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2025年4月,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2024年全国40所普通高校成功备案“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专业代码120108T,专业修学四年,颁发管理学学士学位。2025年开始招生。另据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梳理统计,迄今为止,全国共计294所普通高校成功备案“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熟悉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与方法,善于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商务数据开展定量分析,并实现智能化商业决策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知识、重思想、重创新、重实践”的培养理念,采取因材施教的模式,采用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领导潜质的高级管理人才。
分析认为,2024年全国40所普通高校在教育部成功备案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这一现象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需求、政策导向和教育发展趋势。以下是主要原因分析:
一、国家战略与政策支持
(一)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将大数据作为核心支撑技术之一。教育部鼓励高校布局新兴专业,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强调数据科学与产业融合,高校需响应政策要求,推动学科建设。
(二)“新工科”建设:教育部倡导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作为交叉学科,符合新工科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市场需求激增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各行业(金融、医疗、制造、政务等)对大数据分析、管理和应用人才需求爆发式增长。据人社部预测,2025年大数据相关人才缺口将达230万。
(二)就业导向: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数据分析师、数据产品经理、商业智能顾问等高薪岗位,高校开设此类专业有助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学科交叉与技术发展
(一)融合多领域知识:该专业结合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领域知识(如金融、医疗),符合现代学科交叉融合趋势。
(二)技术迭代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普及,使得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成为各行业刚需,高校需培养能驾驭技术工具的管理人才。
四、高校自身发展需求
(一)优化专业布局:传统专业(如工商管理、计算机)面临同质化竞争,开设新兴专业可吸引优质生源,提升学校竞争力。
(二)产学研合作:大数据领域与企业的合作机会多(如共建实验室、实习基地),高校通过开设专业可深化产教融合,获取资源支持。
五、教育国际化的对标
全球趋势影响:欧美高校早前已设立数据科学(Data Science)、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等类似专业,中国高校跟进国际教育趋势,推动专业设置的现代化。
六、备案条件成熟
(一)师资与资源储备:许多高校已具备相关学科基础(如计算机学院、经管学院),通过整合资源即可满足专业申报条件。
(二)课程体系完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在部分高校已有试点,教育部备案水到渠成。
因此,高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大规模备案既是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体现了高等教育对产业变革的快速响应能力。未来,随着数据要素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该专业或将成为更多高校的“标配”,但同时也需警惕盲目跟风开设导致的资源分散问题,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附件: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简称:高校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54家高校、企业共同发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迄今为止,联盟发展会员300多家, 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联盟由一批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事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全国性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联盟理事长。联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联盟主要工作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盟微信13651193492)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称是“山西省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23年10月在太原成立的第一批专业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独立法人组织。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及理事会资源,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计划,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山西省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示范应用推广平台,同时面向全国开展人工智能业务。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研究院内设AI产业学院共建中心、实训实习就业中心、实验室建设中心、专家智库等6个职能部门。欢迎加入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专家智库,共同赋能高校AI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事业发展。
高校区块链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简称:高校区块链专委会),是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网安、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4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70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顾问;福州大学教授蔡维德、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陈钟教授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区块链教育,为高校区块链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元宇宙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元宇宙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元宇宙专委会),是由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汕头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元宇宙协会、英伟达中国、海尔衣联网研究院、海豚大数据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所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赵沁平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李伯虎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国研中心可信软件和大数据部常务副主任邢春晓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委员。目前已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30多家。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元宇宙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元宇宙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元宇宙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是由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河北金融学院、重庆财经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百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6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姜旭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赖茂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担任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数字经济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为高校数字经济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联盟“资料图书馆”
微信咨询
说明: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来自公开网络,推送文章除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文章(单击就可查看):
.办