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之后,一边是不要工作了,一边是和生死关更近了。

如何过好余生,不能听之任之,总要学会规划才行。

傅佩荣教授说:“人间最舒服的活法,就是与自己要安,与别人要化,与自然要乐,与大道要游。”

一句话,让人醍醐灌顶,余生的活法就有了。



01

与自己要安:学会认命。

《庄子·内篇·人间世》中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知道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索性就不去折腾了,认命也就对了。这不是人很怂,而是自知之明,减少不必要的内耗。

有一只螳螂,举起自认为有力的臂膀,去挡住滚滚前行的车轮,因此被车轮碾碎了身体。

有一个爱马的人,用最精细的筐去装马粪,用珍贵的贝壳去接住马尿。

一天,他看到马背上有一只牛虻,做出叮咬的样子。他赶紧上前去拍打。这一用力,就让马收到了刺激,抬起后脚就使劲蹬。这一蹬,就让他跌得四脚朝天,胸骨都断了。

是的,人也好,动物也好,最怕的不是得不到,而是强求;得到的,又不懂得珍惜,还觉得太少。这真的强自己所难了。

人老了,要接纳自己的命运。退休金也许不多,曾经的地位不太高,也没有留下什么名气,都是没有关系的。

你接纳命运之后,会发现自己活得很轻松,那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多了一份从容,和自己真正和解了。

02

与别人要化:和睦相处。

什么是“化”?

《淮南子.泛论》中说:“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也就是说,什么都在变,你就不要一成不变了。

人与人的关系,此一时,彼一时。在此时,你和别人都和睦相处了,把过去的恩怨都化解了,那么 你就是一个会变通的人,会消除内耗的人。

年轻的庄子,和朋友惠子一起游玩,为一条鱼而争论不休。

惠子去魏国做宰相,就和庄子慢慢疏离了。

惠子还害怕庄子抢走自己的位置,派兵去追捕庄子。

多年后,惠子过世了,庄子也老了。庄子跑到惠子的坟墓前,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你能够化解恩怨,那么你和谁相处,都会是和睦的,再也不会翻旧账。

过去的老同事,引起工作引发不满,因为提拔问题而勾心斗角,但是你到了六十岁,退休了,还去在乎那些干嘛?

你的儿女,也许在结婚的时候,和你吵了很久。因为带娃,和你有意见分歧。你的老伴,和你闹离婚,又没有离婚。你的兄弟姐妹,因为赡养父母而吵闹。这都没有什么,都是过去的东西,化解了,那就说明你格局大了。

化解矛盾,就像把内心的垃圾倒出去,就像把满杯的水,倒出去一点点,有了空余。



03

与自然要乐:享受世界。

《庄子》说:“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如果一个人要真正快乐,那不仅仅是和人在一起,有说有笑,还要和天地同乐。

很多退休老人,他们要去看看世界,走很远的路,就是为了一道风景,这是享受自然的乐趣。

很多老人,他们喜欢独处,不要任何人打扰。但是他们很快乐,因为他们感受风的快乐,听到树叶的快乐,触碰泥土的快乐。

很多老人,他们跳广舞,打麻将,也很快乐,这是与民同乐。

孔子说过:“中正而且和乐外物,兼爱而且没有偏私,这就是仁义的实情。”

为什么因为爱自己的家庭,就不爱别人的家庭呢?爱自己的家乡,就不爱别人的家乡呢?爱自己的孙子,就不爱别人的孙子呢?这都是让人不快乐的事情啊。

大大方方地爱自己的家庭,家人,又真情实意地爱周围的邻居,喜欢远处的一座山,附近的一条街。这就是无所不在的快乐了。

04

与大道要游:自然变老。

庄子写过一个年迈,又如同孩子一样年轻的女人,叫女偊

周围的人苦苦追问,如何青春永驻?

她说:“吾闻道矣。”

是的,我们一辈子学了很多的文字,读了很多的书,后来忘记了不少;我们看到很多风景,后来模糊了;也听到很多声音,也不清楚了......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定要找回来吗?这就带来了内耗。

正确的做法,就是让 来的来,让走的走,让失去的失去,让留下的备受珍惜。

身体的每个器官,都有接纳信息的功能,但是你不必把所有的信息都留存起来,而是自然接纳,自然忘记。

很多老人,为了留住青春的外貌,就反复整形,各种化妆品都来了,但是他们老化更快,因为把原本的风貌改变了。

因为青春流逝而焦虑,会让青春流逝更快;因为怕死而痛苦,会让自己更加接近死亡。正确的做法,就是少想,少管,少虑。

按照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去生活,无法阻止变老,但是可以降低消耗,慢慢变老。



05

生活的方式有千千万万,并且是 不可控的。但是生活的态度,完全取决于自己。

六十岁过后,及时调整心态,接纳过去的一切,放下所有烂人烂事,让忘记的忘记,不刻意去找寻,在变化中,心静如水。

任何层次的生活,在任何城市,你都怡然自得,余下的日子,只有快乐,没有悲伤。

余下的日子,快乐一天,赚了一天。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