余首,《格命草诗评(一)(二)(三)(四)(五)》已完成,诗评系列丛书正在持续创作中。付费评诗,付费写诗评集,付费推广诗歌,个人诗集出版,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详谈)。

关注格命草,一起读经典

赠送您诗集《读睡诗选》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

《格命草诗评(第二辑)》

《格命草诗评(第三辑)》

《格命草诗评(第四辑)》

《格命草诗评(第五辑)》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第五辑)》历时一年多,共收录诗评500篇,72万多字,目前头条阅读量110多万次,微信公众号阅读量130多万次,百度阅读量55多万次,时机成熟会正式出版。欢迎收藏阅读。关注格命草微信公众号,阅读最新诗评,如需付费评诗,付费推广诗歌,付费写诗评集,个人诗集出版,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详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