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当今世界的秩序体系正在经历一场“爆破性冲击”。不是抽象意义上的,而是真实存在的、由一个人的重新登场引发的动荡。这个人,就是唐纳德·特朗普。

4月23日,欧盟前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一场公开演讲中毫不掩饰地指出:“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开始,就像一场地震。”他说得直白,却道出了欧洲高层对未来全球格局深深的忧虑。他甚至直指当前世界秩序的基础已遭“爆破”,而在这场巨震之下,欧洲和中国必须摒弃不信、停止对立,否则整个体系将被拖下深渊。



博雷利不是普通政客,他曾是欧盟最高层级的对外代表,现任欧洲顶尖智库负责人,其话语既有系统性分析,也传递出欧洲战略界的真实判断。他的这番发言,实际上等于公开向中欧双方喊话:别再沉溺于冷战思维,世界已经等不起!

他为何此时发声?原因清晰:特朗普的归来不只是“重返白宫”这么简单,而是延续他在第一任期未完成的“毁灭式重构”,且以更加激进的方式推进。他的“关税核弹”一波接一波,不论是欧洲还是中国,谁都不可能置身事外。而在全球经济结构持续震荡的背景下,如果中欧继续陷入“结构性对抗”,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博雷利指出,市场正在以自身逻辑对特朗普做出反制:极限关税政策不可持续,因其违背基本经济规律。他直言,“贸易战必将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崩溃”,这不仅是预警,更是现实的严肃陈述。对中国而言,这意味着更复杂的应对环境;对欧洲,意味着陷入美式单边逻辑中的被动局面,一旦全球供应链被撕裂,欧洲将失去价格优势与市场黏性,甚至被彻底边缘化。



在这种背景下,博雷利提出“中欧无法承受持续对立”,这句话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是一种战略判断。中欧之间的问题虽多,却远不到难以共处的地步。真正危险的是:特朗普执政带来的体系性破坏,以及西方舆论场上逐步蔓延的“冷战化”风潮。一旦中欧陷入互不信任的怪圈,整个自由贸易架构和国际合作机制都将瓦解。

用更直接的语言说:你以为现在是中欧博弈的阶段,实则是生存共振的时刻。任何还在炒作“脱钩论”、“价值冲突论”的势力,都是在为特朗普新冷战战略开路。博雷利此番讲话,实际是从战略高度发出的劝告:中欧必须联动,在地缘政治重新洗牌之际保持战略自控。

博雷利并未呼吁高层外交突破,而是主张以“民间交流”“学生互动”等软性方式增进理解。他显然意识到,在当前右翼膨胀、舆论极化的欧洲社会环境下,官方对话容易被民粹裹挟,只有通过社会、文化、人文的长期连接,才能在中欧之间建立起更深的互信基础。这种“以柔克刚”的战略思维,展现出老牌外交家的清醒与智慧。

过去几年,欧盟对华政策反复摇摆,一方面言必称“合作伙伴”,一方面又屡次在高科技、安全、涉台涉港问题上跟随美国操作,既失原则也失信用。而现在,特朗普强势回归,让欧洲真正意识到,美国并不欢迎一个有独立战略能力的欧盟,它要的只是一个听命的工具人。对中国“开战”不是为了保欧洲,而是为了掏空它。

所以,博雷利的话不仅是对中欧的提醒,更是对整个西方世界的拷问:你们还要为美国的霸权游戏陪跑多久?中欧如果继续被“阵营思维”绑架,失去主动权的将不仅是发展机会,更是区域稳定与长远话语权。

他还补充道:“这种疯狂之举正在为欧洲国家创造机遇。”这句话颇有深意。与其被特朗普强行拖入经济内卷,不如与中国展开务实合作、对冲美方的极端策略。而这种“战略选边”窗口期正在快速收缩,稍有迟疑,便会再次被裹挟入灾难性的政策轨道。

博雷利的讲话是战略反思,也是危机呼吁。他在提醒中欧:合作是唯一现实的出路,对抗只能是共同的崩溃。一个正在塌陷的世界,不需要更多裂痕,而是需要新的支点。而这支点,唯有中欧能扛得起。

此刻,中欧该清醒了。不要再为美国的利益迷雾所惑。真正决定未来的是谁愿意跳出旧思维,建立新秩序。风暴已经到来,唯有彼此理解与协作,才可能在废墟上搭建起新的稳定基石。否则,一切都将随特朗普式的破坏狂欢走向深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