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将军是这样一位将领,在活着的时候,他能够赢得全国人民的尊重,而在他阵亡后,就连日军也要为他停战一日。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张自忠,感受这一位传奇将军的一生。



1891年,张自忠将军出生于山东临清的一户满清官员之家,他的父亲给他取字为“荩臣”(后来又改为“荩忱”),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尽臣子一份力的意思。

张自忠将军小的时候并不喜欢四书五经等繁琐复杂、晦涩难懂的东西,相比较起来,他更喜欢打打杀杀、充满英雄豪情的武侠小说,据说《三国演义》、《说唐》、《岳飞传》等名著都被他翻烂了。

他的父亲眼瞅着大清江河日下,也就没有逼他一定要去学习四书五经,于是他就有了一个非常不错且轻松的童年。

很快,张自忠就长到了20岁,在这一年里,经由孙中山先生的带领,终于把腐朽到骨子里的清王朝彻底推翻了,而从小就崇拜秦叔宝、岳飞等民族英雄的张自忠将军,自然而然的就对孙中山先生充满了敬佩。



张自忠选择前往天津北洋政法学堂求学,也就是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和封建知识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这里面的新事物之多简直让他大开眼界,特别是知道了孙中山先生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他更是坚定不移的想要去追随孙中山先生。

就是在这样的理念和教育的驱使下,他逐渐成为了一名忠实的革命党人,入学不久,张自忠就决心加入中国同盟会,而这次的决定,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

加入革命队伍以后,张自忠从一介无名小卒,靠着天赋和勇气一步步就升任了团长,接着又成了中将。后来军阀混战,张自忠多次加入战局,奔波效力。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张自忠留守北平,试图与日本周旋,和平解决北平问题。但后来北平沦陷,张自忠深知努力白费,北平是保不住了,于是趁机逃了出去。这一事件,也让他一度背上了“汉奸”的骂名。

也许是“知耻而后勇”,也许是想“自证清白”,张自忠后半生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打仗总是冲在第一线。他这种做法,不仅使他受到了国人的尊重,更是让穷凶极恶的日军望而生畏。



49岁那年,张自忠将军在一次任务中接到了重要的指示,他需要带领部队保证好物资沿途运输道路的通畅和安全,而这条通道就是关键的重庆运输道。

但是很可惜,日军为了控制长江到重庆的运输道,派了三十万的重兵在这里打了枣庄会战。但张自忠将军根本不怕,接到命令后马上回电: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决不半点改变。"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张自忠将军的报国志向和岳将军简直如出一辙。

几天之后的夜里,张自忠将军集结了一支2000多人的敢死队,自己领头,在月黑风高的时候冲向了十倍于己的日军,将他们拦腰斩断。受到突击的日军很惊慌,调转了炮火攻击敢死队,张自忠将军带领部队奋勇杀敌,竟然稳居上风,战斗最后以日军的惨败为最终结局。

这一次既是运气也是实力,敌人万万想不到张自忠将军敢如此冒险,着实让他们大吃一惊。之后日军就开始撤退,而张自忠将军则稳稳地咬在后面,让他们寝食难安。如果正常发展下去,那么张自忠将军的队伍很可能能将他们悉数蚕食。可惜天意难测……



紧接着第一次战斗的获胜,张自忠将军想要一鼓作气,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张自忠将军发给蒋介石的电报被日军截获和破译,里面重要的地标、人数、以及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都被日军给掌握了。

日军赶紧抽调了两个师和四个大队,将张自忠将军的部队包围在了山里面,张自忠将军深陷其中不得脱困,再加上友军的支援太慢了,一切都陷入了死局。

没过多久,日军开始了扫荡式的进攻,经过一天一夜的抗战,张自忠身边所有的战士加起来也不过区区1500人,而且弹尽粮绝了,而包围在小山丘周围的日军有足足6000多人。

此时的张自忠将军右腿已经被炸伤了,但是他毫不畏惧,他早就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他让参谋长和八位战士待在自己身边抗敌,其他的都去抵抗上来的日军。突然之间,日军一枪击中了张自忠将军的肩膀,接着两枪、三枪……



硝烟散尽,日军看着山顶上还有一个人站着,他们小心翼翼地走了上去,原来是张自忠将军怒目圆瞪,站立着失去了生命,上去的日军无一不被吓住了。后来一日本兵在张自忠将军的口袋中找到了身份证明,得知击毙的是张自忠后,日军发出了欢呼。

欢呼没多久,日军里面走出来了一个高级将领,他是张自忠将军的同学,他给将军盖上布,朝着他敬了一个军礼,然后让日军带着他前往武汉安葬。

我军听闻张自忠将军竟然战死了,遗体还被日军带走,一个个红了眼。38师师长黄维刚则夜袭了日军的基地,展开殊死一搏的战斗,去抢张自忠将军的遗体。在这场战斗中日军发现,中国的士兵一个个都疯了,不要命地冲。抢到遗体后,我军赶紧撤退,日军则下令:停止飞机轰炸,以免伤害尸体。



之后在重庆,隆重的国葬开始,万千群众奔赴街头,前来送最后一程。半空中,只听见“轰轰轰”的飞机声作响,那是日军的飞机,飞机多次盘旋,最后没有扔下炸弹就飞走了,或许他们也被张自忠将军给折服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张自忠将军的功绩又被提上日程,政府追封他为“革命烈士”,享受着全国人民的哀悼和追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