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4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俄罗斯“已同意不全面吞并乌克兰”,并将此称为“一项重大让步”。与此同时,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也罕见对美媒CBS松口,称俄美“正朝协议方向迈进”。然而,事实真相并非表面看上去那般温和。这场由特朗普主导的“和平演出”,其本质更像是地缘交易、选举策略和战略误导的混合体。
所谓“重大让步”,不过是对既成现实的重新包装。早在2022年底至2023年初,俄军在战场上陷入胶着后就已事实上放弃全面吞并乌克兰的计划。莫斯科将战略重心转移至巩固已控制区域,如卢甘斯克、顿涅茨克与赫尔松部分地带。特朗普如今高调宣布“俄罗斯愿意停止战争”,不过是将普京早已达成的战术退让,重新定义为美方外交成果。这种偷换概念的“胜利包装”,本质是为即将启动的2026年大选累积外交资本,更是为自身“制造和平缔造者”形象创造舆论舞台。
与此同时,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外交接触正在加速回暖。拉夫罗夫在采访中罕见承认,“已准备好签署协议”,但协议中“仍需敲定一些细节”。所谓“细节”,极可能是如何划定控制区、何种形式冻结战线、以及美方是否默认现状的合法性。这类谈判若绕过乌克兰自身的主权立场,无异于用强权替代正义,把一个主权国家的疆界拿出来当作筹码,摆上谈判桌,进行新一轮的大国“博弈交易”。
这一系列操作引发乌克兰及其欧洲盟友的强烈不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第一时间表示,任何绕过乌方的协议都“不具合法性”,并警告“乌克兰不是筹码,也不是奴隶”。德国总理朔尔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于4月25日紧急通话,商议是否重新推动“欧洲主导的和平机制”。波兰、波罗的海国家更警告称,若美国执意绕过欧洲进行交易式和谈,将考虑建立区域军事协调机制,以应对美国政策突变带来的安全真空。西方阵营正在因特朗普的单边外交而出现明显裂痕。
特朗普政府内部提出的乌克兰援助新方案也暴露了其“交易心态”。多家媒体披露,特朗普曾要求乌克兰将其关键矿产资源的开采权移交美国企业,以换取军事援助延续。这一提议遭乌方断然拒绝,泽连斯基对此回应称:“乌克兰不是商品,也不是矿井。”特朗普随后怒斥泽连斯基是“未经授权的独裁者”,彻底撕破外交表面之下的博弈本质。
不仅如此,美国近期主导的联合国第2774号决议,也未对俄罗斯发动攻击或乌克兰主权进行明确支持。该文件内容语焉不详,被认为是为“未来协议”预留空间。这种对侵略行为的“默认性沉默”,显然更像是为美俄之间的“某种默契”扫清道义障碍。
必须指出,这种所谓的“和平”根本无法带来真正的稳定。它既不建立在正义基础之上,也没有任何长远保障。牺牲乌克兰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默认俄罗斯的部分战争成果,只会释放出一个危险信号:只要够强,侵略可以成为谈判起点,战争可以用交易收场。这对国际秩序是一种公然践踏,对其他小国是一种深深的寒意。
今天的“和平谈判”,如果建立在不对称压力和大国共谋之上,那它所制造的,将不是和平,而是未来更大规模冲突的温床。世界绝不能被特朗普口中的“重大让步”所迷惑。真正的和平,不是由强权主导,不是以屈服为代价,而必须以正义、公正和尊重国家主权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