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和煦,春意盎然。4月14日至19日,由省作协主办、省文学院承办的“锚定‘走在前 挑大梁’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山东省第三十三届作家高级研讨班暨省作协“请作家回家”活动在济南举办。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团结动员全省广大作家,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中更好展现文学作为、贡献文学力量。
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赵艺丁出席由省作协主办,省文学院、省作协创联部承办的高研班开班式暨“请作家回家”欢迎仪式并致辞,党组成员、副主席曲艺出席并主持,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文东出席,创联部主任邱兆辉参加活动,省文学院院长杨华介绍本届高研班有关组织筹备情况。
赵艺丁在致辞中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创作。自觉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和全省工作大局,围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等重大主题,推出更多具有山东气派、齐鲁风格的精品力作。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人民创造新生活的伟大实践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滋养创作,与人民的创造实现双向赋能。坚持守正创新,始终把创作当做中心任务,把作品作为立身之本,既能赓续历史文脉,又能把握时代主题,打造出反映时代标高的优秀作品。加强“作家之家”建设,广泛凝聚“文学一家人”力量,以“作家”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服务”为宗旨,以“联络”为目的,让作家之家更团结、更温馨、更和谐,更有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赵艺丁、曲艺、陈文东共同为53名省作协会员颁发入会纪念章。会员代表丁秀胤、牛泳分别发言,表达了带着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提升自身创作能力和水平的意愿,抒发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文学形式书写时代、讴歌人民、反映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本次高研班精心筹划,设置了丰富的教学内容,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作家、编辑授课,并安排现场教学、阅读分享、座谈交流等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65名作家参加培训,同时以线上方式,对省作协24个团体会员单位部分作家和省网络作协会员同步进行相关培训。
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国江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行专题辅导,学员分组开展专题研讨,团结引导学员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书写文学新篇章。《当代》主编徐晨亮从文学期刊视角出发,分析了文学创作中的“当代性”,鼓励大家创作推出优秀作品;《作品》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王十月探讨了小说创作中“我”这一主体的重要性,指出小说家要敢于把自我表达出来,摆脱原有创作观念桎梏;《散文·海外版》执行主编王燕讲授了在信息阅读碎片化时代,如何从繁杂的社会生活中抽离出来,书写出富有个人情感经验的好作品;山东文艺出版社总编辑、《万松浦》杂志副主编杨智结合文艺出版,分享了近年来文学创作需求和图书出版情况;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方卫平结合具体儿童文学文本,分析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及创作技巧,以及对当下文学创作及出版发行的启示;《诗刊》副主编、《中华辞赋》杂志社社长王冰结合中国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为大家讲解了何为新时代文学、如何写好新时代文学;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丛新强深入分析了“新大众文艺”发展的背景、特点、阶段,围绕“新大众文艺”所提供的创作方向,探讨了其对当下文学创作者的启示与要求。
本届高研班和“请作家回家”活动期间,还举办赵德发长篇小说《大海风》新书分享会。省作协原副主席、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大学作家书院执行院长赵德发分享了新书《大海风》的创作历程和感受,通过嘉宾对谈、片段朗读、互动交流、网上直播等多元形式,带领读者走进20世纪上半叶中国北方的渔业与航运历史。分享会由省作协主办,省文学馆、省文学院、山东大学作家书院、山东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联合承办。
组织学员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实地参观,积极引导学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文学创作。
分别组织大家参观省文学馆,与省作协人事部、创联部、《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百家评论》负责人和编辑座谈交流。通过参观省文学馆,重温山东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感受一代代山东作家自觉肩负时代使命、扎根生活沃土、潜心文学创作的精神。在座谈环节,大家共同就定点深入生活、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会员发展,文学创作职称评审和期刊发稿等问题开展交流。还组织学员举办了联欢晚会。
结业式上,曲艺代表省作协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学员表示祝贺,希望大家深刻把握文学时代使命,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有效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回应时代和人民对文学的新期待;把提高质量作为文学作品的生命线,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不断创作推出精品力作;坚守文学初心,坚定文学理想,以弘扬正道立心,以创作精品立业,以德艺双馨立身,以清廉自律立行,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学员代表刘北、孙鲁梅在结业式上发言。他们表示,真正的写作,既是对个体生命的深情凝望,也是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捕捉。作家既要双脚扎根泥土,又要双眼仰望星空。作为新时代的写作者,从前辈手中接过文学的火种时,接过的不仅是文本结构的传承,更是对时代命题的回应。在今后的创作中要时刻铭记“为时代立传、为人民发声”的初心,以思想之光点亮文字,以匠人之心打磨作品,在广袤的生活土壤中深耕,在浩瀚的文化传统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