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前夕,随着工信部针对智能辅助驾驶乱象的突然出手,“紧箍咒”俨然套在了所有新能源车企的头上。
瞬间,唱衰声此起彼伏。
但亲身经历了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媒体日,却发现了一番完全相反的景象。在合规的情况下,该板块依旧是各家主机厂卖力宣传与发布的重点。
因为大家清楚地知晓,适当的“慢下来”,不代表彻底的“停下来”。
身处竞争激烈的中国车市,新能源车已经确立了绝对的主流地位,而是否拥有一套足够成熟且优秀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正在与最终销量的好与坏直接挂钩。
作为论据,结合《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54%的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车时会仔细考虑产品的智能化程度,这一因素在所有购车理由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使用成本。
基于此,也恰恰证明了潜客对于智能辅助驾驶的接受度正逐步提高。迈入2025年,随着几家巨头的动作不断,更是大有一副“全民普及”的架势。
最近几天,明显感受到风向依旧,头部梯队领跑者仍在不断释放积极的信号。而作为见证者,如果悉数其中最大的赢家,我会毫不犹豫把选票投给今天文章的主角——华为乾崑。
因为,无论从哪个维度来看,它都牢牢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一款新款车便是最好的证明
“经历了过去一年多的洗礼,感觉现在只要聊到智能辅助驾驶,华为乾崑必然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甚至是目前中国车市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绝不是杜撰,本段开篇的一段话,真真切切来自于身边的某位友人。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问界M9(参数丨图片)的车主。
当然,足够优秀的使用体验,才是支撑他做出上述判断的底气来源。以点盖面,无论承认与否,今天文章的主角得益于自身实力的足够出色,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对于终端用户心智与认知层面的占领。
而从目前取得的成绩单来看,华为乾崑合作上市车型已经超过了22款,覆盖中高端不同价位车型,以及纯电、增程、混动以及燃油车多种动力形式,包括轿车、SUV、MPV与越野车多种车型形态等。
今年,据悉更是将有数十款搭载华为乾崑的新车陆续上市。
例如,东风猛士M817、深蓝S09、阿维塔11 SVP、奥迪A5L Sportback、奥迪Q6L e-tron、问界M8、全新岚图free、传祺向往M8、传祺向往S9……
面对这样的局面,不禁再次感叹,“恐怖,太恐怖了”。也顺带印证了那句华为乾崑精炼的自我总结,“周周有更新,月月有新车。”
如果还无法感同身受,那就请亲自去国家会展中心转一转,相信一定能够体会到今天文章主角的“能见度”究竟有多高,以及什么叫做遍地开花。
并且,位于6.1馆,车BU的独立展台,同样全方位地祭出华为乾崑究竟做了什么以及要做什么,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点点滴滴,全都被淋漓尽致地诠释出来。
至于硕果累累的背后,我们不应该忽略的是,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华为一直保持高强度的投入。
去年,仅车BU的研发资金,便超过100亿,研发人员达到8000名。整个集团更是接近夸张的1800亿元,试问国内谁能与之抗衡?
而本届上海车展,华为乾崑的大放异彩,更像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最为关键的逻辑则为:“立足底层核心技术,不断提升解决方案竞争力和用户体验。”
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
“这是属于中国汽车最好的时代。”
今年的上海车展媒体日,依旧人声鼎沸。望着眼前的盛宴,上述一句话成为了心中油然而生的最大感触。
必须承认的是,随着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的愈演愈烈,我们的确彻彻底底实现了对于合资品牌的弯道超车。
而智能辅助驾驶板块,更是如入无人之境。在这其中,华为乾崑一直是带头冲锋的存在。
殊不知,就在上海车展前夕,其还召开了一场颇为重磅的发布会,全程参与下来,试图用一句话总结,那便是:“华为乾崑还在通过不断的精进自己,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首先,肯定是技术层面的继续引领。
譬如,推出华为乾崑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S 4;譬如,推出HUAWEI XMC数字底盘引擎;譬如,技术架构升级到全新WEWA架构;譬如,推出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譬如,推出全维防碰撞系统CAS 4.0。
譬如,发布车位到车位P2P 2.0;譬如,发布泊车代驾VPD 2.0;譬如,拿出华为乾崑智驾ADS 4的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为高速L3正式商用做好了准备。
譬如,首发量产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首发量产舱内激光视觉传感器,首创分布式毫米波雷达;再譬如,首发智能辅助驾驶爆胎稳定控制辅助功能,首次发布驾驶员失能辅助功能。
上述十项,每一点单独拿出来无疑都具有十足的含金量。更不要说合并在一起,一股脑的砸向中国车市。
效果非常震撼,再度引发了全行业的讨论。
当然,这些领先技术,华为乾崑十分愿意毫无保留地释放给所有“牵手”的主机厂,从生态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赋能。
而发布会上,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张国富、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江汽集团总经理李明、东风猛士科技CEO曹东杰、岚图CEO卢放、赛力斯总裁何利扬,奇瑞总裁助理朱小冬纷纷选择站台,拍下一张规格颇高的大合影。
他们,无一例外全都是今天文章主角的客户,共同表达着对于这位国内顶尖智能方案提供商由衷的感谢。尤其是身为合资豪华的代表,奥迪选择加入“朋友圈”,更是具有十足的风向标意义。
毕竟,得益于华为乾崑的助力,大家才有了位于中国车市愈发如鱼得水的资本。
借此契机,华为乾崑还联合中汽中心和11家车企共同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并拆分成技术先行、营销透明、用户为本、标准共建几个维度。
自始至终,今天文章的主角都愿意与全行业一道,以安全为灯塔,照亮技术前行的每一步。
当然,华为乾崑清楚地知晓,唯有共担安全责任,才能推动智能辅助驾驶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国家政策支持L3有条件自动驾驶的落地。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位用户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乍一看,随着一双无形巨手的降临,让各家车企都不太敢聊智能辅助驾驶了,但实际上这样举措更像是迅速驱逐劣币,反观那些真正具有充沛底气的良币,依旧还在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的向前奔跑。”
一段犀利的观点,就来自于某位新势力造车高管。在他眼中,工信部的监管变严,对于消费者,对于全行业,都是一件好事。道理非常简单,唯有先立规矩,开疆扩土的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太多偏差。
而带着如此度量衡,继续聚焦华为乾崑,你会发现它便是所谓的“良币”,甚至是最优秀与出色的那一枚。
不然,怎么会一起拿出前文提及的那十项尖端技术,尤其是在这风口浪尖上,发布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S 4,并依托于此官宣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敢于大声呼喊为高速L3正式商用做好了准备?
实际上,我很喜欢车BU掌舵者靳玉志曾抛出的一段观点,“2024,我们判断会是L2规模商用元年;2025,我们判断产业会开始具备L3的商用能力。”
随着华为乾崑的出牌,事实果真如此。
借着上海车展的契机,与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交流下来,大家对于这样的判断均表示赞同,并且普遍认为变革的潮水既然来了,那就谁都无法阻挡,纵使过程中会遭遇一定的波折与减速。
这也与靳玉志的判断完全吻合,“2025年智能辅助驾驶发展主要有两个趋势,一是广度,将有更多车型搭载智能辅助驾驶,全民都可以用上智能辅助驾驶;二是高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将向L3/L4无人驾驶发展,带给用户更智能、更安全的智能辅助驾驶体验。”
顺势,将视线再聚焦在华为乾崑上。
关于它的名字,“乾”寓意天之刚健、自强不息,代表着向上生长的动能和引领未来的精神;“崑”则象征“崑仑之巅”,象征着立于天地、掌握核心技术的决心。
将“乾崑”两字合在一起用于品牌名称,显然是取屹立于天地间之意,可进一步引申为带领产业向上捅破天,硬核技术向下扎到根。
而此刻,今天文章的主角正用行动诠释着,“未来是一片星辰大海,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让我们共同迎接汽车智能化的产业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